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瘾,那必是离不开的。而诗,确是我所离不开的。

  纵观古今,多少诗人寄情于月,哀叹离别;挥笔淋漓,慷慨陈词;借笔抒怀,望穿秋水。从读诗,到吟诗,再到品诗,能解开多少思乡之情,多少壮志未酬,多少哀怨红尘?每当自己受挫时,翻开诗卷,总是能寻得一份安慰,觅得一丝寄托。

诗瘾作文 知识百科

  从小到大,父母工作总是忙碌,便极少有闲暇时间伴我身旁。寂寞伤感时,便翻开尘封的诗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圆之际,却有人在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怎能叫人不心酸。这人世间的悲与欢,离与和,不正如这当夜明月有阴与晴,圆与缺。遥想当年,苏东坡挥笔书下此诗时,又何尝不是孤身一人?虽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此时此刻,这远在天边的亲人、朋友,又能带给他怎样的安慰?只有这当年明月,至始至终追随他,相伴他。兴许,在这中秋之夜,也只有这婵娟,才能给他以安慰。人世间的亲情冷暖,并不总是时时相伴于身旁,苏轼有明月,而我有诗卷,纵可填补心中的空虚。

  学生时代,在校总是郁郁不得志,有心无力。哀叹苦恼时,便翻开尘封的诗卷。“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一代帅才,怒发冲冠,只望见这萧瑟的雨刚刚停歇,仰天长啸,却瞧见这高远壮阔的天空。身处这天地之间,志存高远。在岳飞眼中,三十年的功名不如这尘土,八千里征途,经历了过少人生坎坷?云与月的相伴,使他认识了这人世间的善良与狡诈,信任与背叛。在这抗金英雄生命的最后一刻,陪伴他的,依然是这苍凉的天空。无论当下如何萧索,只要心志不被困锁,放眼未来,为此而拼搏,就能立足于这变化莫测的社会。

  闲来无事,便会翻阅那一段段千古流芳的佳话。无论是范蠡与西施,还是玄宗与玉环,总感到无限的婉转凄凉。“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多愁善感的词人,望见这自行飘落的花,任意流淌的溪水,不禁思念远方的丈夫。这该是怎样的一种相思。对李清照而言,独守凉州,这离别之苦非常人所能感受到的。两处的闲愁,又怎是可以轻易抹去的?这浮在溪上的落花,似乎寄托了作者的无限哀思,随波逐流,寄与赵明诚。也唯独这远去的花瓣,才能为她分担这一份沉重的相思。爱恋情仇,总是一瞬,在这世间,并非所有的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快马在江湖里厮杀,无非是名和利放不下,心中有江山的人岂能快意潇洒,只求与她共华。

  皓月,苍天,落花;哀叹离别,慷慨陈词,望穿秋水。随处携一卷诗,踏遍天下,望尘莫及。诗,我真是离不开的。

  诗瘾,就这样继续吧。

  篇二:诗瘾

  山涧边的青草悠然生长,林中深处不时传来那黄莺婉转动人的歌声。傍晚时分的雨使得涧中清冽的水涨起来了。郊外渡口罕无人迹,唯有一只空空的小木舟静静地漂浮于水面之上。

  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笔下滁州的西涧,这是一幅何等悠然静谧、清寂动人的图画!正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读着这样的诗长大,对现代诗、古诗都有那么一点兴趣。

  记得我第一次写诗是在五年级时。那时的我并不懂事,只依稀有一点印象是与朋友闹了别扭,心情极差,于是懵懵懂懂地得了一首小诗。这诗是入不了后来的我法眼的,所以做诗集时亦不曾记上去,如今早已忘得干净了。但这却是我向诗的世界迈进的第一步,亦是我后来成为同学所敬佩的诗社副社长的基础。

  有了第一次的经历,接下来的事似乎顺理成章:我写了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诗,从此便如黄河决堤一般一发而不可收拾,写得上了瘾。而我的诗社,便是在这个时候建立的。

  我是诗的狂热爱好者,我小学时代的同桌也是。我们打六年级做了同桌开始,便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时常写了诗,一同讨论,推敲。你给我提点意见,我帮你出出主意,玩得开心,写得尽情。然后便莫名其妙地突然有一天,也记不得是谁提的主意,说要建立一个诗社,于是就有了小学时代同学中那个响亮而有力的名字——谪仙诗社。有了诗社,我们写诗的热情便挡也挡不住了。下课写,吃饭写,午休写,就连躺在床上都能酝酿出一首来。同学们传看着,赞誉着,为我们的命题作诗打分,提建议。后来有人在夸赞之余好奇地问我:“你们写的这么好,为什么不去投稿呢?”我笑而不答。

  诗瘾,如今已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随着小学的毕业,诗社也无奈地解散了,但诗仍像是最忠实的伙伴,陪伴我成长。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诗的境界,我们是达不到的,但人生的境界,却本应像是一样悠然平淡。我爱诗,或许也是因为如此。写诗,只求心静,不为功名。

  篇三:诗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楼下的那个小男孩又开始咿咿呀呀的念唐诗了。他差不多每天都要念上几句唐诗,而且有时还不止一次,用他奶奶的话来说,这小家伙差不多着了魔。

  虽然那小孩子口齿不清,发音也不标准,但听他念唐诗却总感觉是一种享受,每当听见古朴厚重的唐诗用他明亮清脆的童声咏出来时,总有一些满足和愉悦。所以当他念唐诗时,我总静下心来,耐心地听,细细地体会唐诗的味道。

  那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那豪放的好似一水库汹涌澎湃的激流,闸门一开,那股激流便一股脑地喷涌出来,壮怀激烈;又婉约的犹如一朵青涩幽莲,开得无声无息,淡雅素洁;又高洁的如那傲雪红梅,独自在风霜中看恩恩怨怨,不染世尘;又忧伤的似杜鹃啼血,字字句句刻在你心头,时而悲愤交加,时而苍白无力……

  咏着“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仿佛我就是风,风就是我,自由自在的在天地间飞舞,来了兴致,“呼”的一声掀起滔天巨浪,又“嗖”的一声钻进竹林,让碧绿的竹子为我倾倒,多么潇洒自在,多么怡然自得;吟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好像真看到华美秀丽的华清宫,一道滚滚黄尘在宫前铺开,弥撒在道路两旁。山顶玉宇琼楼,高高插入云端,仙乐飘飘,一片纸醉金迷的景象,与人间疾苦毫不相干;念着“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眼前真的出现了一位思念亲友的诗人,无神的遥望着远方,默默的怀念远方的亲友,心中的愁苦可见一般;诵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就如此真实的看到一片荒芜的无定河,蓬草随意的飞舞,河边杂草丛生,潺潺的河水还浸着血色,森森白骨乱七八糟的堆在河边,长安城中,不知哪家深闺里传来阵阵呜咽声,大概是妻子在怀念自己早已埋骨荒野的丈夫的哭声吧……

  突然发现诗咏多了,是会上瘾的。那一首首瑰丽的唐诗好似一杯烈酒,刚入口时的浓烈在口腔里慢慢发酵,变得温和而甘醇,最后一开始辛辣的味道又一点点浮现,再渐渐变淡,变得滋味悠长,直至消失。咏唐诗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只咏上几句便能陶醉在其中,悲作者之悲,乐作者之乐,浑然忘我。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啊!各种各样的味道在口里交融,形成一种说不清的迷醉,一种无可言喻的快乐和满足。听别人咏唐诗也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仿佛置身于仙境,深深的、长久的为此沉醉,当唐诗戛然而止的时候,天地间好像一切都停止了似的,只有静,静得不能再静,偶有一声鸟啼,才把能把你拉回现实世界。

  唐诗就是像神话里的东西,美妙的不似人间能有的,它狂野,狂野的直逼你的眼;它柔情,似江南潺潺的流水,纤纤的弱柳;它婉约,如深闺里的女子,笑盈盈的靠在窗前,细细地绣着手中的绢扇;它悲壮,如战死沙场的将军,惨烈的无法用文字形容;它高傲,似雪山之巅的雪莲,在冰天雪地里依旧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傲雪欺霜;它豪放,随随意意的就从街边小店的酒罐子里、小河边的美景里流出来了,也不受限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唐诗就是那个时代的歌,它完完全全、原原本本的把当时人们的心声反映出来了,细细密密的交织成那个时代特有的悲欢,是用真情写出的文字,也只有用情写出的文字,才能在众多文学作品中脱颖而出,才是能让人上瘾的,让人深深迷醉的。

  诗瘾,让你明知深深陷入其中却无法自拔,像中毒一般心甘情愿的为此沉迷;可这也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感觉啊,我真愿为此深深的沉迷下去,深深的陷下去,陷下去……

以上就是诗瘾作文的所有内容,更多高一作文资讯请关注美德网熊掌号,为您提供第一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