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浙江日报》整版刊发《守得住江南风景看得见欧洲风情——海盐西塘桥街道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纪事》一文。全文如下:
小城镇,一头连着村落庄、一头接着城市,一壁回溯过去、一壁首创未来。
金秋午后,溜达于海盐西塘桥街道的道路上,各式各样凌乱破旧的店面招牌不见了,五花八门的外墙立面也统一刷上了暖色调涂料,不远处,一池净水和砖赤色楼房交相照映,一座诗情画意的小镇初绽芳华。
诗情画意的背后,离不开一项决策。2016年底,海盐西塘桥街道站在“争创国家级开拓区”的长远来考虑,环绕“江南桥乡”和“湾区新城”两大理念,在方案整治的1.2平方公里地皮上,全面履行“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三大整治活动,实现了全街道的俏丽蝶变。
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一方“开放、绿色、独特”的湾区新城,西塘桥这座小镇正在实现它的“俏丽梦”。
中西合璧 小城镇更有韵味
一座小镇的气质,每每深蕴在文化基因中,借由总体风貌、历史建筑、文化景不雅观等散发出来,凝集出独占的风情。“我们要在小城镇综合整治的同时做好项目培植特色文章,因时制宜做精自选动作,既保留传统特色,又融入当代活力,让小城镇有颜值,更有气质。”西塘桥街道办事处主任李全发说。
西塘桥,镌刻着历史的印记。小镇上除了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坟遗址,还有民间文学类天体传说《挑石头草和挑灯草星》,流传至今的《跳马灯》以及“海水煮盐”等各种生产生活习俗。“结合这些特色,我们打造了一批非遗文化展厅、历史文化馆、民间艺术展览馆、文化活动室等项目。”
驱车驶入位于中乐路的历史文化街区,笔者看到张家厅等3个文保点已修缮完毕,废弃的老粮仓结合集镇文化后,变成了可互动的“城市客厅”……前来参不雅观的游客相继而来。“老镇有着特有的历史文化秘闻,不能‘一拆而光’,要结合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脉络,实施保护性的改造。”西塘桥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林慧东说。
中西结合,让小城镇更加多元。沿街建筑立面作为构成街道空间的紧张元素,在表达城市街道的内容中显得格外主要。自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以来,西塘桥街道在原有立面改造的根本上,不断升级整治,将设计定位于简欧风格,并积极融入景不雅观小品、隔离带、防盗窗等特色欧式元素,实现了整体与局部的统一。
借鉴学习简欧建筑设计理念、稽核周边已建成欧式项目、与浙江省省直建筑设计院互助……“我们还与富有履历的外资人才互换,不断优化建筑细节,目前已完成了6.6万平方米旁边的立面整治项目。”西塘桥街道方案培植局局长朱嘉巍说。
夜幕降临,霓虹初上。刘庄村落村落民陆龙祥像往常一样走出家门,前往公园闲步,路边灯光若隐若现,劈面清风垂垂吹来,“现在觉得全体镇容环境高端了不少,看过再多风景,也不如家门口的夜景好看。”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仅要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让老百姓忆得起乡愁、留得下影象。”林慧东说。
腾笼换鸟 换来发展一片天
“轰隆”一声,一排废旧民房应声倒地。在这片倒下的房屋之上,未来将通过招商引资,筑起一个商住两用的综合体。
这是海盐西塘桥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现场的一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不是大略的‘化整为零’,而是‘腾笼换鸟’,从而实现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西塘桥街道方案培植局副局长肖磊说,今年来,街道结合“三改一拆”“四无”企业整治等专项行动,以西塘桥老集镇为整治核心区块,努力补齐小城镇发展短板。
自打响整治战以来,西塘桥街道通过履行截污纳监工程、推进垃圾减量分类、撤消马路市场、禁止占道经营等方法,共履行小城镇整治项目24个,撤消占道经营违法乱设摊行为,打消路面僵尸车138辆,完成各种背街小巷整治11条。
整出新空间,治出新天地。西塘桥街道对辖区内违建和“四无”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摸,按照标准拆除、关停,目前已累计拆除各种违法建筑63.33万平方米,完成拆迁1165户,共整治“四无”企业211家,个中关停169家,腾出可复垦空间650亩。
为盘活存量地皮资源,西塘桥街道投资800余万元,培植两幢4200平方米集小商品、餐饮夜宵集聚点为一体的公共建筑,新建公园6个,新增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新建11个停车场,增加车位1137个。
“环境整治只是手段,终极目的是要通过舍掉差的、掉队的,换来经济跨加倍展。”西塘桥街道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郑利明说。
筑巢引凤 好项目纷至沓来
如果说雅拙古朴的老镇承载着西塘桥的历史沿革,那么新区则代表着工业发展下的当代城市。两者发展共享,又各有千秋。
金秋十月,丹桂飘喷鼻香。行走在西塘桥街道欧洲(德国)工业园内,颇具德式风格的德国伍尔特二期47000平方米私人定制厂房已初具雏形,厂房不远处,一条人工挖掘的“莱茵河”贯穿全体园区,仿佛令人置身欧洲。
近年来,海盐西塘桥街道大步推进创建国家级开拓区的步伐,招商引资成果显著,相继引进了德国伍尔特、意大利维龙等一批有名的欧洲企业落地,并建成了以欧洲(德国)工业园为核心辐射的高端外资集聚家当园区。
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以来,西塘桥街道以欧洲(德国)工业园、新经济家当园两大主要平台为依托,加快园区配套景不雅观及根本举动步伐培植,并在小城镇立面整治、景不雅观设计、局部装饰等配套及细节中融入欧式元素,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品质化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道路。
新经济家当园承接占地少,环保容量低、能耗低,投资强度高、家当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以及集聚区内“退低进高”“腾笼换鸟”的中小型企业,欧洲(德国)工业园则是承接高端外资客商投资项目的主要平台,通过培植标准厂房,把以往的出让地皮转为出租空间,给投资者带来便利,也实现了项目的早日投产。
一边是延续传统街巷肌理,保护和利用各种历史人文资源,打造具有传统水乡风貌的历史街区,另一边,则重点表示产城领悟发展为主,借助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一东风,不断强化平台培植。目前已完成2.1亿元投资额,个中欧洲(德国)工业园1.8万平方米厂房已全部结顶并初验通过,30亩园区配套活动中央及企业之家项目完成方案设计。
筑巢引凤栖,花喷鼻香蝶自来。眼下,美国500强安费诺集团精密连接器、上海城建、意大利FNA旗下诺爱集团等一大批“高精尖”优质产能项目纷纭“牵手”西塘桥。
“安费诺集团之以是选择将更多的项目落户在这里,离不开政府钻营发展的诚意和效率,更离不开西塘桥街道完善的配套举动步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安费诺上海永亿公司干系卖力人表示。
“集市繁荣,灯火缤纷;老少怡乐,结束琳琅”。如今,围海造陆,环境整治,这片具有5500多年历史的古老地皮,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占海盐全县1/10的地皮,不仅创造出占全县45%的工业经济总量,而且还为在这片地皮上生息的人们带来更宜居的生活。
风雅管理 背街小巷焕新颜
“道路两旁的绿化带有缺失落须要补种一下。”“商铺门前的电瓶车要统一停放”……每天清晨,西塘桥街道攻坚1组组长崔勤章会定时和其他干部一起,来到卖力包干的西场路商业街查看情形。“我们紧张针对道路两侧、沿街商铺、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进行重点巡查,一旦创造问题及时拍照记录。”
自9月29日举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决斗冲刺誓师大会以来,西塘桥街道将1.2平方公里的整治范围划分成13个区域,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实施片区包干任务制,对小城镇整治范围进行全覆盖、无去世角管理,将触角延伸到了背街小巷。
“13个包干区块的整治内容包括各辖区的环境卫生、建筑外立面、乱堆物、乱搭建、乱排放、乱拉乱挂、乱经营等不文明征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副组长陈珂说,街道着重对镇区主次干道、广场、公园等周边造孽砍伐和移植树木,占用绿化带,在小区公共绿地擅自种菜及其他毁坏城镇绿化举动步伐的行为进行整治,对破损的小区公共举动步伐、标识举动步伐、交通举动步伐、市政举动步伐也将及时进行修补。
针对沿街商铺多的特点,西塘桥街道还成立了由800家商铺组成的商铺自治同盟,推进沿街商家“新门前三包”风雅化管理,充分发挥商家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并由同盟成员、社区、综正当律、市场监管等组成评比小组,制订评比标准,每月对所有成员(商铺)进行量化评比。截至目前,已有25家商铺获评“最美商铺”。
创造问题就要办理问题。西塘桥街道实施项目包干、挂图作战、问题销号,并建立项目日通报制度、“早晚督查踏勘”事情法、12小时事情制等,每天在现场碰头折衷办理干系问题,并在逐日18时前形成日通报,明确问题的办理情形、项目的进展,担保了项目进度和质量。
截至10月尾,13个攻坚小组共清理各种杂物、建筑垃圾等232车,整治乱推放、乱晾晒311处,打消“牛皮癣”550余处,全面改进了全街道环境质量,不仅使镇容镇貌大为改不雅观,也让老百姓拥有了更多的得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