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刊载于《中国电视》杂志2002年第2期的胡玫导演访谈内容重新编发,探寻《忠实》成功吸引不雅观众的缘故原由。
“我希望塑造时期英雄、民族脊梁”
军人家庭出身的胡玫,性情豁达、快人快语,自导演《雍正王朝》往后,她的一颗心就一贯拴在《忠实》上。因拍戏而怠倦不堪的她,嗓音显得沙哑:“以前我从没想过拍一部正宗的主旋律题材,更没有想到会搭上那么多的精力和心血。”“说诚笃话,拍摄《雍正王朝》,我忙了整整3年,本想逃到现实生活中去松口气,但没想到还要累!
”
一部是戳穿封建宫廷内部血腥争斗的清宫戏,一部则是激情亲切讴歌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献礼剧。这一古一今两部剧,在题材、风格上都相距甚远。当问到为何会去拍摄《忠实》时,胡玫负责地说:“我希望以此剧塑造一批时期英雄、民族脊梁。”
深入理解党员干部
将《中国制造》搬上荧屏
两年前,胡玫接管约请,决定把作家周梅森的长篇小说《中国制造》搬上荧屏,她一口气看完了原著,激动得泪流满面。这部小说笔墨夷易,没有弯曲离奇的情节,更多的是表现主人公的内心天下。作品对现实生活、改革进程中的弯曲和困难、为官当政者的繁芜心态等作了深刻的表现和锐利的阐发,让人感慨万千、不克不及自休。从前期剧本预备事情开始,胡玫便深深地“陷”进去了。
胡玫对《中国制造》紧张描写的党员干部群体的生活不太熟习,为了让不雅观众真正认可剧中塑造的人物,她花了整整一年韶光,深入打仗了各个层级的党员干部。当胡玫学习了“三个代表”主要思想后,心里顿时豁然:无私奉献的共产党人正是“三个代表”的实行者、实践者。找到了这一“戏魂”,胡玫更自傲了。
以“忠实精神”拍《忠实》
胡玫原想拍现实生活的戏会轻松点,没想到一开机就困难重重。为了该剧能准期播出,剧组首先抢拍的便是夏天抗洪救灾的戏,但此时已到冬天,如果大队人马南下去拍,韶光不许可,经费也不充裕。于是剧组来到上海附近的长江边,顶着寒风在潮水中拍摄。
剧组在滩地上临时搭建的屋棚,在涨潮时坚持半小时就会被潮水吞没。数十位演员喝了酒和姜汤在冰冷的浪潮中扑腾。胡玫含泪指挥,叫哑了嗓子,但江风太大,大家根本没法听见。此时,扮演县委布告田立业的陶海冻昏了,他被大家拉上岸时,年夜夫给了他两记重重的耳光才把他打醒,戏被迫停下来。正当胡玫犯愁时,有一人挺身而出,跳入江中主动当起了陶海的替人,他便是共产党员、制片主任唐国亮。胡玫的眼睛又湿润了…...
核心主题:“将相和”
《忠实》的主人公高长河由张国立担纲主演。高长河有高度的政治任务感,有新一代干部的敏锐和新的事情作风。因此,张国立希望自己塑造的干部形象只管即便避免说话拿腔拿调、走路昂首挺胸、动不动吸烟皱眉故作深奥深厚。张国立并没有扮演党的高等干部的经历,这一“空缺”恰好为他塑造一个独具魅力的高长河形象创造了条件。
以善于扮演儒雅的知识分子形象著称的焦晃饰演市委布告钟超林,他调动多年的生活积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塑造了一个性情倔强,处事干练,固执又可爱的老干部形象。钟超林政治成熟、精力兴旺,是个纵然退居二线也会在事情中燃烧,不肯轻易言“退”的干部,这个角色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胡玫把戏的核心主题定为“将相和”。全剧以高长河和钟超林新老干部交卸为开篇,在一个政府部门里高下级共事,“将”与“相”的抵牾冲突是奇妙的、不可避免的,但不是誓不两立的,终极,双方的精神交汇点在“忠实”二字上。全剧点睛之笔是见告人们:中国大地上的改革艰辛不易,对改革的成果要倍加珍惜。
附:《中国电视》 2002年第2期《用忠实精神拍摄<忠实>——胡玫谈<忠实>》,作者: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