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高度定制化、个性化的新能源汽车上,仪表台有上千种选配项目,再靠人工生产肯定弗成,工厂的智能化改造是一定的。”近日,第105场武汉市工业技改示范推广会现场,位于智能制造家当园的武汉翔星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翔星”)运营经理管鸿宇分享起企业“智变”心得。
作为环球零部件行业有名企业IAC集团在华中地区打造的第一座数字化工厂,武汉翔星的产品包含前仪表台、中控仪表台、门板总成及门扶手等,下贱客户覆盖吉利路特斯、岚图、奔驰等品牌。
▲武汉翔星工厂展出的部分产品。长江日报李昕宇 摄
三年前,第15场武汉市工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推广会在武汉翔星举办。三年后,管鸿宇在采访中亮出企业最新“成绩单”——累计投入1700万元开展智能化改造,武汉翔星在全国汽车内饰件市场霸占率达到23%,2021年至今连续实现营收“翻跟头”,“每年纪迹实现100%旁边的增长,今年订单量估量超2亿元”。
从2017年启动智能化改造,到推广会2次开在工厂里,6年多的韶光里,市场的快速变革为武汉翔星的智能化改造按下了“加速键”。
在管鸿宇第一次登台推广会的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打破500万辆;就在2周前,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已经下线。
电动化、智能化、交互化、娱乐化、舒适化,随着新能源汽车各方面功能持续上新,一款车已可以实现上万乃至上亿种个性化配置方案。这将压力给到了上游汽车零件供应商:订单多批次、小批量,要相应更快,要实现每个产品的定制化,要有更低的容错率……人工已经无法知足效率、精度与质量的哀求。
智能化改造成为一定的答案。用管鸿宇的话说,“对付供应商而言,整车品牌在转型,我们要立时随着变,与市场节奏保持同等才能不被淘汰”。
▲工人操作自动扮装备。长江日报李昕宇 摄
机器人火焰处理、机器人自动喷涂、双机器人自动焊接、机器人铣削、自动镭射等设备……走进武汉翔星工厂,一台台自动扮装备处处可见。与之相配套,产线上每个零件经由扫码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更有视觉检测系统守住三道“关口”,担保着每一件定制化产品的与订单哀求的逐一对应。丈量系统也在产线上实时监控着产品数据,“如果前期数据涌现偏差,系统可以预测可能涌现的质量问题,将质量问题办理在未发生时”。
随着IMMS系统(智能运维管理平台)的建立,智能化“管理闭环”也在武汉翔星建立起来,黄知城给出了4个字母——P即Plan(操持),在生产操持环节,订单吸收、生产排期等自动化完成,同步对接财务系统;D即Do(行动),在工单实行环节,设备终真个数据实时“上云”,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实现零件的流转跟踪与精准防错;C即Check(检讨),在生产和产品数据采集环节,能耗看板、质量看板、设备综合效率看板等实时监控工厂运行;A即Act(行动),在问题处理等环节,快速相应系统第一韶光报警非常情形,将问题与卖力人实时“打通”。
▲设备间里装上了大屏幕,生产数据实时可见。长江日报李昕宇 摄
数据显示,二期系统和产线智能化升级后,武汉翔星的质量掌握本钱占发卖额的比重由2.21%低落到1.03%,产品报废本钱占产值的比重由1.1%低落到0.73%。与降本相对应的,是产值的显著增长。当武汉翔星的员工数量增长到300余人,人均产值却不降反升达到126.3万元,超出行业均匀水平20%。这展示出智能化改造的另一内涵——降本增效不是让人离开,而是为每个人“增值”。
“智能化改造还将连续!
”在管鸿宇看来,当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新一轮的“洗牌”,汽车零部件家当迎来全新可能与全新寻衅,“武汉翔星必须与趋势同行,加快工厂的柔性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据先容,2023年,武汉翔星操持再投入700余万元,将智能化生产模式复制到各个产线,并开展检测环节、生产工艺管理的智能化改造。目前,武汉翔星2019年制订的24个智能化改造模块中,已完成17个模块,管鸿宇说,“操持于2025年完玉成体智能化改造模块,实现全工厂全环节的智能化运营。”
出品:武汉经开区工委宣扬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央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编辑:吕作璐 蒋秋雨
制作:王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