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灯红酒绿之中,也许你与我一样感到,纵使夜色再黑,湖面再平静,都无法平静我们狂躁不安的心。我们很浮躁,我们的世界很浮躁,先人们安逸闲适的心境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社会越发展,人心越浮躁。
因为自负,所以浮躁。太相信就是自负,自负的人最易轻举妄动。浅读三国,我认为孔明先生一生的遗憾中,对马谡的失算,肯定是浓浓的一笔。马谡太自信了,不听诸葛亮的吩咐,也不听王平的劝告,轻率地扎军在山上,最终落得被魏兵围山的局面。浮躁的心已经失去了理性,再娴熟的兵法也无法运用得法了。马谡之死,死于自信,死于浮躁。
因为不专一,所以浮躁。“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说,因为心不专一,八只脚的蟹都比不上小蚯蚓。现在的学生被逼着去学各种技艺,成日东奔西跑,看似很有收获,但最终才发现只收获了疲倦不堪。多才多艺不是错,错就错在孩子们对知识的接收缺乏主动自愿性。学的时候不能专心,也无法得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各种知识被硬塞到脑子里,难怪会浮躁不安。同样是追求多才多艺,达芬奇为我们树起榜样,他学美术,学数学、建筑、生物……每一科他都达到了专家级水平,而且还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并在美术上有所建树。每件事都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去做,理顺思绪,我们也就不再浮躁了。
因为耐不住寂寞,所以我们浮躁。著名影片《泰坦尼克号》的导演卡梅隆最近因《阿凡达》再次闪耀。据说《阿凡达》的剧本早于1986年完成,但当时的电脑技术不够发达,不足以造就他的梦想星球,于是他一等就等了20年,才有了这部伟大的《阿凡达》。20年,历尽寂寞;20年,洗尽了浮躁,把纯真留下。反观当今文化界,浮躁者比比皆是。毫无深度与价值的作品纷纷挤上书架,他们让文字失去感情,让文字只是符号。他们都是物欲横流下耐不住寂寞的人。文化人心态如此浮躁,难怪我们会觉得营养不良。
收敛过分的自信,稳住心绪,学会享受寂寞。这样,我们就会看到褪去浮躁后更精彩的自我。
篇二:浮躁与恐惧
人的错误往往是因为心智不够成熟,内心的浮躁,与恐惧所造成的后果。
我们要认清现在所处的年龄阶段与身份,盲目的去随从,去受外界的干扰,始终都会迷失自己。
我的身份现在还是一个学生,对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与生活的开支都是父母给的,应该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盲目的浪费钱。我们学生没有收入,不应该去追求外表的华丽,因为那不是你所要装扮的样子,然而今天我却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买一裤子99块钱,一件外套210,那时候我是盲目的,我所受影响的是,第一,艳会帮我买,舍得为我花钱,第二,感觉我们以前买衣服都是看价格买的,而艳就是,不管价格是多少喜欢就买,而今天试衣服的时候,我都不敢看衣服价格,试完了之后一看238块钱,我说好贵,艳说喜欢就买,那时候感觉之前看的都是一百六十多,那时候都觉得贵,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而这次我却买了238的,那时候我觉得喜欢,但很贵,感觉不踏实,便说没有打折吗,随后打折出来还是210,艳也是直接扫二维码,随后跟姐说了这件事,姐说,穿那么贵你穿的踏实吗,我家情况怎么样不是不知道,我的确感觉不踏实,因为不是我的钱,而且还那么贵,那是艳辛苦赚来的,就那么豪爽的答应买了,可能这次买贵的原因都是受艳的影响,那就是,贪便宜,所以都不看价格试衣服,这跟我以前相反,这让我内心很不踏实。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受很多思想观念的影响,往往会迷失自我,从而做出后悔的决定,希望以后的生活做人做事保持原有的原则,不受思想观念的影响。
篇三:没想到我如此浮躁
“浮躁”即轻浮、急躁,不沉稳,不冷静,不踏实,对待生活、学习、事业缺乏“执着”的精神,持久的耐力。也许,是因为被暑假的到来冲昏了头脑,这个暑假,我变得十分浮躁。
“儿子,该写阅读了!”“儿子,该做算术题了!”“儿子……”“知道了。”我一边不耐烦地回答,一边继续沉迷在电视节目当中。看电视、去旅游、读小说……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我耗掉,不知不觉中,暑假已经过完大半,作业却连一半都没有写好。糟糕!糟糕!我的烦恼是自己找。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我太浮躁。
古往今来,因为浮躁而遭到惨败的事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马谡失守街亭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在街亭时,马谡自视清高,心浮气躁,根本听不进去他人对自己有利的劝说,坚持要在山上安营扎寨,守卫街亭,结果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在山上被魏国大将张颌切断饮用的水道,把蜀军包围在山上。蜀军没有水源饮用,不战自乱,最终战败,给后人留下了永永远远的遗憾。
大量的事实可以证明:浮躁=失败。浮躁能使优秀的人变得平庸;浮躁能使聪明的人变得愚蠢;浮躁能使胜利者跌入失败的深渊,它是失败的前奏;它是退步的根源;它是成功的克星,是每一个人成功之前最大的敌人。
为了能改掉我浮躁的毛病,我制定了严密、周详的学习计划,每天都坚持按其执行,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不再虚度光阴,脚踏实地地进行下一个学期的学习,为新的学期打好扎实的基础,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终,不再“五分钟热度”。我不能够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我要采取实际行动,改掉我的浮躁。
浮躁,你,是我的死敌;你,是我的克星;你,使我获得成功的绊脚石。无论我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也一定要改掉你这个坏毛病,让我学习时更为细致专心,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
篇四:告别浮躁
朋友,如果你丢失了某件重要物品之后,你会怎样?大喊大叫,不停寻找吗?朋友,你需要静下心来,学会告别浮躁啊。
人,总是要不断成长的,长大有很多很多的标志,而学会告别浮躁是其中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做任何事情之前,都必须静下心来,慢慢思考做这件事的方法和结果,才会做得更好。
历史上关于浮躁而办坏事情的先例有太多太多了。如三国时期,刘备因失去关羽之痛,浮躁和仇恨充满了内心,不听从孔明的劝阻,在实力不足之时,执意要讨伐吴国,而使蜀国元气大伤,为后来魏国灭掉蜀国埋下了祸根。
浮躁确实是祸事中的一个重大因素啊!
如果你曾经很浮躁,那么,向昨天的自己告别吧。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熟着的过程,只有学会告别浮躁,学会和过去告别,才会真真正正的成熟起来,只有告别了浮躁,才会向成功更进一步,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佛教教义的精髓,不正是断绝一切杂念,学会告别浮躁最终才能成佛吗?
贝多芬双耳失聪后,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丢弃了浮躁,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创作出了《命运》绝响,海涅面对四肢瘫痪,视力微弱的残忍现实,刚毅果断地放弃了浮躁,创作出一篇又一篇流传千古的诗篇。
由此可见,告别浮躁,学会冷静思考,是面对困境最好的法宝,也是走向成功的一级台阶,更是战胜自我的一把利剑。
告别浮躁,学会告别浮躁,是成长中的一条必经之路。
篇五:给浮躁一个定义
最近似乎我很不顺。
从三月份开始,各种不顺心的事便接踵而来:先是多次被班主任批评成了她的重点关注对象,再是与同桌屡屡被任课老师批评,然后是“疯疯癫癫”、“催人泪下”的期末考试成绩,接下来的历史测试也是低出新高度,我在班上的职务被撤,在图书馆蒙受不白之冤……而各种小小的不顺,比如文具丢了之类的,更是不胜枚举。
而最令人深思的是,我几天前才发现了这些!
如果一连串的小概率事件接连发生,那么那就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必然。
而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是浮躁,这一点,恰恰也是我自己领悟到的。
那天正好是我坚持锻炼身体的第三十天。当我一脸期待地站在体重秤上时,竟发现体重不但没降,反而涨了1kg!
我的心情顿时像雪白的汤料撒了一桶辣油一样,又冲又辣。我不明不白地对妈妈发了一通火。她居然说,不运动的话,我还会更胖!吵完的结果是,再称一次,少了2kg。原来,我没有调好秤!
自觉理亏的我,以洗头为由,躲进卫生间,锁上了门。当我感到流过头发的水由冰冷渐渐温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什么……
为什么我仅仅因为体重增加了1kg而发火?难道我不清楚自己仅仅锻炼了一个月吗?稍稍遇到挫折,情绪便如此波动。我一惊,难道这就是浮躁?对,的确是这样,急于求成,情绪不稳定……虽然我不确切地知道浮躁的定义,但我明白浮躁的反义词是沉稳。何为沉稳?扎实,努力,多思考。
我将脑海中的时间轴前后推移着,我将近来的不顺从头想到尾,似乎每一件事都与浮躁有关。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小学时的语文老师也经常提到这个词——浮躁!她还说过,中学老师不像小学老师那样上心……是的,若在小学,老师一定早就跟我说明白了!而在中学,一切靠自己。浮躁是什么?如果给浮躁一个定义,它就是一个让你处处不顺,处处做的不好,原因却不自知的东西!
我的头发已经干了,很清爽。我明白,当我意识到自己很浮躁的时候,我的不顺已不复存在!
篇六:宁静与浮躁
习惯了吃完晚饭就回到教学楼,驻足于五楼的过道,在夕阳的余晖中享受渔舟唱晚的风情。教室的前面是水,前面的前面还是水。不是喜欢鱼的生机,而是痴迷于那浮着几叶小舟的江面与天相合的画面,依稀地在山与水之间再点缀些小房子。
然而,这份宁静何去何从呢?早上从6点10分开始忙碌,辗转于匆匆的脚步间,走啊走啊,就失去了新鲜感;挤啊挤啊,便习惯于绷着神经,带着惨淡经营的执着,埋头于课桌上。
于是渐渐学会从聒噪变成缄默,却不是宁静,缄默时时常发呆,怀念与好友一起的时光。那些没心没肺的笑声,那些声嘶力竭的呐喊,楼梯上的追逐打闹,那些为了除去体育课后的热量而讲的冷笑话。那些的那些,是我们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浮躁的慰籍。打开这些尚未泛黄的温暖,嘴角早已不经意地牵动。
现在的浮躁,却像一只沉睡的雄狮潜藏在心里,又或者是因为太累了太疲倦了而无法爆发。无奈地揉揉右手中指上因为握笔而生成的老茧,起来的活动无非是伸伸懒腰扭扭发酸的脖子。为了节省时间有时独来独往;面对朋友纵使有千言万语却因不知从何说起而索性选择不说了。都说是长大了安静了,但我明白,那不是真正的宁静。
真正的宁静是可以释然的,从复杂的现实关系中找到一片净土,或是在回寝室的路上看一下路边树上的叶子的纹路,或是什么都不想地发呆,回看旧照片,哪怕只是一盏茶的时间,给快节奏的生活一个喘息的机会;给带上太久坚强的面具一个释怀的休息。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娓娓道来,肖邦的夜曲在冥冥混沌中勾勒出越发清晰的马托邦式的梦想。即使桃花源只有武陵人见到过,但我们总有臆想中的桃花源与精神原乡。
庆幸的是,我有这样一个时间,从冗长的课文中逃离出来,采撷一块空地供自己遁脱。楼下的路灯已经亮了,匆匆走过的人影越拉越长。
关注美德网官方微信,获取更多高三作文独家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