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为三大紧张天然橡胶的生產大国,在去年10月时齐喊要降落出口量,当时市场就传言降的韶光点不对,由于11月、12月和1月是產出较多的时节,但却面临產量多且限定出口的窘境,儘管市场价格上涨,对付个体户的胶农而言反而会受不了,终极导致价格再度回贬,但泰国自去年12月已经发生第一次水灾,紧接着今年1月更是因连降暴雨闹洪灾,由于连续两次水灾都是在泰国南部的橡胶主產区,因此快速推升了天然胶价格。

事实上,根据泰国橡胶局的数据显示,暴雨和大水已重创泰国南部,自去年12月5日以来,就有约6.5%的橡胶园被摧毁。
此外,以泰国南部每天割胶產量1万吨打算,累计去年12月至今年1月產量已丢失近20万吨。

泰洪灾影响不乐不雅观 年后换胎价格更贵 汽车知识

此外,今年上半年除了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这三大產胶国之外皆处于停割期,且印尼生產商早已形成质料本钱高于成品发卖本钱就囤货不卖的老例,不仅不可能指望印尼胶来替代泰国和马来西亚橡胶,在这波环球產区处于低產期的情形下,2017年上半年市场供应势必造成短缺。

更糟糕的情形是,由于橡胶紧张身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而轮胎为橡胶紧张消费的领域,霸占整体橡胶消费市场70%的高占比,且紧张因此天然橡胶为质料,这次割胶天数骤减,加上胶树长期淹在水里,可能会导致根尖、细跟坏去世或是加快落叶等征象,各类成分皆充分显示下贱轮胎厂对付质料的需求将逐渐急急,第2季轮胎业者恐将再度面临因质料飞腾的风险,为转嫁消费者而再次提高售价。

大陆自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入口天然橡胶比例达75%,由于大陆中小企业市场规模不大,在產品竞争力上较大厂不敷,因此只能攻低价市场,但现在入口质料高昂,早已于去年年底就无法承受涨价压力,在无法转嫁给消费者的压力下,险些是没有生存空间,因此中国许多中小型轮胎厂面临开工率低落或是停產的窘境,不过,这可能也正得大陆政府的下怀,可望藉此整併,朝向大者恒大之趋势对抗外资企业。

大陆轮胎厂中像是中策轮胎、赛轮金宇和玲珑轮胎等已自去年年中至今涨价4波;而此波海内轮胎厂涨价由南港轮胎率先开出第一枪,宣告涨价9~12%,近期已对美国市场展开报价的调涨,紧接着是华丰轮胎也跟进调涨8~10%,泰丰轮胎则是将涨价9~12%,为顺利转嫁本钱,就连正新、建大也将于本季跟随国际大厂脚步;至于外资轮胎大厂,业界则是传言在年后将调涨第一波,幅度为3%~5%,第二波则将落于第2季,调涨幅度更是较上一波增加,达5%~7%。

可预见的是,在天然橡胶供应急急下,也顺势推升上游质料丁二烯涨势凶猛,而丁二烯橡胶(BR)及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当然也随着水涨船高,因此合成橡胶厂就必须随上游的价格报价给下贱的轮胎厂,在此一涨价趋势确立下,无论是大陆、外资企业或是海内厂商皆已无法负荷,纷纭以涨价来舒缓本钱骤升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