1993年,黄家驹带着空想去日本发展,未曾想却在一次演出中从舞台上掉了下来、头部着地,因抢救无效而去世亡。

对付这件事情,至今有很多人不能释怀,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粉丝去他的墓碑前祭拜。
可惜,世间终有千万曲,世上再无黄家驹,他的生平看似辉煌,实在也充满了诸多无奈。

1986年黄家驹一首再会理想道出了心中无尽的悲凉 休闲娱乐

小时候,由于自己家的邻居搬家,黄家驹在废品中捡到了一把吉他,由此开启了自己的音乐之路。

他对音乐有着超高的天赋,也有着很明确的目标。
当年,黄家驹将自己乐队的名字定义为“beyond”,意思便是要做最前沿、最潮流的音乐。

在喷鼻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的时期里,黄家驹不愿意向市场妥协,独自一人坚持着心中所想的音乐,做原创、前沿的音乐。

可惜的是,当一名“流浪歌手”真的是太难了,黄家驹也是有心无力。

第一张唱片《喷鼻香港》发行之后,险些没有任何的销量,beyond乐队只能够在街边、酒吧驻唱以坚持生存。

后来,兄弟四人向银行贷款,在喷鼻香港明爱中央举办了第一场“永久等待”的演唱会。
去现场听的人寥寥无几,演唱会进行到一半时,基本人就走光了。

究其缘故原由,便是黄家驹的音乐,与当时喷鼻香港的音乐主流背道而驰,虽然很前卫,但是不雅观众却欣赏不了、不买账。

为了生存,黄家驹也不得不放下空想,向这个商业化的市场妥协。

1986年,黄家驹回忆到:作为一个平民草根地下摇滚乐队,艰巨奋斗却不被大众所认可,那种失落落、无助的觉得涌上心头,黄家驹写下了一首歌《再见空想》。

这首歌有两层含义,一种便是表达了黄家驹的失落落、无助,还有一种便是黄家驹放弃了“beyond”的理念,选择向市场妥协。

独坐在路边街角 冷风吹醒、默默地伴着我的孤影、只想将吉他紧抱 诉出酸楚、就在这刻想起往事......

没有故事的人听不懂这首曲,能听懂这首歌的一定饱经沧桑,身上充满了故事。

此后的几年中,黄家驹的音乐依然很经典,但也有了一股商业媒体的味道!

《永久等待》、《大地》、《真的爱你》、《光辉岁月》等单曲的发行,让黄家驹和他的乐队在喷鼻香港斩获了很大的人气。

后来,他厌倦了喷鼻香港的乐坛风气,写下了《信念》这首歌,去了日本实现自己“beyond”的空想。

可惜的是,由于措辞的不通、文化的不同,一度失落意的黄家驹写下了《夸夸其言》这首歌,寓意为看淡统统。

不久之后,他便在日本失事了,随后不治身亡。

有人称黄家驹是“去世后封神”,虽然对他的才华又一种轻渎,但放到当时的情形来看,却是非常有道理。

黄家驹的生平创作了近700首音乐,未成名之前的前卫作品更是不少,但却由于没有名气而被埋没。

在他去世之后,很多早前的歌曲都被翻了出来,制作而成的唱片大卖,有的乃至成为了珍藏版。
不过,到现在我们所能听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黄家驹曾经说过:我只是想把音乐当做是一个兴趣而已,不想将它变成事情,可惜我以为我间隔音乐越来越远。

黄家驹如果活着,现在是什么地位?或许没有那么高吧!
比如,现在还有谁听温拿、听草猛、听达明、听太极、听来听去还不是听beyond。

这或许便是最大的悲哀吧!
对此,你有什么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