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谈谈国产音箱为什么做不好(上)”:https://www.toutiao.com/i6817492724715880971/
做好一对音箱真的很难!
单元参数输入后,所有的仿真软件啥的给出的,统统只能做参考。真正合不得当,只有做成产品才知道。做出来后,逐步仔细的调度,不仅仅是费钱,更恼火的是韶光。打样箱体须要韶光,采购电感电容须要韶光,如果定制单元,那更是费韶光。自己每次做音箱,都须要花一年多的韶光(NS16花了一年零三个月,NS17花了一年零七个月),实在大多数韶光都是在等。等样箱做好了,还须要韶光逐步的试听各种唱片找问题,然后再根据问题进行调度,然后再打样,再调度。反反复复的做样,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单元厂,都是种折磨。没有对音乐的热爱,对音箱产品的热爱,这种事很难做下去!
但大家都是要用饭的,如果都这样磨下去,以现在国产音箱的售价和市场,谁也受不了,姑息姑息也就成了一定了。真坚持做好,估计都得做去世!
也难怪国产很多音箱厂,开始做出来的箱子每每不错,但一旦有些名气了,公司注册了,品牌都有了,推出来的反而加倍的平庸了。这个跟海内市场关系很大,大家一碰到国产,便宜又好都是最少的哀求。你要做贵了,再好都有人骂!
一堆人每天跟你算本钱,而很多人眼里,本钱便是材料本钱,偏偏就没有设计本钱,更没有韶光本钱。实际运作一家公司,本钱除这些外,运营本钱、代理用度、推广本钱等一堆,那项都不低。但真没几人能理解这些的!
一方面想要节约本钱,另一方面又不能偷工减料(一堆人都会算这个),凑合凑合就成了一定了,毕竟韶光本钱和设计本钱没几人看得见。另一方面,推广也成了问题。为什么现在音响展上,国产音箱越来越少了,不是没缘故原由的,推广真的是超费钱!
另一方面,国产音箱厂的另一个问题是不把稳配套。一对音箱推出来就不管了,然后一些用户买来乱搭配,一出恶声就开骂。也不管自己功放功率够不足,前端是不是有问题。实际上,音箱只是音响系统的一个环节,系统里任何的问题都会终极通过音箱的声音表现出来。这个当然跟用户有一些关系,但也跟音箱厂只把稳音箱本身而不看重干系配套有很大关系。而这对国产音箱口碑影响真的是太大了!
还是以自己为例,每对音箱推出来前,都会搬出去,找各种前端组合试听,末了给出一些官配的套餐。一方面这样能知道自己音箱对前真个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官配的套餐也能担保自己产品良好的发挥,并给客户方便和实惠。下图是NS17在试听时的一些场合和搭配图片:
看过我先容文章的都知道,NS17开拓时长达一年七个月,光低音单元振膜就换了四种,这还不包括单元做好后的调度。样箱打了足足五六版,分频点就试了三个,分频电路也换了好几种。这些都是白花花的钱!
末了正式做产品了,光箱体一下子就做了50对,加上单元(少了人家根本不做),十来二十万就出去了。别的不说,这些钱光算资金本钱,都不是小数字。而现在hifi的市场,真的是很小,轻微口碑不好点,能不能收回来,都是个大问题!
上次和某位行业大佬打电话聊起做音箱的事,他都感叹:现在做hifi产品,真的是要有相称的情怀才能支撑下去!
不得不承认,我们离国际大品牌差距是很大。不管是在技能上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上,还是在独占的审美情趣上,都差距非常的明显。
虽然说这些年国产hifi产品国产的进步非常大,有很多品牌都做出了相称棒的产品,比如丽磁的胆机,真的是多次让我感到吃惊。声音细腻,造型典雅,做工良好。比如蔡博士的ESTI,做工、声音都可以称为hi-end级了。比如潘总和文杰的音箱。但总体我们和国外顶级产品上的差距仍旧是很显的。中国人并非不聪明,而是太聪明!
技能上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好产品哀求沉下心来逐步的设计制作,追求精益求精。而这个就不是光聪明就行了的,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但彷佛走捷径已经成了国人的习气,于是我们看到了无数多的粗制滥造,因陋就简。这类产品每天在某宝上都能看到一堆,各种各样的吹什么调音大师、专注N多年,什么入口单元,各种吊打、秒多少倍价格的。但一到技能上,就语焉不详,或公布出来让人笑掉大牙的参数指标。最近自己就看过一个品牌的音箱,文案做得超俊秀,产品看起来也相称让民气旷神怡。但公布的一张频响图就让人直接无语了,那都不是+/-3db了,连+/-5db都知足不了。审美情趣这个就更不用说了,某宝上那是一堆一堆的复刻,连别人的铭牌都一起复刻了(这叫假冒好不好)。就算不是复刻的,很多也是直接抬别人的外不雅观造型。而不抬别人造型的,很多外不雅观让人一看就掉了胃口。我就曾经见过很多,打着什么太极之类的国货,那造型一看就让人失落去听的兴趣。
外不雅观审美情趣之外,国货声音上的审美情趣就只能说“没有”了。我们都知道有英国声、德国声、美国声,乃至这天本声(虽然实际上不是什么褒义),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声。国外各大品牌的声音也有自己独占的声音美学:雨后的声音、ATC的声音、丹拿的声音、金驰的声音、劲浪的声音、宝华的声音、威信的声音,都各有特色。你可以不喜好,但没法否认别人的独占的魅力和听感。而国产的音箱,可以说没有一家有自己独占的特色,风格常常变来变去是常态(水平也是)。要说国产有没有好音箱吗?顶级的基本没有,但不错的还是有不少的。比如潘总的opus3和5,这两对音箱声音是相称不错的。比如文杰的S3(便是上图这一对大型的音箱),这套音箱的声音就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效果非常出色(价格也出色,呵呵),不过便是造型基本上觉得没有一样。中低价位方面,惠普小旋风的维真一号、写真一号、精品的唯美系列、美之声的监听一号、还有伯良的伯良一号、声技的MC15,都非常有性价比。但彷佛都没有形本钱身的风格,而且水平也常常分歧一,没有佳构意识。另一个问题是,一对好箱子出来了,N多年没变革,就算有变革,还常常是改回去了。
而在另一方面,做为国产音箱,如果你想做好,常常碰到的事便是喷子和杠精。很多人,尤其是刚入门那种(真正的发热韶光长的烧友反而比较能镇静客不雅观一些),只要瞥见国产音箱,那立时就杠精附体,喷你没商量!
换成入口,那怕再差的入门货乃至AV箱,都是一阵舔。但只假如国产,那是找到情由要喷,没有情由,找个无厘头的情由也喷。还是以自己为例,NS17采取自己参与研发的低频单元和高频单元。其6.5寸低音单元指标非常的精良,可以做到40Hz的下潜。这在市情上常见的6.5寸单元里,已经算得上是顶级货了。而且其采取手工制作的实木三文治振膜,这个振膜也是自己独占的技能。一片振膜须要老师傅三天韶光制作,工艺流程20余道。而NS17的1寸软球顶丝膜高音单元,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技能,高频延伸可以做到40000Hz。这个指标在已经的1寸丝膜软球顶单元里堪称No.1的存在了。
末了做成的成品NS17可以做到40-40k Hz+/-3db的频响,而在70-20k的范围内可以做到+/-2db的水平。在频响上NS17的指标不可谓不精良(实在它的失落真及其它指标同样精良)。在听感上,中性、透明又不失落中频的厚润(木振膜的特点),高频延伸极佳,解析和空气感相称出色。在参数上,NS17已经可以说是顶级书架了。而在价格上,只有竞品的1/3乃至还不到。但拿出来先容时,一样被喷“为什么别人的顶级书架都只能做到45Hz下潜(比如丹拿C1),而你能做到40Hz,你怎么可能比人家做了几十年的还厉害”--老兄,这个问题该当去问他,干嘛来问我。或者就喷“参数指标牛没用,音箱不是靠参数决定的,最主要的是听感”--全然不顾参数指标是根本,是本色的表示。至于听感,你又没听过,怎么知道弗成呢。当然还有喷“40k Hz已经远远超过人耳极限了,没有用”--老兄,你不见人家宝华的805做到30k Hz呢,世霸小名琴也是40k Hz呢,而且所有的hi-end级别的音箱,频响上延都是远超过人耳听力极限的。凭什么别人就有用,国产的就没用。更夸年夜的是,不找任何情由,就说你是山寨、是家庭作坊、是diy、是土炮,全然不顾NS17是在正规音箱厂是进行组装和消音室里测试的,是有注册的品牌的。
国产音箱的生存环境,还真不是一样平常的恶劣。这就难怪一些品牌跑到国外注册个牌号,然后转身回来卖高价了。
实话说,我们离国外音箱,在调音上确是有间隔。别人几十年逐步积累和摸索的履历,想在一天两天超越,并不现实。而别人在声音美学上的建树,那种品牌特有的声音特色,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以国人的聪明,只要肯存心,做出来本色附近乃至超越并不是不可能。在声音美学上,我们也可以逐步建立自己的特色。比如自己的NS16和NS17的声音,都有高频鲜活柔顺,低频速率快,音色准确、耐听,对录音还原能力强,听感自然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将逐步的变成自己独占的特色。
总之,一方面,音箱是一个综合声学、美学、材料等一身的产品,其难度不可谓不大。而国产音箱须要进步的空间很大!
这须要做音箱产品的人或公司始终保持复苏,以及谦逊的学习精神。当然,也不要妄自菲薄,好产品还是真有人识货的。比如自己的NS17,就被烧友扬州大学院长用来“升级”他的雨后超五(上图后面那对)了。
也希望大家能只管即便去掉有色眼镜,给存心做音箱的国产品牌更为宽松和平和的环境。虽然国产在高端上短期内超过入口不太现实,但在同价位上做得更好,也并不难做到。感谢大家!
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