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下半年以来外需走弱、内需疲软,使得进出口均呈下行趋势。
展望明年,外需可能进一步回落,而内需有望低位回升,叠加基数效应,进出口整体将呈前低后高的走势。

剖析师表示,只管明年整年出口金额可能不及今年,但集成电路、汽车零件等传统工业品有望连续扩展,光伏、电动汽车和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出口也可能坚持较高增长。

2023年中国出口下行难免但这些行业有望逆势增长  界面先觉⑪ 汽车知识

界面新闻采集的8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2023年,出口金额同比低落3.1%,入口同比增长2.6%。
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以美元计,1-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9.1%,入口同比增长2.0%。

2022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实现“开门红”,二季度受海内疫情滋扰短暂回掉队快速反弹。
但进入三季度,在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影响下,外需快速紧缩,8月后出口增速持续放缓,10月起转入负增长。

剖析师表示,由于外洋经济下行导致外需进一步走弱,明年上半年出口大概率会持续负增长,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则有望迎来边际回暖的拐点。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2023年外需回落是比较确定的趋势,即总量效应对我国出口的正向浸染将大幅走弱,乃至可能产生负向浸染。
此外,欧美家当链回流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填补环球供需缺口,加上受制于东盟家当链重构和经济修复,我国供给份额的增长空间很小,出口构造效应的影响弹性将减弱。

“鉴于明年环球货币政策可能前紧后缓,外需可能在中后期有所回弹,以及今年前高后低的基数效应,估量明年出口增速可能前低后高。
”连平在揭橥于植信投资研究院"大众号的一篇文章中称。

华鑫证券研究所所长谭倩估量,2023年中国出口将呈“先下后上、快下缓上”的态势。
她指出,明年一二季度,受外需下行拖累,我国出口将持续走低,当前对我国出口有所支撑的东盟市场届时也可能变为拖累项。
随后,伴随衰退压力的缓和以及货币条件的改进,环球需求和生产将在2023年后半程回温,进而带动出口数据回稳。

谭倩进一步表示,考虑到高基数效应,下行压力会被放大,而上行速率会被放缓。
“一二季度将会有加速下行的可能,但拐点也可期,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可能是出口数据开始边际回暖的节点。
从整年的增速来看,估量明年2023出口增速在-5%旁边。
”她说。

方正证券剖析师张伟也认为明年出口增速会前低后高,不过他的预测相对乐不雅观。
他估量2023年整年出口增速在-0.1%旁边,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6.9 %、-2.3%、0.4%和7.8%。

只管明年出口整体表现大概率不及今年,但剖析师表示,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红利、欧洲制造业去化、环球去碳化及能源博弈这些成分影响下,我国出口仍会有构造性亮点。

连平估量,集成电路和汽车零件等传统工业品出口有望连续扩展。
“在RCEP的框架下,未来一个期间,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集成电路、汽车零件、存储设备等产品可以享受较大力度的关税优惠。
加之海内干系家当链自身具备较强的竞争上风,故明年此类产品对东盟出口有望持续增长。
”他对界面新闻阐明称。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受乌克兰危急影响,能源入口高度依赖俄罗斯的欧洲制造业深陷困境,企业减产、倒闭、外迁趋势加剧。
连平认为,欧洲制造业去化会给我国的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带来出口替代机会。
此外,在环球去碳化及能源博弈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光伏、电池等新能源干系产品出口增长有望加快。

开源证券首席宏不雅观剖析师何宁也表示,汽车行业有望成为2023年中国出口的一大亮点。
一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在环球具有较高竞争力,另一方面,欧洲等传统汽车生产市场由于能源形势严厉,生产遭遇一定困难,后续来看,汽车出口有望在2023年连续保持增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汽车企业出口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

剖析师还表示,中国的贸易构造决定出口下滑会使入口被动下行,“衰退式顺差”难以避免,不过考虑到明年海内经济复苏,内需会有所反弹,在入口量的主导下,整年入口总额可能会录得小幅增长。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界面新闻指出,入口的一部分是为了出口,在出口下行的情形下,入口表现也不会太好。
特殊是入口价格指数与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走势干系度较高,明年PPI同比底部徘徊会拖累入口的名义值。

上海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剖析师郑嘉伟也认同此说法,即中国的贸易构造决定了当出口走低的时候,入口也会下行,“衰退式顺差”难以避免。
不过,张伟强调,明年入口量是看点,和入口价格的回落比较,量的回升会霸占主导地位。

他表示,2023年,地产行业将底部回暖,消费也将从低位回升,同时,基建投资仍将坚持一定强度的增长。
随着内需企稳回升,入口增速也将逐步回暖,整年会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张伟估量2023年中国入口增速在4.9%旁边,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0.8%、3.3%、7.7% 和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