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和《乘风破浪的姐姐》爆红,让这个社会对不管是明星还是超过30岁的路人女性,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谈论。
但这样的高度关注,却并没有给三十加女性带来期待中更多的理解和体谅,姐姐团开篇打出的口号“三十而励”、“三十而骊”,反而对三十加女性提出了更新的定位和更高的哀求:上了三十,你要有颜、有钱、要独立要成熟,彷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这个社会的掌声,才该当是女性的榜样和男性追逐的工具。

《乘风破浪的姐姐》宣扬语:三十而骊,青春归位。

女人三十与焦炙共处 休闲娱乐

当今社会对付女性的评价标准,就像对付成功的评价标准一样,单一、残酷而呆板,新“独立女性”的定义,很大可能只是在追求颜值与追求财富的实质上,穿上了一层叫作“独立”的外衣。
而对女性真正的善意与宽容,是更多元的代价评判标准与更具自由度的选择空间。

我不由遐想起某国外品牌的大码模特亵服广告,在黄金地段买下高价广告位的品牌,却利用了与大众审美完备相反的“大码模特”霸屏,这一行为引起巨大的争议,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认为完备没有美感可言。
我认为,大码模特作为广告形象涌现,是在某种程度上是供应给了这个社会更多的审美选择,也是在某种程度上给女性的身材焦虑“松绑”。

只管姐姐们的节目一贯在鼓吹年事不是问题,但是能站C位的姐姐个个肤白貌美细腰大长腿,这难道不是在追求“青春永驻”,难道不是给同样三十加却容貌平平无奇、身材不再曼妙的职场女性或是家庭主妇设定残酷的框架和限定,不知不觉让这些俏丽非凡的姐姐们成为普通女性追逐而努力的目标。

是谁规定女人的美一定要表现在“形状”上,又是谁好手握大权,去给“美”这个字下定义呢?

《乘风破浪的姐姐》舞台照

肥肥沈殿霞的女儿郑欣宜有一首代表作《女神》,当曾经辛劳减肥成功却由于患上烦闷症而再度发胖的郑欣宜在台上唱这首歌时,她和她母亲为代表的“胖女孩”心声表露无遗。
“标准的审都雅跟你碰撞,控诉你未符俗世眼力”、“他不过也是很小的舞台,你配有大爱”,这样铿锵有力的歌词,也可以看到在形状上处于劣势的女性,在残酷社会斗争的困难与不易。

对付女性来说,除了身材焦虑,年事焦虑也是没有办法超越的一关。
刘若英曾在自己三十岁之后的某场演唱会上说过,她从来不倾慕年轻人,由于自己也年轻过,而且从年轻到年长,没有人偷走过她青春的任何一天。
出道已经25年的杨千嬅,曾经在三十出头的时候发行过一首叫《女人三十》的单曲,歌词唱到“什么时候日子开始飞快”、“一欠妥心熬了一夜,三天都睡不回来”,但“还想跟年华比赛,不会为了谁停下来”,MTV还约请了和自己年事相仿的陈乔恩。

我们没有办法否认这种年事焦虑,我们只能选择与焦虑共存。
反而在生理学上,适度的焦虑,是一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在姐姐首秀中得到第一名的蓝盈莹,由于足够努力足够有野心,把自己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她的野心和努力难以粉饰,她的焦虑也隐蔽不住。
但这样的焦虑是真实、可控也带来积极意义的焦虑。
越焦虑,越努力,也就越幸运。
不管你是不是喜好这样的她,她都凭着自己的努力,为自己在娱乐圈赢得了新的不雅观众和比以往多很多倍的曝光。

蓝盈莹

许可自己焦虑,但把控住自己的焦虑,不被它吞噬,并不是一件随意马虎的事情。
伊能静姐姐也是一位焦虑的代表,虽然她能说会道,但前后不一的辞吐,原生家庭给她性情带来的特质,让她不知不觉成为了“作妖”的代表人物。
但伊能静的焦虑和“作”,却有一个优柔的弹簧床接住她,便是比她小好几岁的老公秦昊,作为伊能静支持系统里最主要的一部分,伊能静选择了可以理解、收受接管、原谅她的伴侣,能让她在焦虑的背后,有退路和安全感。
同样选择比自己小好几岁、有名度不及自己的海内男星做老公的姐姐陈松伶,也曾在别的节目中表示出对她老公的感谢。

伊能静

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伴侣,有时候可能和选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同样主要。
幸福婚姻的标准和定义有很多,但女性作为社会地位中相对弱势的一方,由于生理缘故原由和社会成分更随意马虎焦虑,选择自己的支持系统就显得尤为主要。
不管是强势还是弱势的女性,选择更能理解、支持和赞许的人作另一半,常日能让自己的支持系统更有力,也让生活中可能的幸福更为持久,为自己的焦虑找一个优柔的弹簧床。

但寻求另一半作为缓解自己焦虑的唯一路子,这并不是十分保险的办法。
比如《三十而已》里的顾佳,作为家庭主妇和贤内助,她选择的另一半,同时还希望成为别人的弹簧床。
钟晓芹的另一半陈屿,只管看起来能够理解和支持她,但他自己本身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自身便是焦虑的源头,不愿意承担起婚姻和家庭过多的任务。

选择另一半固然很主要, 但真正的“独立女性”,首先是须要认清自己焦虑的来源,搞清楚这些焦虑背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恐怖与害怕,认清这些,才有可能降服自己。
打磨自己的内心,搞清楚自己的上风与劣势,才能成为强大。

童瑶饰演顾佳

阿朵在“浪姐”刚开始播出时,并不是一个特殊显眼的角色,很多年轻人表示并不认识她。
但当她开口说话,看她与人相处,她的诚挚、大气、温顺、自傲都让人如沐东风,圈粉无数。
理解阿朵多年前入行爆红随后又隐退的经历,就加倍明白,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温顺,并不是白白来的。
这种武断的温顺,在阿朵身上表示得特殊到位,她经历了人生的风浪,只管过了年轻貌美爆红的阶段,她现在更坦然面对生活,更加明白自己是谁,自己要什么,虽然大龄未婚,但丝毫不减弱她的魅力。

阿朵

在郑希怡的身上,也能看到这样有力的温顺,曾经由于意外受了重伤的她,还是武断地说出“不放弃,由于生活处处有奇迹”这样的话,她是经历了巨浪、遍体鳞伤又爬起来的人,我们能感想熏染这句话背后的能量。
年夜胆和豁达是一对双胞胎,当女性经历风浪,同时拥有这两个技能的时候,就可以成为温顺又有力量的样子。

郑希怡

虽然不可能每个女性都像姐姐们一样成功一样独立,但作为女性,学会客不雅观看待社会的评价和他人的眼力,学会在世俗标准和个人代价中找到平衡,学会在真实的现实和空想的自我中找到支撑,在看不见的上风和看得见的劣势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这样哪怕我们不是姐姐,没有绝世仙颜,我们也能站稳脚跟,摆平心态,不用担心随时可能会被后浪滚滚的妹子们淹没。
相信如果姐姐们都只有一张俊秀脸蛋,没有感情,没有自我,没有灵魂,一定会让她们失落色不少,从而沦为“花瓶”。

在女性的支持系统里,差错的力量也非常的主要。
《三十而已》的三个女主角互为闺蜜,也是她们之间的朴拙情绪成为对方主要的支撑,她们之间不同的经历和思想碰撞出聪慧的火花,让彼此的诚挚建议成为对方的生命中作出重大选择的主要成分,也正是女性差错间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共同神往,女性性情中十分类似的柔韧与倔强,帮助彼此更加武断自己的人生道路,携手并进,终极成为真正自傲而独立的女性。

《三十而已》剧照

漫漫人生路,当女性碰着问题和困难时,也不症结怕寻求外界的帮助,这些帮助可能是来自家人、伴侣,也可能来自朋友或同事,乃至可能是陌生人。
女性乞助的工具可以是异性也可以是同性,助你走出困境的大概只须要一个电话、一个拥抱或是一个实在的建议,走出这一步,陷入泥潭的你就有一线希望。
寻求帮助并不虞味是是弱者,反而是作为女性,能将自己长于沟通与吸取力量的上风,与这个天下的能量连接,不让自己被现实的焦虑所吞噬。
每个年事层都会有焦虑,生活的压力是人生的一部分,不必为焦虑而焦虑,更不必为屏幕上被放大的焦虑的而焦虑。
认清自己,为找到那个自己喜好的自己,乘风破浪吧。

本期编辑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