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1日电(刘小红、张庆良)新疆阿克陶县木吉乡在祖国版图最西边的尖角上,均匀海拔4000多米,有“新疆边疆第一乡”“中国西极第一乡”之称。
新疆军区某边防团木吉边防连官兵,在这里防守着数百公里边疆线。改革开放40年来特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连队的守防条件发生了很大变革。
行——孤岛变通途
从团部出发,沿新修的沥青公路行驶200余公里,就到了木吉边防连。
之前,到连队可没有像样的路。90年代,团里修了一条砂石路,可山洪、滑坡多发,路时常被冲断。
走这条“搓板路”,除了高原反应,还要经历“车在路上跳、人在车上跳、心在肚里跳”——官兵们戏称这是“三级跳”。
2015年夏,司务长肖胜轩爱人吴利娜来队,从老家一起辗转到团部,又换汽车到边防连。可等了一天的全连官兵,傍晚才见老乡骑马报信:接军嫂的车在水淹路段陷进深坑,车胎爆了,更危险的是水还在涨。
连队接济官兵赶到时,吴利娜正坐在水中的车顶上哭。
人难进山,邮件更难。2014年元旦,一班长温世泰家里寄冬装,由于路况差邮车上不来,直到夏天才收到棉衣。
2017年,在军地共同努力下,一条沥青公路建筑完成。
现在,官兵进出山再也不颠簸,邮件10天内就能收到,家属来队再也不会滞留半路。这些看似平常的事,对边防官兵而言,却是天算夜的喜事。
食——腌菜换海鲜
“以前,因路况差、保鲜难等缘故原由,难得吃上新鲜蔬菜。我刚从军时,吃的都是便于储存的土豆、萝卜、白菜。”四级军士长赵加强说,“后来,建了温室大棚和菜窖,隔三差五能吃到新鲜蔬菜。”
“去年路修通了,海鲜都能送到,还是活的!
”上士黄忠辉说。
连队油机员雷有德回顾说:“以前连队靠发电做饭。一次,发电机和炊事车都坏了,道路不通,零件送不到,大家吃了一个月单兵自热食品。”
一次,一位四川籍新战士过生日,对连长丁发龙说,离家一年多没吃火锅了,特殊想吃一次火锅。
丁发龙说:“好,全连吃……”后边两个字没出口,连长就愣住了——条件有限啊。于是,各班轮流吃,好几天才轮完。
“现在不一样了,连里通了长明电,有了电磁炉,全连随时可以一起涮火锅。”丁发龙说。
如今,木吉边防连不但有150多平方米的温室大棚、设备完好的炊事操作间,还有主食库、副食库、果蔬间、腌制间。
住——由地窖变小楼
在这个连,官兵们先后经历过五代营房的变迁。
“部队刚进驻时,住的是‘地窝子’,这样地窖式的‘屋子’,高原边防军人住了十几年。”在连队名誉室里,辅导员李建阳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
李建阳说,距连队十几公里,有个土墙围成的小院,那是第二代营房——60年代官兵自己建的土坯房。现在,官兵们常常到那里“忆苦思甜”。
第三代、第四代营房是砖瓦房。比较之下,第五代营房确实“高档”:建起了集医务室、图书室、网络室、俱乐部、健身房、洗澡间即是一体的俊秀小楼,还有单独的锅炉房和制氧室。
“最愉快的是,有了网络旗子暗记,再不用举动手机满山找旗子暗记了。”官兵们高兴地说。
边防团政委沈新明说:“条件好了,官兵扎根高原、守卫边陲、建功国防的激情亲切更加飞腾。”
近年来,连队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前辈单位,近20名官兵立功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