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称,是明清期间的二级行政区划,地位相称于本日的地级市。
开封府、江宁府、苏州府、徽州府……通过古代的戏曲和小说,人们对“府”不算陌生。
但现实生活中,留存至今的古代府衙建筑却极为稀少。
目前,海内仅存两座古代府衙,一座是河南南阳府衙,一座是江苏淮安府署。

这个周末,淮安府署将迎来“650岁生日”,一系列纪念活动也将相继展开。
走进这组建筑群,探求淮安府署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

明清府衙全国仅存两座位于江苏的这一座迎来650岁生日 汽车知识

绵延650年, 保留明清府衙格局

古城淮安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从隋代往后,就一贯是州郡、府、路、军的治所,明清时期更是苏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央。
明代的淮安府统领区域为赣榆、海州 (今连云港)、邳州、沭阳、宿迁、睢宁、桃源(今泗阳)、清河、安东(今涟水)、盐城、山阳(今淮安区)等九县两州,是江苏辖区面积最大的府。
作为淮安府治所的所在地,淮安府署也拥有悠久的历史。
据先容,淮安府署由淮怎知府姚斌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成后的漫长岁月中,淮安府署多次遭遇失火,经历了数次重修和复建。
清咸丰十年(1860年),知府陶金冶再次修复府署,基本形成了本日的规模。

淮安府署雄居淮安老城中央,与镇淮楼、漕运总督部院首尾相接。
“规模弘大,气势雄伟”是很多来到这里的游客的第一印象,“淮安府署的培植规模要比其他府一级的衙门大得多。
这是由于,淮安是运河名城,地处水运要冲,自古富庶繁华,淮安府因此建筑得更加派头,平日里要处理的事务也更多。
”淮安府署景区主任周雪景阐明说。
仪门、戒石坊、正堂、六科、二堂……淮安府署建筑群内,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和部分复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排列。
府署中路前段为办公机构,后段为知府及家人居住场所,东路为迎宾游宴场所,西路为军捕厅署,完全地再现了一座中国明清府衙的格局。

淮安府署内最具有文物代价的建筑,当数重修于清咸丰十年、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大堂,这也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府衙大堂。
“这是当年淮怎知府欢迎诏书,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
”在周雪景的指示下,看到地面上保存着多个巨大的明代石柱础,由此可以推断明代的淮安府大堂可能好比今的这座更为弘大。
大堂上的一副楹联令人印象深刻:“到大怒时少缓须臾,俟心平气和,免却无穷烦恼;处极难事静思原委,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
楹联提醒坐在大堂上的知府老爷,遇事一定要心平气和,三思而后行。
对付普通人来说,这幅楹联无疑也具有借鉴的意义。

参不雅观完淮安府署后,才创造,真实的府衙和影视剧中的府衙有着很大的差别,太多的细节值得留神。
比如,大堂并不是审理全部案件的地方,一些未便利公开的案件在二堂审理,重大刑事案件则要到西路的法鉴堂“过堂”;知府老爷最看重的官印,秘藏在后宅客厅的房梁上的木龛,为了担心官印被盗,还要设置“守印大仙”的牌位……“淮安府署保留了很多古代府衙的细节,让参不雅观者对明清政治系统编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周雪景说。

以史为镜,“廉政影象”在这里留存

2009年,淮安府署被命名为“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
府署内,随处可见的楹联、题匾、碑刻,提醒着为官者要清正廉明、克己奉公,关心民众疾苦,为百姓谋福利。
府署大堂上,这样一副楹联写明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落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告诫官员要心系民众,掩护百姓的利益。
大堂暖阁背面的墙上书写“清”“慎”“勤”三个大字,出自《三国志》中的名言:“为官父老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意思是说,当官必须要廉明、谨慎、勤奋,做到这三条,就能管理好一个地方。

“从明末到清初,淮安府知府先后有两百多任,个中有相称一部分官员是公道廉明的,当然个中也不乏贪官污吏。
”淮安文史专家金志庚说。
为了以史为镜,警示后人,淮安府署用大量展陈和场景还原,讲述发生在这里的廉政故事。
在“吏科”展厅,蜡像真实再现了淮安府历史上正反两个范例官员的故事。
正面的例子发生在明代:嘉靖年间,淮怎知府傅希挚为官清廉,爱民如子。
当他当选拔为漕运总督,离开府衙时,部下清点他的物品,创造他的财物竟然只有一块黑布。
只管如此,傅希挚还是将黑布分给了下属。
大家敬仰他的为人,在黑布上画上他的头像供奉,并以此教诲子女。
负面的例子则发生在清代:嘉庆十三年,淮安遭遇大水灾。
淮怎知府王毂和山阳县令王伸汉贪污了救灾款,还害去世了钦差大臣李毓昌,制造了吊颈自尽的假相。
李毓昌家人将官司告到嘉庆帝那里,终极才得以原形大白,两个贪官被就地正法。
在这两组蜡像面前,很多不雅观众容身沉思,“多行不义必自毙,清正廉明一定万古长青。
”来自南京的游客孙师长西席如此讲述不雅观感。

沉浸体验,历史遗韵融入当下生活

如何活化文化遗产,让古老文物的历史代价得以彰显,是当下文旅领悟发展勤学不辍的探索课题。
走进如今的淮安府署,“知府小姐带你游”、升堂办案接诏书、“水龙局”里体验古代“消防”等旅游项目,在保护文化遗产的根本上,通过互动让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得到沉浸式体验,理解明清府衙建筑的形制特色,体会古代官署所蕴藏的传统礼仪文化。

淮安府署“文三科”吏科、户科、礼科排列在大堂东侧,个中的“户科”卖力管理民政、财政、税收等事宜,这里不但陈设了丰富的卷宗、图册和古泉币,还“再现”了一个古代铸钱的工场,吸引了大批游客。

土灶、锡箔、坩埚、火钳、茶壶、茶碗……逼真的场景展现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冶炼图,使人身临其境,一位山东游客当场默念起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历史爱好者则对细节满满的导览充满兴趣。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按照户部章法,改铸钱中央为‘淮’。
当时的铸钱中央都要冠上省名,唯有淮安府清江铜元局单独冠以‘清江’或‘淮’字。
”听完讲解,南京游客张晓军走上前,掂量着一旁的斗、大抬秤和古天平,啧啧夸奖:“这在中国近代铜元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见淮安当时经济地位的主要性。
” 穿过庭院,位于军捕厅的古代消防部门“水龙局”是很多游客必访的“打卡地”。
走进大门,左边一架云梯大约有两层小楼的高度;对面是一辆水车,上面是水箱,里面装满水。
前来嬉戏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充当了“压水衙役”的角色,他们两两一组,合营用力,水龙口内急速喷出水柱。

让历史遗韵融入当下生活,古老的淮安府署正抖擞出新的活气。
淮安区委常委、宣扬部长刘震生表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将深入履行“淮安府衙+”计策:“一是坚持与严格保护相结合,科学固化府衙历史遗产物态,压实历史代价利用开拓根本;二是坚持与家当振兴相结合,以淮安府衙为载体开拓旅游产品,同时与古城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开辟更多旅游线路,促进文旅领悟发展;三是坚持与实境教诲相结合,环绕淮安府衙衍生出的科举文化、官德文化、为政文化、行政管理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勾引学生、公务员、状师等多种群体进行实境根本教诲,建立廉政教诲根本;四是坚持与媒体宣扬相结合,扩大淮安府衙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也理解到,从本周六开始,为庆祝淮安府署开府650周年,淮安市淮安区将举办一系列活动,让更多人领略这座府衙建筑群的独特魅力。
交汇点 于 锋 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