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美物计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

张艾嘉与李宗盛再唱爱的价值听完已是泣如雨下 休闲娱乐

像朵永久不调零的花

陪我经由那风吹雨打

看世事无常 看沧桑变革

一次演唱会上,

李宗盛将《爱的代价》作为压轴歌,

舞台上的他抱着一把吉他,

将人生的苦与挣扎娓娓道来,

期间数次哽咽。

原来坐在高朋席上的张艾嘉

冲到舞台上揽着他的肩,

与他合唱完这首歌。

这么多年,又有多少人的爱

是伴着那首《爱的代价》在发展?

1992年,

张艾嘉让李宗盛帮她写一首歌,

拿到《爱的代价》时,

她对李宗盛说:

“这个名字会不会太俗气了点?”

25年后,

当张艾嘉再次唱起这首歌时,

她说:“经历过更多的事情,才创造,

这首歌每一句,都是一个画面。

每一句,都是一个故事。

每次唱这首歌,都一定会哭。

多少前尘往事,

多少刻骨铭心的影象,

已成过眼云烟,

谁又能逃开李宗盛的大笔一挥?

初闻不识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就像张艾嘉一唱起这首歌,

就会笑中带泪地想起自己的曾经,

以是,李宗盛递给她这首歌时,

会说:“这个歌名放在你身上很得当,”

大家会好奇你经历的那么多事情。

1

我一贯以来就很叛逆大胆

我只是不咋呼

2017年11月3日,

张艾嘉的最新电影《相亲相爱》上映,

这部由她导演并且主演的电影,耗费4年打磨,

讲述了一个大略暖心的家庭故事,

电影一经面世,就得到7项金马奖提名。

豆瓣评分从8.2飙到了8.6,

好于92%的剧情片,高过96%的爱情片。

有网友评论:“这是今年最好的华语电影,

良久没有看到一部这么动听的电影了”。

一提到张艾嘉,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

喜好拍文艺片的台湾女导演,

很多人用“人淡如菊”来形容她的个性,

实在,这是一种最大的误解,

就连张艾嘉自己也曾说:

“我一贯以来就很叛逆大胆,我只是不咋呼。

张艾嘉出生于书喷鼻香门第,

父亲是空军,在她一岁多时因飞机失落事离世,

留下母女俩相依为命,

单亲家庭让她很小就学会了独立,

看似温和随性,骨子里却固执、欠妥协。

13岁那年,母亲送张艾嘉去美国读书,

最初在那边的她受了很多陵暴,

由于英文不好,总是被犹太同学讥笑,

她们说她的名字念出来,

像锅碗瓢盆掉在地上的声音,锵锵锵,

张艾嘉心里一片怒火,就跟她们斗殴。

“她们说我们的男孩子一定不会喜好你,

好,试试看,我就一定要让你们男生喜好我!

结果她真的成为最受欢迎的女生,

那些年的她,十个手指带了十个戒指,

是一个标准的嬉皮士少女,听摇滚、唱民谣,

参加各种抗议集会,交不同的男朋友。

别人说她是小太妹,

她却真实感想熏染到了自己自由的灵魂。

后来,母亲担心她过于叛逆,

就勒令她回台湾。

回到台湾往后的张艾嘉,有没有太平一点?

没有,她说:“结果我玩得更凶。

回到台湾连续上学的张艾嘉,

依旧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嬉皮范儿,

头发剪得比男生还短,

是学校里唯一一个穿短裙的姑娘。

16岁时,张艾嘉意识到自己并不爱读书,

而母亲为她的学费承受了很重的包袱,

于是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辍学。

辍学后,热爱唱歌的她,便一脚踏进了娱乐圈。

所有人都倾慕现在的张艾嘉,

历尽浮华,走过鼓噪,

留下了岁月里云淡风轻的俏丽,

却不知她一贯是叛逆大胆的张艾嘉。

11岁去喷鼻香港,13岁到美国,16岁回台湾……

张艾嘉豁达、开放、自由的个性,

让她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融洽相处。

她说自己从未有任何的流落感。

由于一向认为“我们便是这个天下的人,

每个地方我都该当可以很清闲地活下去。

多年往后,在《十三邀》的采访中,

许知远问张艾嘉:

“如果一贯呆在美国,可能会成为什么人?”

她很负责地想了想,说:

“可能会成为一个嬉皮士。

个性丰富,色彩鲜艳,

张艾嘉从来都是那个活得最酷的女人。

2

走了很多不同平凡的路

这女子啊,没有一天服气的

张艾嘉是若何的女子?

作家林燕妮曾感叹张艾嘉:

“这女子啊,没有一天服气的。

如果电影圈也是江湖,那她便是黄蓉。

在张艾嘉的骨子里,

彷佛天生就有一种敢想敢做的勇气,

当你刚刚认为:啊,原来张艾嘉是这样的!

她接下来的动作就会立马颠覆你的意见。

她并不绝顶俏丽,

但她的生平,活过了我们几辈子的精彩。

如果你以为凭借脾气和才华,

张艾嘉就可以自由地行走在电影江湖,

那你就错了。
她的成功,是她自己拼出来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喷鼻香港影视的黄金期间,

林青霞、林凤娇、钟楚红、王祖贤……

美女如云,跟她们比起来,

张艾嘉都算不上标准的美人儿。

一次,一个喷鼻香港导演给张艾嘉讲戏,

他举起左手说:“这是男主角。

又伸出右手说:“这是反派男主角。

“你在中间演不知所措。

张艾嘉闷声不吭演完花瓶,

转过身就开始磨炼起演技、配音。

终于,1976年她凭借《碧云天》

拿下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

风头一时盖过了主角林凤娇。

1977年,李翰祥要拍《红楼梦》,

张艾嘉作为备选进了剧组,

原来她演宝玉、林青霞演黛玉。

可开拍前才创造林青霞比张艾嘉高了十公分,

导演临时又调换了角色。

磨了几个月,达成时李翰祥说:

“林青霞是个偶像,但张艾嘉是个演员。

1981年,喜好考试测验不同戏路的张艾嘉,

接演了一部家庭片《我的爷爷》,

里面她是一个要照顾痴呆公公的儿媳妇,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

她仔细揣摩与痴呆老人的相处办法,

终极凭借博识的演技,

夺得了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那一年,她才28岁。

《金玉良缘红楼梦》剧照

可正当所有人都以为

她的演艺奇迹会顺风顺水的时候,

张艾嘉却转变了方向,做编剧、做导演、做制片……

她不是固定刻板的“张艾嘉”,

她会玩到哪一天?还会玩出什么花火?

统统未知,但这样的人生想想就带劲!

由她编剧的带有自传性子的电影《心动》

是张艾嘉在心里酝酿了十年的故事,

后来,看到金城武才有写出来的冲动,

以是她一口咬定要找金城武来演。

金城武的档期、投资方的压力,都不能动摇她。

还回应道:“金城武今年没档期,我今年就不拍。

他明年还没韶光,我明年也不拍。

他老了,我也就不拍了。

1999年,这部电影得到了金像奖最佳编剧奖。

《心动》剧照

很多人知道张艾嘉当年拍《少女小渔》,

是由于李安跑去做别的项目,指派她来接任导演,

殊不知,当她拿到剧本后,

创造李安的制片人(一个老外)

把剧本改得基本没有小渔这个人物了,

她不服气,跟制作人吵了一架。

“他们骂人嘴巴都很脏,李安一句话没说,

可是我忍不住了。
”张艾嘉回顾,

“我说你以为这样一个造孽移民她能做什么?

你根本就不Care她,你根本就不懂小渔!

你改好那个男人的部分,剩下的不要你管!

在拍摄过程中,不管经历若何的冲突,

她始终保持强硬姿态,坚持这部电影的初衷,

“那部戏让我受了很多的苦。
到现在为止,

我惟逐一次在拍摄时当着所有人哭,便是这部戏。

《少女小渔》剧照

在《十三邀》中,她说:

“是有一个问题,便是说这一腔热血,

究竟是为了什么?”

所有张艾嘉参与编剧、导演的作品中,

险些都能看到这一腔热血。

虽然她作品的气质是淡淡的,

就像她这个人,看似云淡风轻,

但内在热血澎湃。

3

那时我很坏,由于没有狗仔队

以是我在尽情地谈恋爱

还记得1989年

张艾嘉与周润发主演的

《阿郎的故事》这部电影吗?

摩托倒地升腾起来的烟火,

阿郎重摔在地时,波波和孩子奔向他的慢镜,

罗大佑粗犷深奥深厚的《你的样子》,

是许多人至今想起来都会泪崩的场景。

长发大波浪卷的张艾嘉

饰演的波波清纯年夜胆又一往情深,

一时受到无数人的喜好,

而现实中一向大胆的张艾嘉,

对待爱情,也从不退缩,

“那时我很坏,由于没有狗仔队,

以是我在尽情地谈恋爱。

《阿郎的故事》剧照

张艾嘉的性情俏皮活泼,

一帮人出去,她常常抢着买单,

再加上爱玩、会玩,

喜好电影、音乐等文艺事物,

以是,认识了很多才华横溢的朋友。

她的爱情无关风花雪月,

与志同道合的人聊得来,处得来,

呆在一起就很快乐。

彼时已是当红明星的张艾嘉,

认识了刚刚返国的杨德昌、辞职待业的罗大佑、

还在帮爸爸送瓦斯的李宗盛.......

她知道他们有才华,想要拍电影出唱片,

但无人问津,张艾嘉就站出来帮他们演帮他们唱。

试问,谁不会爱上这样一腔热血的姑娘?

罗大佑和张艾嘉

那首曾传遍大街小巷的《童年》,

是罗大佑创作将近5年的歌曲,

张艾嘉是第一个拿去唱的,

并且一唱而红!

“罗大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我一看他写的歌,哗!

那个年代能写那些歌,真是惊为天人。

这是张艾嘉多年往后对罗大佑的评价,

而罗大佑则把对她的喜好都唱到了歌里,

他的那首《小妹》便是送给张艾嘉的,

她是贰心中永久的小妹。

后来,张艾嘉由于有时机会认识了李宗盛,

还把他推举给自己认识的音乐人,

再后来,他为她创作了

风靡华语乐坛的《爱的代价》。

张艾嘉来做李宗盛演唱会的高朋,

李宗盛就这样先容她:

“这是我生命中很主要的女人。

最酷的事是她在演唱会上

公开问李宗盛的那句“你有没有爱过我”?

上一秒还谈笑风生的李宗盛,

溘然变得颠三倒四,他是所有人的大哥,

但在张艾嘉面前却永久是小李。

李宗盛对张艾嘉说:

“我写这首歌的时候,是想着你写的,

想着你为什么嫁给别人了。

李宗盛和张艾嘉

后来有人问张艾嘉,

为什么碰着了那么多有才华的男子,

都没有走到末了?

张艾嘉说:“有些人走到末了,都分岔了。

爱的人和结婚的人,都是注定的。

对付那些曾经传得沸沸扬扬的过去,

张艾嘉从不回避,

没能牵手的情绪,都留在了各自的心中,

他们之间早已超越了爱情。

当年她一手提携的歌手,

如今都已是华语乐坛的大哥,

但她依旧是他们影象中不变的那个姑娘,

不遗余力地绽放,发光狠劲地俊秀,

不淋漓尽致,不高兴。

4

我知道你们为什么哭

是在为我的皱纹哭对不对

2015年《念念》在台湾上映,

电影还没开始放,很多人就哭了。

张艾嘉笑哈哈地说:“我知道你们为什么哭,

是在为我的皱纹哭对不对?”

一句话又把大家逗笑了。

已经60多岁的张艾嘉,

还是当年那样的洒脱可爱,

如此打趣,一点不把岁月放在眼里。

就像年少浮滑的少年,

张艾嘉说:“60岁才是新开始,

我才不过是64岁,跑起来,路仍长。

跟随着团队到埃塞俄比亚、

刚果、印度、缅甸、越南、朝鲜、

蒙古等地去做公益,保持阅读的习气,

她还时候带着条记本记东西,

开玩笑说小时候念书不想写作业,

现在全都罚回来。

这样的女人怎会输给韶光,败给岁月?

以前不理解张艾嘉的时候,并不以为她有多美,

大概那些和她同时期的美人都太过刺目耀眼,

可当时光逝去,美人迟暮,

张艾嘉的美却反而突显了出来,

这是一种不动声色的,撼动人心的美,

不仅在于皮囊,更在于灵魂。

90年代,喷鼻香港文化界著名人物

林奕华给喷鼻香港大学的学生开通识课,

请张艾嘉过来讲座,

课题就取为“成为张艾嘉”。

后来林奕华谈到初衷说:

“由于张艾嘉直至六十多岁,

依然活得很当代、自我,从来不封锁自己。

这很值得去让学生去磋商和理解。

很多姑娘都希望成为张艾嘉那样的女子,

毒舌如小S,也曾说:

“艾嘉姐是所有女孩子都想变成的那种人。

张艾嘉和刘若英

张艾嘉却说:

“我从头到尾没有随着潮流走,

潮流跟我完备无关,我就做自己的事情。

不想成为任何人,只想成为自己。

以是,多年后,

当她再云淡风轻地唱起《爱的代价》,

才真正唱出了爱真正的代价。

不要成为任何人,只愿每一个人,

都能够像张艾嘉一样,成为你自己。

本文「美物计」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号文章,欢迎分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