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话不算数,撇下我们自己走了。
”说话间,唐晋花泪流满面。

建平是晋城市兰花集团莒山煤矿选派到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落的第一布告兼驻村落事情队长,繁忙的脱贫事情使他原来壮实的身体涌现不适。
就在他向妻子许诺回城检讨身体的日子的前一天——8月2日清晨6时许,在间隔县城40公里的台北村落宿舍里,他突感胸口阵痛、发闷,后紧急送至陵川县公民医院进行抢救。
9时31分,51岁的生命,霎时永恒,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中。

他的故事 深深留在群众心底追记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郭建平 汽车知识

郭建平的业绩在当地广为传颂。
陵川县、晋城市委先后作出《关于向郭建平同道学习的决定》:郭建平同道因公殉职,令人痛惜。
他用生命践行了初心和义务,为全市党员干部树起了榜样。
《决定》号召全市共产党员武断信念、永葆初心,雕琢奋进、再创辉煌,进一步把脱贫攻坚事情做好。

他是一块砖,哪里须要往哪里搬

熟习郭建平的人,都会尊称他一声“郭老师”。
参加事情后,郭建平多数韶光都在莒山煤矿子弟学校度过,2013年从子弟学校校长岗位上调任莒山煤矿培训中央主任。
“哪里须要就到哪里去。
”在郭建平看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负责践行自己的平凡义务,也因此多次得到精良党员、劳动模范等名誉。

韶光回溯到2017年11月初,脱贫攻坚战正酣,郭建平被莒山煤矿党委确定为驻村落扶贫的第一布告人选。
矿党委布告赵良才至今仍记得与郭建平那次推心置腹的任前发言。

“扶贫任务艰巨,来不得半点马虎,作为第一布告和事情队长,吃住在村落,既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艰巨,还要扛得起义务,贴心贴腹为百姓办事。

“既然是组织安排,我一定会负责与队友一同把扶贫事情完成好,绝对不丢咱们矿的脸,对得起我党员的身份。
”没有过多言语,没有一丝犹豫,郭建平便驾驶私家车拉着行李到达驻地台北村落。

台北村落位于陵川县西南大山深处,因地处九仙台山以北而得名。
抗战期间是八路军太行第八军分区医院所在地,村落后至今埋着数具抗战义士忠骨。
郭建平一行到任的时候,正是数九隆冬、天寒地冻,村落里的环境十分艰巨,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绝不犹豫地住了下来。

“我们刚到的那几天,恰好是陵川穷苦县‘摘帽’、村落里脱贫退出验收和驻村落事情队轮换的关键期,任务非常繁重。
”台北村落驻村落帮扶事情队队员尹军杰见告,刚安顿好统统,郭建平就急速带领队友开始入户拜访。

事情队队员赵玉彤忘不了当时的情景:整整十八天,郭建平带领他们白天披着大衣入户,晚上在村落委会办公楼上和衣而眠;整整十八天,最长五天四夜没洗过脸,拜访、对照资料、录入系统;整整十八天,贴下身心驻扎在村落中、带着至心拜访群众、怀着真情谛听诉求、拿出真意办理困难。

“在这十八天里,我们踏着大雪,走遍了台北、不雅观村落、卧牛庄3个自然村落,共110户,293人,全面理解并采集完毕建档立卡穷苦户50户,建档立卡穷苦人口139人的全部情形,顺利完成脱贫退出验收事情。
”这几个数字,驻村落事情队员都记得一目了然。
那是郭建平和他们事情队打开扶贫事情局势的出发点。

如今,还在那间办公室里,整整洁齐地堆满了各种扶贫资料,桌上两本厚厚的民情日记守在角落,记录着郭建平在台北村落的足迹。

他是带头人,带着群众奔小康

台北村落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村落民大多外出打工谋生,虽然在2017年脱贫,但没有后续家当保障,依然有着很大的返贫风险。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增强“造血”功能?此前踏实的入户摸排为郭建平打开了打破口。

“台北村落自然条件是很恶劣,但水资源丰富,一贯是陵川的水源地之一,村落里也有栽种林木的传统。
”尹军杰说,在2017年底完成验收事情后,郭建平就多方争取资金和政策,组织动员干部群众发展了157亩连翘和170亩白皮松两个主导家当。

“连翘和白皮松成材韶光都在五年以上,但具有一次投入不用管、成材后利润高的特点,也非常符合我们村落的情形。
”台北村落党支部布告侯国新先容道,除了药材、林木,郭建平还积极争取到扶贫资金20万元入股羊明钙业有限公司,每年可增加村落集体收入4.1万元;申请上级资金11.25万元,培植了15kW的村落集体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增收6000元,形成了既有脱贫家当又有集体增收家当的发展格局,为稳定脱贫奔小康奠定了坚实根本。

此外,郭建平还争取上级部门和帮扶单位各种资金100余万元,先后为村落里建成了白天照料中央、文化活动中央,履行了环境整治工程,保障了丈河到台南台北段公路顺利通畅,让台北村落的各项事情都走在全县前列。
在他去世之前,他正组织全村落干部群众向创建“文明村落”冲刺,还和一位环保企业的老同学磋商给村落里搭建一个污水处理厂……

“在郭布告来之前,我们村落没有任何家当,集体收入为零,自从他来了往后,村落里的统统都在变好,可他却走了……”侯国新满含热泪地说着。

他是知心人,群众的事当自家的办

驻村落二十个月,郭建平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打交道最多的便是村落里的老百姓,他的故事深深留在群众心底。

“他是党培养的好干部,诚挚、善良,真正把自己当成了村落里人,把老百姓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
”81岁的老党员侯小毛见告。
侯小毛从前因意外瘫痪在床,一贯没办法出门,郭建平常常过来看望他。
侯小毛老伴李先翠还记得:“老头的轮椅坏了,建平专门跑到县残联,为他申领上新轮椅,送到家里。

听闻郭建平去世,五保户侯春明难过得直掉眼泪。
当初,由于他居住环境差、生活困难多,郭建平和他多次商量送他住到敬老院生活。
为打消老人的各方面顾虑,郭建平多次带侯春明到敬老院参不雅观,并跑前跑后为老人搞妥了入住手续。
“去年6月29日,郭布告带我住进了西河底特困移民敬老院。
”侯春明抹着泪说道,“每逢周末,他都要看看我的情形,同屋的室友还以为是我亲戚嘞。

在台北村落,每一个家庭的情形郭建平都管窥蠡测,村落里群众的大事小情他都不遗余力帮助办理,他的私家车也成了村落里群众的“公用车”。
村落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一个个他们身边的故事。

“郭老师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郭建平在莒山煤矿的下属郜书梅回忆起来深有感触。
她说,有一次无意间提起自己宿舍一块玻璃裂开了,没想到郭建平却放在心上,默默地帮她换上了一块新玻璃。

无论是在哪个岗位,郭建平都在用一桩桩细致入微的小事,践行着职责义务。

他是奋斗者,舍小家为大家

郭建平木讷寡言又踏实勤恳。
同事和朋友每每谈起他,印象最深的是对人谦和友善,对事情恪尽职守。
低调沉着的生平就像静水深流,个中包裹着一颗武断而热心的心。

“郭布告对我们哀求相称严格,对自己更严格,始终坚持五天四夜在村落,吃住在村落。
”回顾起和郭建平相处的那些日子,驻村落队员王星星说。
今年3月,郭建平请假到北京办事,周二晚上去,周四傍晚就急匆匆赶回村落里。
大家问他怎么不多待几天,他淡淡一笑说:“村落里这一堆数据、资料要整理,怕中间有什么疏忽。
”而这是他驻村落以来唯一 一次请假办私事,离开不到48小时。

听闻郭建平的溘然离世,好友谭强国悲痛地见告:“他每次什么也不顾地赶往村落里,我不理解;当他说每天很忙,我想一个小村落落有多少事,有必要那么忙吗?我不理解!当我听到他的业绩后,我理解了。

对事情尽职尽责、无私奉献的郭建平,在家庭上却亏欠下很多很多。

“每次回来,爸爸有忙不完的事情,只管如此,他还是尽可能抽出韶光来给我们做顿好饭,给爷爷奶奶打电话、送药。
”女儿郭子涵见告,为了更好地支持父亲的事情,爷爷奶奶年近耄耋之年,干脆搬回了屯子老家,妈妈退休后也回城在民营医院上班,自己则在家学习。

“我从来不后悔老郭去村落里事情,我知道他是个卖力的人,但便是心疼他走得太溘然,太快了……”唐晋花泪水满面,却还是充满对郭建平的理解和原谅。

郭建平走了,他操持为台北村落干的许多事还没来得及实现,答应好好陪陪妻女的承诺还没来得及兑现,留给亲友的只有无尽的顾虑。

郭建平走了,把生命融入他扎根的地皮。
有人说,他的人平生常得犹如沧海一粟,可在台北村落群众那里,他灿如星辰。
( 郑 璐 通讯员 陈马利 卢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