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大合唱《小草》
“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谣,走不尽的坎坷路,恰如先人的步履。抱一支老月琴,三两声不成调,老歌手琴音犹在,独不见恒春的传奇。落山风,向海洋,感伤会消散,接续你的休止符,再唱一段唐山谣,再唱一段思想起。”——《月琴》
殷正洋演唱《月琴》
这一首《月琴》是为了纪念台湾的恒春民谣歌手陈达,同时表达了对老一辈民族歌曲艺术家的思念以及对民族歌曲艺术没落的感慨。陈达仅凭一把残旧的老月琴,穿梭在大街小巷,演唱恒春民谣,生平都在为民俗歌谣默默奉献。陈达的涌现引发很多人对民俗歌谣的关注,为台湾本土音乐的创作发展点亮了一盏明灯。
李建复 殷正洋 演唱《乡愁四韵》
歌曲的词作者曾说道:“创作这首歌并不是直接指涉陈达这个人,而是借陈达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化的社会中民间曲艺是否该当受到重视,尤其是陈达所代表的民间艺人身上具有的勇猛与创意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还能否流传下来?”
李建复 演唱《守着阳光守着你》
这一问题引发了当时台湾本土一些年轻人的思考。六十年代的台湾乐坛,盛行翻版国外的唱片。后来,台湾当局全面禁止并牵制台语歌谣,使得本土音告成长归于结束。当时,年轻一代已日益习气于追逐新潮,崇洋媚外,本土文化的印记已经逐渐在外来文化面前逐渐淡化。
吴楚楚 演唱《好了歌》
在这样的时期背景下,台湾民歌运动在一群热血青年的带领下以星火燎原之势影响了那一代的年轻人。幸运的是,台湾民歌经历了起起落落,兴盛衰败,传承创新,直到本日,它仍旧充满着活力。
民谣教母 陶晓清
民歌运动的发起人们每十年举办一次纪念活动,到如今,已经40年了。并首次超过海峡,在大陆举办。作为一个台湾文化的狂热爱好者,我搭乘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独身只身前往深圳,感想熏染这一场演出。于我个人来说,我看其他类型的演出可能只算是爱好,但这场“民歌40”的演出,不仅仅具有独特的人文情怀,更是我武断不移的崇奉。
1975年,杨弦、赵树海、胡德夫等在中山纪念堂举办“中国当代民歌之夜”,当代民歌的观点开始涌现。
这么多年来,我关于天下和人生的想法一贯在改变。曾经有段韶光坚持过的空想主义后来自觉个中一些十分愚拙,见识了很多,经历了很多,逐步也开始接管现实,曾经不屑一顾的东西也变成了现在不得不接管乃至追逐的东西。空想在融化,口口声声主见的信念变成不敢再人前讲出的话语,害怕被笑话,乃至被口诛笔伐,于是有时会选择不去理解,不轻易相信,充耳不闻。但是自始至终我从来不以为那些想法是后进的或是可耻的,沉默不代表忘怀,沉默不代表背弃。
作家 乐评人 马世芳
在我每每听到《俏丽岛》和《老鼓手》这样的歌曲时,我的心就会为之颤动,我的眼睛就会为之泪流,这与那些优质的盛行情歌所带来的冲动是截然不同的,民歌授予的精神从某一种程度来说贯穿了人类的发展进程。
叶佳修 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发展所带来的迷茫、无助令人痛楚万分,夜不能寐时我思虑过很多关于过去未来的事情。在面对选择时,我常常迟疑不决,有时也会迷失落,但只要一听到那些歌曲,我正在融化的空想的内核就又燃起了光芒。它见告我自己,无论自己的力量多么微小,人生有多少的迫不得已,对付空想的崇奉,不可磨灭。它会给自己力量,像灯塔一样指明前行的道路。
王梦麟 赵树海 演唱《想你+东风+阿美阿美》
几个月以前,我不雅观看过关于台湾民歌运动40年景长兴衰的四集记录片,对歌手们在台上的独白和演唱感触颇深,数度泪流满面。
胡德夫 演唱《匆匆》
胡德夫先生长西席的钢琴声响起,和着厚重的嗓音,直抵心灵深处最优柔的地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仍旧能表演出掷地有声的现场作品,其实是震荡民气。《俏丽的稻穗》、《匆匆》、《太平洋的风》,歌声与独白里充满着他对往事的回顾,对故乡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作为民歌运动的首批推动者,他是旗帜一样的人物。
胡德夫 吴楚楚 李建复 演唱《龙的传人》
而比胡先生长西席年纪更大的吴楚楚先生长西席,在说出自己年纪的时候还引起了全场惊呼。而李建复与二人合唱的《龙的传人》更是引起全场大合唱,而胡德夫先生长西席用闽南语演唱了一段,是的,音乐有时候能瓦解政治导向引起的意识形态的不合,即便原来的词曲创作者由于政治缘故原由再难以涌如今大众面前,也不影响两岸三地的听众对这首歌曲拥有的共鸣。
潘越云 演唱《每天天蓝》
随后一首首轻快活泼的、甜蜜幽美的民歌使得现场气氛通亮了许多,这也就表示了民歌的一个特色,或者说义务,那便是记录生活,歌颂生活,乐不雅观积极面对人生。
齐豫 演唱《橄榄树》
而娃娃、齐豫、潘越云三位台湾盛行乐坛非常主要的女歌手,也带着全场不雅观众回味了一首首经典。齐豫和潘越云合唱的《梦田》可谓是天籁之音,这两位女歌手的很多歌曲都与近当代中国文学相结合,包括了很多作家的诗歌作品,以及由作家填词的作品,这首《梦田》便是出自大家所熟知的三毛之手,这又是台湾民歌的进一步发展。
金智娟(娃娃) 演唱 《就在今夜》
不得不说,民歌四十演唱会中所有歌曲都是创作精良的佳作,只管曲风不一,说全是民歌,也不尽然,由于在民歌的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包括罗大佑这样的大咖在内,有很多人对付当时千篇一律的民歌进行了批驳继续,丰富了台湾本土的音乐流派。
南方二重唱 演唱《如果+小茉莉+秋蝉》
犹如民歌之母陶晓清所说:“台湾本土民歌最主要的贡献启蒙了原创精神。”因此民歌也就带动了中文盛行乐坛的发展,出身了一个又一个精良的音乐创作者,创作了大量的惊世之作。遗憾的是,10年一会,他们中有人来不及告别就去了另一个天下。李泰祥、梁弘志、马兆骏、黄大城等都成为已故音乐人,演唱会现场陶晓清之子马世芳也通过讲话和视频表达了对他们的纪念,光阴荏苒,生命短暂,很多人“民歌30”之际还在与大家同欢,而十年之后的盛会已经无法登台。
马世芳思念李泰祥
《外婆的澎湖湾》音乐响起时,大屏幕上潘安邦演唱的影像令人感慨万千。很光彩自己没有错过这次民歌四十的演出,也期待今后能够看到民歌50、民歌60……不可置否,拓荒者们会老,会去世,但只要精神永存,就有人继续,就有人用好听的歌曲陪伴着你的青春。
叶佳修 潘安邦 隔空对唱《外婆的澎湖湾》
作为一个90后,我不会说我以上提及的前辈是我的青春,最多也只能算是童年,乃至他们的顶峰期间我都没有存在于世,但我仍旧对他们充满敬佩,痴迷于他们的音乐作品。
万芳 演唱《跟我说爱我》
以是实在负责算来我对台湾民歌的启蒙来自于这次演唱会上也在场的陈绮贞,从初中开始打仗到她,就开始喜好。加上后来又阅读了大量的台湾本土的文学、电影,因此对付台湾文化的爱好一贯都保持着高度激情亲切。我希望也坚信台湾的民歌会一贯保持活力,新生代音乐创作人们会将前辈的精神发扬光大。
陈绮贞 演唱《每天想你》
韦礼安演唱《阳光和小雨》
无论工业化时期如何发展,音乐作品如何商业化,民歌市场若何被压制,它的火苗从来不会灭,它的受众永久不会消逝。民歌之以是有这样强的生命力,根本缘故原由在于它真真正正根植于公民,并非假大空的口号。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虽然有些歌曲听起来沉重或者充满背叛精神和人文反省,但是民歌的实质是积极的,它的创作目的是带领人类创造美好,乐不雅观生活,描述出我们的空想国。
王海玲 演唱《忘了我是谁》
陈明韶 演唱《浮云游子》
这一点,在演唱会现场末了的大合唱《让我们看云去》中表示地淋漓尽致:“年纪轻轻,不该轻嗟叹,快乐年事不好轻哭泣,抛开忧郁,忘掉那不快意,走出户外,让我们看云去。”在当时的情境之下,听着这首歌,再难过的人儿也能扫去心中忧郁,抹去头顶愁云,以为生活美好,该好好珍惜。
全场大合唱《宛如彷佛你的温顺》《让我们看云去》《一条日光大道》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民族不亡,民歌就不会亡。公民复苏,民歌会一贯传唱。如胡德夫先生长西席在演唱会现场说道:“我看你们的样子,我就知道民歌不去世。”是,民歌不去世,正如那太平洋的风,一贯在吹。
“太平洋的风一贯在吹,吹开我最爱的窗,当太平洋的风垂垂吹来,吹过真正的太平。”
——《太平洋的风》
笔墨:戚雯钰
拍照:李孟轲
讴歌归作者所有
Mailive 民谣在路上·民谣舆图演唱会
民谣在路上微店
大麦网
【青岛站】购票扫描下方二维码
【上海站】即将开票
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