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Instagram

音乐是一门艺术;图像是一门艺术;措辞也是一门艺术。
而措辞这门艺术的细节以及成败的定义亦或者是创作者的一步一脚印均与音乐和图像的构成有着相通但不相同之处。
那么本日我们的话题——DropSecond Drop的不同,在词面上,也基于语境和语法等角度。

Drop与Second Drop有何不合对乐迷和制作人而言的差异和联系是什么 休闲娱乐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或者说,Drop与Second Drop之以是不同,是由于在音乐的构造上,我们已经将Drop与Second Drop视为两个部分——有Drop,且有Second Drop。
但在逻辑学的角度上,Second Drop又属于Drop。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既大略又顾名思义,Second Drop可以被翻译为“第二段Drop”,彷佛读者阅读到这一片段时已经能够理解我们想表达什么。
而既然Drop与Second Drop在指定语境下被分别隔理解,前者所言的Drop自然指第一段Drop。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但这个话题还未结束,我们的标题中指出了另一角度还值得我们破解——两者对乐迷和制作人而言的差异。

图片来自Instagram

对付乐迷而言,Drop与Second Drop,或者说Drop 1与Drop 2,常日存在听感上的差异。
但这样的听感差异也视详细的情形而定。
部分比较传统的舞曲,尤其是比较老的Techno或者House亦或Trance等风格,不用除有两段、三段Drop完备一样的案例涌现。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但在当代电子音乐、舞蹈音乐、电子舞蹈音乐中,Second Drop每每是建立在Drop的根本上进行改良、改变或升级。
像EDM/主流的Bass Music或当代比较受欢迎的Techno部分子类型等曲风,Second Drop每每比Drop更加重型,或带来惊喜。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当然,对付一样平常的听众来说,一首音乐的Drop与Second Drop的差异和差异化是由“觉得”决定的,专业人士或者比较“Music Nerd”的群体才可能解剖到制作的差异上。
要想让一名乐迷完全听完并欣赏一首音乐,两个段落的比拟度和新鲜感就很主要了。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以是接下来便是制作人角度上Drop与Second Drop的不同之处。
先以当代Techno的常见模式为例子,虽然很多人误以为Techno是无限循环的、严重重复与啰嗦的,但实在Techno要比很多其它电子音乐风格更在乎配器的渐变以及元素上的交错更换。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例如在Techno的某段八小节和下一段八小节中,就很可能涌现打击乐、FX、Bassline乃至是Pad/Atmo乃至鼓组上的“边循环边改变”的过程。
将当代主流的128 BPM~130 BPM的Hard Techno的Drop与Second Drop做比拟,后者常日有打击乐上的加强。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请把稳,是加强,而不但是或只能是改变几个轨道。
有很多专业的、被国际大厂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水准专业制作人”都会在Techno的Second Drop特定加入更急匆匆、频段更丰富的打击乐或者在鼓组上做效果器等等强化。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尤其是在用实体的模块合成器和实体的音序器制作的音乐上,Techno的Drop与Second Drop的差异在配器、频段上可能会有更明显的“繁芜化”。
同样,在当代的Heavy Dubstep/Riddim Dubstep等音乐中,也可能刻意将Second Drop的Bassline做得更暴动。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但还有一种分外例子,近几年来也逐渐普遍。
既不是使Second Drop在Drop的根本上做些配器编排、频段、律动以及小创意的增强和新鲜感的输出,而是直接完备再编曲为另一种Drop。

图片来自微信朋友圈

不足为奇,但Boombox Cartel会是一大佳例。
从组合到个人,Boombox Cartel一贯坚持将Drop于Second Drop做成两幅样子容貌。
他们在2016年和2017年红遍大街小巷的《Supernatural》便是他们无数例子之一。
其Drop为Hybrid Trap,Second Drop却是小同大异的Future Bass。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综上,Drop与Second Drop在字面上的定义差异真的太随意马虎分辨,而站在听众的角度,去除实验性音乐、前卫音乐、非舞曲的电子音乐、解构音乐、Bio音乐或各种分外考试测验外,无非是增强吸引力、提升听觉刺激或者大略粗暴“更上头”这么一回事。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但对付制作人而言,Drop与Second Drop的差别大有学问,在当代的舞蹈音乐中险些决定着音乐终极的质量和制作人相互之间的主不雅观认可程度的高低。
以小见大,个中的技能、艺术(创新)、思想能够极大程度上影响并打破很多人的创作瓶颈,不仅限于认知布局。
顺着这根竿子往上爬,相信你会有更多收成!

图片来自Ggle Images

————————————————————————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版权属于原主

文章版权归《电子音乐资讯》品牌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