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96岁的大陆新闻学泰斗方汉奇向台湾98岁的新闻学大家李瞻拍摄的拜年视频截图。

“祝你和百口新年快乐。
我们有多年不见了,但是一贯在惦记着你。
”25日,96岁的大陆新闻学泰斗方汉奇通过短视频,向台湾98岁的新闻学大家李瞻拜年。
几天后,李瞻委托女儿录制视频回答。

叙思念 盼团聚两岸同胞云端送福贺新春 休闲娱乐

方汉奇和李瞻两位师长西席都生于国家民族忧患之际,对抗日救亡有着共同的影象,也都长期从事新闻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事情。
二老通过视频隔海回顾往事,细数半生情意,除了相互拜年,更约定“百岁再相聚”。
这一来一往的视频“传书”迅速成为网上热点。

“有被暖到啊!
”“数十载情意,超过海峡,冲动哭了!
”“两位师长西席友情地久天长,两岸同胞水乳交融!
”……两岸网友纷纭点赞、转发,并留言表达祝福。

台湾墨客方明也录制视频向大陆朋友拜年。
他朗诵了石友余光中的名作《乡愁》,并动情地说:“祖国的文化、山水,都是我们所思念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刻无疑是亿万两岸同胞心中顾虑最深最浓之时。

图为老台胞高秉涵(左)与定居厦门的弟弟高秉涛(右)互致视频。

在拜年视频中,老台胞高秉涵说到他的乡愁——家乡的亲人、牡丹、水煎包。
高秉涵1935年生于山东菏泽,为躲避战乱,13岁便踏上颠沛流离之路,1949年独身只身到台湾。
1991年开始,他不断超过海峡,送了近200位老兵的骨灰返回大陆故里。

视频中,高秉涵表达了对定居厦门的弟弟高秉涛的思念,期盼疫情过后早日兄弟相聚,一起回山东老家。
也已年逾八旬的高秉涛回答视频说:“大哥,我做梦都在想你!
厦门很近,你什么时候回来!

中华文化是更深奥深厚的乡愁,也是联结两岸的精神纽带。
“我把我诚挚的祝愿传送给大家,祝大家新年快乐。
”致力研究和传播中华诗词文化的有名学者叶嘉莹也发出了拜年视频。
叶师长西席曾在台湾多所高校执教,后赴外洋,1979年起每年利用假期回祖国大陆授课,2013年定居天津。

大陆昆曲名角俞玖林录制视频,向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拜年,白先勇很快回答视频送上祝福。
二人因排演青春版《牡丹亭》结缘。
“要让昆曲艺术连续在21世纪的舞台上重放光芒”,白先勇的期勉让俞玖林深受鼓舞,有网友还留言说:“文化传承要两岸携手努力,向两位老师致敬!

“穿越海峡的新春祝福”中,也有“青春版”。
纷至沓来的拜年视频里,可以看到两岸年轻人共叙友情、互赠祝福,互动活泼而热络。

在台湾的统派青年王炳忠与在大陆的石友“台湾铁子”沈宏叡互致拜年视频,网友留言发来祝福:“炳忠哥新年好!
”“中国红的衣服好喜庆啊!
”“祝宏叡新一年学业有成!

图为台湾少数民族歌手杨品骅(右)与大陆侗族歌手王馨(左)互致拜年视频。

台湾少数民族歌手杨品骅与大陆侗族歌手王馨曾一同参加少数民族文艺汇演,近日互致视频,回顾传承推广两岸少数民族文化的经历,并勉励彼此连续加油。

“希望新的一年同胞们心想事成,我们中国统统发展特殊顺利。
”在大陆生活7年的“网红”台青“蕃茄”与大陆男友一同出镜送上祝福。

“我在这里碰着很多温暖的人!
你们放心!
”在江苏南京高校求学的台生们在镜头前向台湾家人“报安然”,还用俏皮的措辞、可爱的动作,为两岸同胞拜年“送祝福”:“祝大家虎年行大运,身体康健猛如虎,总之统统虎虎虎!

图为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的两岸青年同唱一首歌《一起留厦过年》。

在福建,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的两岸青年身着印有“中国”“中国青年”字样的赤色新衣,用普通话和闽南话同唱一首歌《一起留厦过年》,表达喜迎佳节的心意。

在台湾,统派青年苏恒在台北迪化街录制视频,祝福“两岸的中华儿女在虎年虎虎生风,虎年行大运!

相聚“云端”,共许心愿。
虎年的钟声越来越近,两岸各行各业人士持续在“云端”通报新年问候。

“欢迎泉城的好朋友能到宝岛台湾来走春,两岸多互换,新年吉祥。
”台湾南华报实行副社长兼总编辑苏正国给济南报业集团的同行拜年并发出邀约。

“我很想喝到您带来的金门高粱酒。
祝您百口虎虎生威,发大财!
”厦门集美周氏宗亲会秘书长周冬升录制拜年视频,向金门宗亲送上新春祝福。

团圆,是两岸中国人过年的第一关键词。
一段段祝福视频、一句句新春贺语,通过网络直抵两岸同胞的内心。
据理解,民间自发形成的“穿越海峡的新春祝福”话题,在新浪微博、今日头条、抖音、推特等境内外社交平台上持续升温,截至目前在微博上引发的阅读量已破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