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22日电(袁秀月)如果说文化作品常日被“盛行”和“经典”定义,那么回望即将过去的2017年,“小众”二字也成为关键词之一。
从代表潮流的“嘻哈”,到草根喜好的“喊麦”,再到冷门题材的影视作品,都稍显意外地在这一年收成了不少掌声。

《中国有嘻哈》双冠军之一PG One。
视频截图

不跟风的2017小众文化登上大年夜众舞台 休闲娱乐

盛行“中落”,嘻哈和喊麦崛起

今年3月,还有人在知乎回答“为什么说唱在海内还不火?”6月尾,《中国有嘻哈》播出,“你有Freestyle吗?”就迅速承包了人们的口头禅。
之后两个多月,节目每次播出都会引发热议,从导师的段子、选手的衣着,再到歌词是否押韵等,每个细节都能成为热门话题。
末了收官时,冠军之争更让热度达到顶峰。
9月10日,“嘻哈”一词的百度搜索指数一跃升至8948,而在2016年,这一指数的最高值只有1217。

这是一场属于90后的“狂欢”。
节目选手中,最大的出生于1988年,最小的出生于1997年,基本都是90后。
不雅观众也是如此,据一点资讯此前做的调查,关注《中国有嘻哈》的人中,29岁以下的人超过四分之三。

从默默无闻到说唱新秀,《中国有嘻哈》冠军PG One花了5年,但从说唱圈进入大众视野,他只用了短短几个月。
微博粉丝超过400万,微博超级话题霸占音乐榜第一,PG One显然跟当下的盛行艺人相差无二。
这是PG One的崛起,更是嘻哈音乐的崛起。

MC天佑在《每天向上》演唱奥运版“一人饮酒醉”。
视频截图

跟PG One同龄的MC天佑也在今年走着相似的路,乃至他的微博粉丝数还多出三百万。
MC,Microphone Controller,即掌握麦克风的人,最早是说唱歌手的自称,如MC热狗。
不过MC天佑不做说唱,而是喊麦。

“一人我饮酒醉/醉把佳人成双对/两眼是独相随/我只求异日能双归……”强烈的音乐伴奏,押韵但略显粗糙的歌词,这是外界最熟知的一首喊麦作品,MC天佑便是靠它传染了一大批无处安顿心灵的人,并借此进入大众视野。

代表“潮流”的嘻哈、草根喜好的“喊麦”都在今年赢得一席之地,而大多数人喜好的盛行音乐则表现不佳。
和《中国有嘻哈》同期播出的《中国新歌声》即便在导师阵容上花了大工夫,也没能阻挡节目就这么默默播完了。

盛行不再代表大多数,小众不再永久冷门。
“小众文化在向大众文化蜕变过程中最易产生爆款,早了便是先烈,踩中便是爆款,晚了便是从流。
”《中国有嘻哈》导演车澈曾如是说。

《公民的名义》海报

古装IP难突围 ,现实题材受欢迎

“踩中成爆款,从流佳作少”,今年的电视剧作品也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2017开年,电视荧屏并未迎来一个好开端。
电视剧《孤芳不自赏》自播出后就陷入“抠图”、“替人”的争议中,并引发大众对“流量明星”的不满。
“演员天价片酬”、“数字小姐”等新闻更是纷至沓来,将这种感情扩散开,从年头持续到年尾。

风靡一时的IP剧也开始降温,《孤芳不自赏》、《青云志》、《醉玲珑》、《秦时美人明月心》等在收视和口碑上都没有取得预期成绩,并遭受“剧情注水”“演技尴尬”等质疑。
热门网络小说IP、热门流量明星再加上一流播出平台的组合也未能阻挡IP剧的遇冷。

“鲜肉”退潮,不雅观众对好演员的呼声飞腾。
所谓的“大市场”不再是万灵药,稍显小众的现实题材作品反而异军突起。
个中,有代表性的如《公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情满四合院》等。

《情满四合院》中,网友称何冰饰演的傻柱意外很萌

今年3月,《公民的名义》冲破了正剧冷门的困局,自播出以来收视一起攀升,从首播的1.5%(CSM52城)到破3、破6,再到单集实时收视破8,刷新了近十年国产电视剧收视记录,成为十年“剧王”。
口碑也挺住了,有超过17万的不雅观众在豆瓣打出8.3的分数。

反腐题材,主旋律电视剧,没有一位当红明星,在当时无IP不开机的电视剧市场中,谁也没想到它会脱颖而出,赢得不雅观众的心。
不过,终极《公民的名义》还是火了,而且是超过年事层的大火,上班族在路上追剧,年轻人为达康布告做表情包。

网友调侃,要守护达康布告的GDP

相似环境的还熟年中的《我的前半生》和岁末的《情满四合院》。
两部戏都是现实题材,一个聚焦当下中年人的生活,一个关注老北京四合院的人情冷暖。
在演员配置上,也以实力派为主,但收视成绩却远超同期IP剧,从女人是否该保持经济独立到大院里的家长里短,都引发大量社会谈论。

追赶大潮流彷佛不再是明智之举,看似大众的东西也不一定经得起考虑。
实在,这些剧在当下市场看似小众,但却是真正的大众,由于它捉住了各个年事层不雅观众的痛点,由此引发大众共鸣。

《冈仁波齐》海报

小众口味撬起大市场,冷门电影表现亮眼

跟电视剧市场相似,2017年的中国电影也迎来转变。
上半年表现平平,贺岁档《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大闹天竺》、《乘风破浪》等几部电影旗鼓相当。
之后几个月,在好莱坞大片和电影《摔跤吧!
爸爸》的夹击下,国产片成绩暗淡。
好不才半年有惊喜,一部《战狼2》给国产片提了气,拿下56亿多票房,成为征象级影片。

除此之外,几部小众电影的表现十分亮眼,在票房和口碑上打了一个翻身仗。
首先点燃小众市场信心的是电影《冈仁波齐》,一部没有明星大腕,讲述普通藏民朝圣的小众影片,却在同期《变形金刚5:末了的骑士》的压力下,终极得到1亿票房。

《二十二》海报

对付一部文艺片来说,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要知道,曾收货大批赞誉的《路边野餐》只收成六百多万票房,得到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的《八月》也只有四百多万票房。

《路边野餐》导演毕赣曾感叹,称现在的市场还太稚子,还没发展出对文艺片这个类型的康健操作。

这一情状在2017年有所转变。
《冈仁波齐》之后,《二十二》上映,这部以“慰安妇”为题材的记录片终极取得了1.7亿票房。
这离不开名人、媒体的推举和网友们“自来水”式的传播,虽然不具备代表性,但也表明了很多不雅观众对小众电影的兴趣和原谅。

《七十七天》海报

这在岁末的几部电影中也有所表示,如《七十七天》,一部讲述主人公如何在七十七天里走出羌塘无人区的电影,同样没有大明星,但凭借口碑发酵,目前已取得近一亿票房。
以儿童性侵为题材的电影《嘉年华》在今年收成不少奖项,同样也收成不少“自来水”,票房虽不敌《七十七天》,但也取得了超过两千万的成绩。

2017年,电影市场的分众化趋势愈加明显,不雅观众不再只青睐商业大片,质量高的小众影片也会成为他们的选择。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吴冠平曾称《冈仁波齐》是一部“探路之作”,将为全体行业探清艺术片市场的容量。

如果这样来说,那今年的多部小众电影都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那便是为后来的小众电影开拓大众市场,目前来看,这个探索还不算失落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