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黄石市广播电视台的直播问政节目中,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陈鹤批评当地官员耍官威,引发关注。

陈鹤动怒的缘由是:8月28日,大冶电视问政第十五期节目中,居民就冻雨压断水泥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多次通过12345市长热线反响,始终未能得到办理。
当地镇政府包办此事的12345专员胡某还回应称,“那个线挂着,是不影响异日常生活的”。
对另一居民反响的门口渣土车抛撒问题,这名专员则抱怨,“你只考虑自己,货车司机怎么挣钱。
”正是这样的回应态度,让陈鹤教授在点评环节发飙,直斥这名事情职员耍官威。

教授批工作人员官威大年夜电视问政就该多些火药味新京报快评  第1张

由于陈教授的点评很直接、很不留情面,干系问政画面近日在网上流传分布开来。
有媒体采访陈鹤教授,其表示,直播节目没有彩排,在节目中评论是自己一向的风格。

尖锐直接,这的确是陈鹤教授一贯以来的“问政Style”。
在此前的电视问政中,她还曾喊话行政部门的“各路大神”,“干事儿要敢于动真碰硬,承担任务”;怒斥基层干部是“胆大妄为的法官”“怎么当上干部的?”这样坦直而锐利的点评风格,也让陈鹤教授在网络上收成了一片赞誉。

陈鹤的率直敢言,让电视问政节目有了“辣味”,这是节目引发关注的根本缘故原由。
电视问政实质上是一种舆论监督,不雅观众期待在节目上看到被问政的官员能够直面民生痛点,为老百姓办理实际困难。
点评高朋要足够锐利,要直指症结。
最忌讳台上一团和气,虚情假意,成了“只搭台不唱戏”的作秀。

这些年,为方便舆论监督,不少地方都开通了电视问政栏目
干系部门卖力人走向前台,接管主持人与高朋问询。
很多栏目的确发挥了积极效果,不仅帮群众办理了急难愁盼问题,也提升了地方政府与官员形象。

但同时也应看到,一方面,不少曾经有影响力的问政栏目昙花一现,在热闹一阵后,很快就“飞入黄花寻不见”;另一方面,很多栏目高开低走,在韶光的淬洗中逐渐走向庸常,沦为摆设,成了有名无实的“花架子”。

在这种背景下,陈鹤及其参与的电视问政栏目就显得格外难能名贵。
坦白讲,且不管群众的诉求能不能得到终极办理,单是栏目中这种掷地有声、火力十足的直接“对峙”,就表示了一种冲击力,通报了民意被充分重视的不雅观感。
"大众年夜众看到了货真价实的舆论监督,由此带来的生理震撼也是真真切切的。

而陈鹤及这档电视问政栏目,也因敢于直面问题,不搞弯弯绕绕,在赢得不雅观众尊重的同时,也为电视问政树立了一个榜样。
通过这样的平台,"大众的声音得以放大,政府的决策和行动受到监督,真正做到了问政于民、用权为民。

当然,问政姿态与办理实际问题,依然是两个观点,还隔着不短的间隔。
以往也不是没有“台上风风火火,台下久拖未定”的征象发生。
有些问政栏目,官员与高朋完备按照事先写好的台本进行演出,哪怕台上炸药味再浓,也都是狐假虎威的把戏,不配得到不雅观众的赞誉与掌声。

以是,听其言不雅观其行,电视问政,既要姿态,更要实效。
陈鹤的耿直,向不雅观众呈现了一个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敢于批评监督政府的良心知识分子形象。
更期待,在这番不留情面地批评之后,当事部门与事情职员能够真正反求诸己,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踏踏实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王言虎

编辑 / 迟道华

校正 /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