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解歇后语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答案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每每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预测,以是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喻意性和谐音性两类。教材中涌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如,“孔役夫搬家”我们会想到他有很多书,而“书”跟“输”同音,以是隐含“净是输”的意思。用这个歇后语来形容比赛或战斗总是失落败,诙谐诙谐。
二、学习歇后话
外甥打灯笼——照样(舅):有外甥则有舅。打灯笼有“照”的意义,而不仅仅是“找”的意思。同音过来,照样便是还是还是原来那样,没有变革。
梁山伯的智囊——无(吴)用 :这是谐音歇后语,一样平常用来说某人没有用处。
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可以用来形容原来固定冻得很牢的物品动了,也能形容禁锢的思想思路一下子开窍了。
咸菜烧豆腐逐一有言(盐)在先:咸菜本身含盐,用咸菜烧豆腐即为烧豆腐之前就有盐了。意思是之前已经把话说开了。
隔着门缝吹喇叭逐一名(鸣)声在外:喇叭在门表面,吹响后,声音当然是在表面,以是说鸣声在外。来谐音名鸣声在外。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别传播,为众人所知。形容名气很大,名声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
三、积累歇后语
飞机上吹喇叭──想(响)得高
四两棉花──谈(弹)不上
老虎拉车──谁敢(赶)
膝盖上钉掌──离题(蹄)太远
骑自行车下坡──睬(踩)都不睬(踩)
三九天穿裙子——俏丽动(冻)人
墙头上挂狗皮——不像话(画)
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四、歇后语利用
(1)改革开放后,公民的生活水平如“ 芝麻着花——节节高 ”。
(2)这次晚会上大家一定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拿出自己的绝活吧。
(3)李曼刚转学到一个新的班级,学习有点儿紧张,但她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不断提高,同学们都说她这是:(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
(4)刚才明明吵得很厉害,现在两人却亲密无间,我真是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5)明明他是对的,却没人相信他,真是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6)小明的爸爸喜好玩扑克,但总是败兴而归,真是“孔子搬家—尽是输(书)”。
(7)才艺展示会上,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挥毫,有的剪纸,有的弹琴。他们的精彩技艺赢得了来宾们的交口夸奖。轮到我演出了,我的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的,老师和同学们都鼓掌为我加油,我才顺利地完成了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