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空降兵某旅营区,举头就能看到巍峨的伞塔。
这座高85米、圆柱形钢筋混凝土构造的伞塔于1956年6月建成利用,中国空降兵从这里迈出了从天而降的第一步。
在该旅营区里,还有以赤色历史命名的常胜书吧、上甘岭广场等区域。

每天清晨,该旅军营广播中播放着融入“常胜精神”的《常胜!
常胜!
》之歌,旋律年夜方冲动大方。
新兵王俊说:“我们的旅歌,唱起来倍儿带劲。
”每逢重大节日的晚会等机遇,他们还会将赤色历史和英模人物故事融入到演出节目中,让官兵在追根溯源中传承“常胜精神”。

用常胜文化培塑打赢尖兵 休闲娱乐

随着强军兴军步伐不断加快,空降兵某旅在持续加强军事文化培植中,凝练出以“忠勇、胜战、实干、开新”为核心的“常胜文化”精神,并坚持用文化铸魂育人,将文化力渗透到部队培植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将常胜精神“植”入官兵血脉,用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强化军事硬实力,让部队战斗力提升更加踏实有力。

传承

“这杆三八大盖步枪是‘常模连’第二任连长魏来国利用过的步枪,在1946年的一次阻击战中,魏来国手握这把步枪,用125发子弹消灭了110个仇敌。
当时我们装备差、兵力悬殊,魏来国依旧‘百发百中’,现在军队武器装备越来越前辈,我们有什么情由不努力练强杀敌本领……”

7月尾,下连之初的第一堂课,就让新兵王一博内心十分震荡,这也是他离“神枪手”最近的一次。
从军前,王一博就立志要当电影《红海行动》中偷袭手顾顺那样的人物。

初入军营,站在连队名誉室内,聆听着连队老班长讲述连队光荣历史,听完魏来国的故事,王一博的内心被深深折服,“过硬的连队过硬的兵,身在这么光荣的单位,我更加武断了要成为‘神枪手’的梦想,魏来国老连长便是我的偶像,我一定会好好努力。

在该旅,每逢新兵下连、老兵复退和新干部上任等机遇,他们就会通过组织参不雅观“常胜模范连”名誉室、旅史馆和伞塔等场所,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传承发扬大胆顽强、敢打必胜的血性胆魄,增强“常胜精神”文化的认同感、自满感和归属感。

“赤色资源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聪慧、汗水、鲜血乃至是生命铸就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传染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不仅是学史明理、借古鉴今的生动教材,更是打造‘常胜精神’文化品牌的‘精神富矿’。
”该旅政治事情部主任贺洁晗先容,利用赤色资源开展教诲,是他们向官兵先容“常胜精神”文化理念的一个有力举措。

该旅不仅常常约请老英雄们回营讲述战斗故事,与官兵面对面“零间隔”打仗,还叮嘱消磨专人查阅旅史资料、拜访退休老干部、采访先烈支属,深挖部队光荣历史,按照“英烈名单”“先烈业绩”“战斗故事”汇编“赤色家谱”,下发到基层营连,让官兵利用思想教诲、演习间隙、“三个半小时”等机遇互换学习,将“常胜精神”植入官兵“血脉”。

在前不久该旅组织的一场班长骨干四百米障碍考察中,新任班长张浩楠的成绩排名靠后,觉得给连队丢了人,一度疑惑自己的能力本色不适宜班长岗位。
回到连队,张浩楠满是失落落,溘然走廊上的“军史长廊”映入眼帘。
看着连队从战役年代一起走来,那么多大胆作战、不惧死活的英模人物的故事,那一刻,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以为自己在挫折面前太“弱”了,当即立下“翻盘”的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最近的一次班战术考察中,他带领全班“过关斩将”,夺得了第一名。

空降兵某旅组织下连新兵参不雅观旅史馆,学习先辈光荣业绩。
李志伟/摄

精武

“当我还是上等兵时,看着班长出邦交手夺得第一,我也立下了为国争光的目标,虽然多次落选,但我一贯没有放弃,坚持苦练本领,终于在2020年圆梦国际赛场……”

一个排3年出了4名“国际军事比赛”尖兵,个中一名还成功提干。
8月初,空降兵某旅“常胜讲堂”如约开讲,来自该旅某连2排的4名官兵先后上台,分享自己参加国际比武的亲自经历。
讲台上,中士李宝超分享自己在班长的勉励下,扎根岗位奋斗发展的故事。

去年,李宝超二度出国参加“国际军事比赛”,并得到比赛中唯一一个“国际良好班班长”名誉。
李宝超和战友们的拼搏精神,让台下的官兵备受鼓舞。
新兵杨洋当场向班长承诺:“我要向班上进修,争取成为一名尖兵。

“文化以人为本,只有看重创造和挖掘身边前辈范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才能让‘常胜精神’品牌文化更具说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该旅领导先容,为充分发挥前辈范例的辐射引领浸染,他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办法,着力打造“前辈范例受表彰、敢打必胜享荣光”的文化氛围。

部队常态化开展斥候评比活动,按照“旅熟年度常胜人物、营有季度前辈范例、连有各种榜样斥候”的模式,评比出一大批模范人物,并依托灯箱、军营广播、板报橱窗等载体,张贴立功官兵演习英姿、宣讲立功官兵精武业绩、分享立功官兵军旅格言,让“常胜精神”文化丰裕在军营每个角落,强化官兵崇尚名誉、干事创业的行动自觉。

每次走在营区主干道,下士林辉看到“常胜精武”主题灯箱上自己的比武照片和军旅简介时,自满感油然而生,这不禁让他回忆起自己在逐梦征途上的点点滴滴。

2020年,林辉报名参加“国际军事比赛”“空降排”项目,每天高强度的演习让他压力很大,一度想放弃。
在集训队组织的一次互换中,林辉听到了教员李锦波为队员们讲述自己在参加“国际军事比赛-2017”“空降排”比武的经历。

在得知李锦波跳伞时扭伤了脚,脚腕肿得像馒头的情形下,仍旧忍痛咬牙完成十公里比赛,一起冲锋在前,力压来自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南非等6个国家的精兵强将,勇夺第一名,并荣立三等功的业绩后,他武断了为国争光的信心和决心。

后来,在李锦波一对一的帮带下,他以精良成绩入选“空降排”项目出国参赛队,终极载誉而归。
如今,两度出邦交手立功的林辉已成功提干,实现军官梦。
他表示,自己会把旅“常胜精神”带到军校里,深造后再立新功。

大家都是“常胜精神”文化的“播种者”,大家都是“常胜精神”文化的一份子。
该旅增援营教导员赵振波先容说,让官兵当主体、唱主角,谁是前辈谁亮相、谁有故事谁来讲,“常胜精神”文化才会经久弥新,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生动。

空降兵某旅官兵在伞塔前庄严宣誓。
陈为森/摄

制胜

“在沙漠的边上,有一棵小草在站岗,它是沙漠的战士,守卫祖国的边陲……”6月初,该旅机动千里至戈壁沙漠开展沙场适应性演习,在转场的军列上,该旅“常胜乐队”队员李志强自编自唱了一首《沙漠草》,军味十足的歌词、悠扬动听的旋律,让官兵们“舟车劳累”的怠倦一扫而空。

在千里机动的列车上,李志强与乐队战友在车厢内流动演出,原创的节目就有6个,这些节目不仅加入了野外驻训元素,还涵盖了党史军史等内容,为官兵旅途注入了活气活力。
战士林孟林评价说:“节目虽短,却走心、接地气,极大鼓舞了官兵的斗志。

“文化之力,不仅在于狼吞虎咽的刚劲,更是水滴石穿的韧劲。
只有让文化更好地做事官兵,才能不断向战斗力聚焦,让其具有真正的代价和持久的生命力。
”该旅宣扬科干事马新先容,培养基层文化骨干军队是该旅全方位为官兵贯注灌注“常胜精神”品牌文化的一个有力举措。
如今,“常胜乐队”生动在演训一线,让官兵们对“常胜精神”理解得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已然成为该旅“常胜精神”文化的“金牌宣扬员”。

针对驻训条件艰巨、演训强度大、风险课目多、官兵思想压力大的特点,该旅把诸多战斗文化元素融入一砖一瓦之间,构建野战文化味十足的阵地,于无声处滋养官兵精神气质,凝聚士力气量。
该旅持续辅导员张海瑞表示:“驻训地一眼望去全是戈壁滩,地表温度50多摄氏度,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强军文化是官兵们熬炼打赢本领的不竭动力。

“别看这些东西小,可都是战士们现地取材一点点做出来的,发挥的浸染可大着呢!
”谈起连队的野战文化培植,二连辅导员王彦超指着用树根做成的雕塑、用石头拼成的战斗标语先容,野战文化阵地成为茫茫戈壁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雕琢了官兵们的打赢斗志。

看着门前屋内充满战斗气息的文化举动步伐,驻训前在上级组织的专业比武中失落利的中士马罗月波,专一苦练,终极在前不久旅组织的侦察比武考察中,他带领全班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将奖牌挂在了帐篷里,还通过野战广播和大家分享了演习心得。

近年来,在“常胜精神”文化品牌的熏陶下,部队相继完成大规模复训跳伞、新机型试训、跨区域机动演习训练等大型演训演习训练任务,先后被上级评为“空军前辈师旅级党委”“军事演习一级单位”,部队战斗力不断迈向“新台阶”,“常胜精神”文化品牌也越擦越亮。

任务编辑: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