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李品立100周年诞辰

文/李健生

李健生我的父亲李车子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汽车知识

我的父亲李品立

【人物简介】

李品立(1917.3~1985.2.1),河南省永城市高庄镇李楼村落人。

1935年秋任魏庄小学西席。

1938年1月受中共指派在大屠庄开办青年抗日救亡演习班。

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永东支部宣扬委员兼抗日学生队队长。

1939年4月任永城学生大队党总支布告,5月后任永城2区、10区区长。

1940年7月任宿西办事处10区区长。

1941年5月后历任泗南县管镇区区长、泗五灵凤县政府行政科长、泗五灵凤县浍南区区长。
1944年下旬任永城县刘河区委布告兼区长。
1945年4月任雪枫县总队3大队大队长,11月任华中军区8分区独立2团3营营长。
1946年12月任豫皖苏军区3分区司令部2科科长。
1947年5月任萧宿永县县长,11月任雪枫县县长兼县大队长。
在淮海战役支前事情中受到豫皖苏区后勤部的通令奖励。
1949年5月后历任武汉市工人供销总社经理、互助总社副主任、手工业管理局局长、轻工业管理局局长、物资局局长、机器管理局局长、第二轻工业管理局副局长、局长、党委布告等职。
1985年2月1日在武汉病逝,享年68岁。

父亲与老战友合影,左起:张彦秀、李品立

我的父亲李品立,乳名“车子”,他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
这不但是说他很会讲故事、故事多,而且他自己便是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中的人物。

父亲1917年3月出生在河南省永城市高庄镇李楼村落一个农人家庭,1925年夏他进入魏庄小学读书。
1931年考入永城县中学。
1935年秋,他到魏庄小学担当小学教员,结识了当时在永城县坚持地下斗争的中共萧县中央县委卖力人盛税堂。
在盛税堂的教诲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

父亲参加革命后,战友及父老乡亲们还是习气亲切地称呼他的乳名“车子”,在他往后长期革命斗争生涯中,“车子”这个称呼越叫越响,以至于好多人不知道他的本名李品立,以为他就叫李车子。

1984年5月在河南省永城县召开老干部党史漫谈会

1984年5月永城县委党史办公室调集永城籍老同道回永城开党史研究会时,他遇见了许多分散在全国各地多年未见面的老战友,此时他已因病半身不遂,是我妹妹推着轮椅将他送到会场。

他的老战友霍大儒叔叔见到他坐着轮椅就打趣地叫他小名:“车子啊车子,你可真成了车子!
”他立时用手中的拐杖指示着霍大儒叔叔诙谐地回敬道:“你倒真是牢固啊!
”引得周围的老战友们哄堂大笑,原来霍大儒叔叔的乳名就叫“牢固”,也是其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乳名的有名度超过了本名,笑谈之中,战友之情溢于言表。

1984年5月老战友合影,1排左起:李品立、?、孙越(李夫人),2排左起:蒋汉卿、徐爱民 、霍大儒、刘晓华

父亲在1985年2月去世后,我们子女常常会想起他生前的音容容貌和他的传奇故事。
这些故事是我们从小就听他的老战友以及乡亲们来家相聚把酒言欢、回顾当年战斗情景时讲述的。
口述的故事不免会显些零乱,今年是我父亲100周年诞辰,为了怀念他革命的生平,我将这些故事整理出来,对照一些前辈们的回顾录,并参考永城党史、县志资料,成之拙文。

敌后抗日 打击日伪顽

1938年2月,父亲联络组织青年西席、进步学生,积极参加永城县民众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发动的抗日宣扬活动和开办的青年演习班。
父亲受中共委派在永东大屠庄小学开办了永2区抗日青年演习班,参加的爱国青年和小学教员有60余人,父亲成了小学教员中的自然领袖。

1938年10月,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永东支部宣扬委员兼抗日学生队队长。
1939年4月,几支学生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永城抗日救亡学生大队,盛税堂任大队长兼政委,李品立任党总支布告。

永城抗日救亡学生大队成立遗址——永城盛营松树林

1939年5月,永城抗日救亡学生大队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独立大队。
学生队一部分骨干被抽调随处所任职,父亲奉命任永城2区区长。
他一到任就召开了有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大会。
会上,他号召全区公民立即动员起来,有人出人,有粮出粮,有枪出枪,有钱出钱,联络同等,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提出了“保国救国,增援新四军,反对统统汉奸走狗的辞吐和行动”。

之后,他即奔忙于各乡,建立乡级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共产党的组织,创建区乡抗日武装,发动群众打消汉奸强盗,破路开挖“抗日沟”,率领区队打击日伪军,为新四军筹粮筹款,传送情报,组织农救会、妇救会、儿童团,动员青年参加抗日军队。

经由他的努力事情,很快健全了区政府和区委会,乡级政府也全部建立起来,每乡都有党的支部和乡队武装。
共产党员发展到100多人,各种抗日团体的群众达2万多人,区队、乡队和基干民兵武装1000多人。

老共产党员盛税堂画像

正当他把2区的事情搞得有条有理风生水起之时,由于某些同道的不实反响,造成了组织对他的误解,父亲接连遭受打击:交了兵权,永城2区区长没当几天,即被罢免送到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学习去了。

1940年3月,父亲从随营学校转入抗大4分校第一期受训。
学习期间,父亲生了恶疮,在鸭子刘住院3个月,因无药治疗(药品紧张用于来自前方的伤员),疮口恶化。

在奄奄一息时,恰遇彭司令员去医院看望伤病员,当司令员看到垂危的父亲时(彭司令员认识我父亲),立时交代卫生部林士笑部长:“一定要救活这个青年,永(城)东须要他。
”司令员的一句话,救了父亲。

父亲在困难时候,没有消沉动摇,在随校、抗大学习时,负责刻苦,由于表现好,提任为中队辅导员。
出院后,又很快去永城10区事情。
在往后的斗争中,表现均很出色,他与蒋汉卿是当地有名的两位区长,“李车子”这一名字,曾传遍永城地区。

1940年7月,他在抗大4分校学习尚未毕业,即被提前抽调到宿西办事处任第10区区长。
同年12月,耿、吴、刘叛变革命,加之国民党执拗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派兵大举反攻袭击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我根据地军民处于日、伪、顽、叛的多面夹击之中。

开展游击战

至翌年3月,父亲率区队转战到永东2区坚持斗争。
在这关键时候,宿西县警卫连连长宋勤学和常山区副队长胡开祥等人率队叛变革命,投靠了叛徒刘子仁,并率队向抗日区乡武装进攻。

一天,他们与父亲率领的10区区队在巴河边遭遇,双方展开了激战。
此时,父亲他们只有80余人枪,寡不敌众,但干部战士个个顽强战斗,硬是拼至天晚,趁着夜色,父亲即率部摆脱了仇敌的纠缠,转移永东南永涡宿边李口集、石弓山一带活动,连续坚持斗争。

1941年5月,父亲奉命随主力撤往津浦路东淮北根据地,7月父亲任泗南县管镇区区长,12月调任泗五灵凤县政府行政科科长。
1942年4月又调到泗五灵凤县浍南区任区长,他毅然担起了开辟这块新区的重任,牢牢地依赖群众,发动群众,做好统战事情,很快打开了局面,使该区成了泗五灵凤较为巩固的地区之一。

挥师西进 收复豫皖苏

1944年8月,彭雪枫师长率领新四军第4师主力西进,规复豫皖苏根据地。

父亲奉命随宿东游击支队张太生部收复永城2区。
我地下党永城县2区卖力人郭兰芳、孙克诚、巩林献找到宿东游击支队,并向张太生和父亲他们先容申报请示了这一地区日、伪、顽的活动情形,并重点谈了后黄庄伪据点的情形。

冒险进伪据点策反

后黄庄据点位于永城最东部,驻有窦殿臣伪军的一个中队约100多余人,有步枪百余支、轻机枪一挺。
此前,伪中队长吴长兴曾被我地下党做过事情。

军地双方干部们一起研究规复永东地区的问题,决定首先拔除伪军窦殿臣设立的后黄庄等据点。

在制订作战方案时,考虑到后黄庄是一个比较坚固的据点,有7米高、5米宽的围墙,四面都有堡垒构成侧射火力网,外有水深2米的壕沟,壕沟外设有2米多高的鹿寨。
当时我军的部队虽然霸占上风兵力,可是武器装备太差,没有重武器。

父亲建议采纳围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战术,亦打亦谈,威逼吴长兴起义或屈膝降服佩服,并自荐承担会谈任务。

9月3日,我宿东游击支队在支队长张太生指挥下包围了后黄庄伪军据点。
越日清晨5时许,我军从据点西面发起攻击。
在火力的掩护下,突击队突过围壕。
在爬围墙时,遭敌火力阻击,有一个班被仇敌封锁在里面,一时无法攻入。

在这紧急的时候,父亲当即在壕外向据点喊话,宣扬我军的政策,劝吴长兴缴械。
因吴长兴接管过我地下党的宣扬教诲,有爱国思想,遂答应李品立停战会谈。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成败在此一举,关键时候,父亲将个人死活置之不理,独身只身进入了后黄庄据点与吴长兴会谈。

会谈席间,他从容自若,纵谈抗日战役的形势,陈述短长关系,晓以民族大义,劝吴长兴峭壁勒马,弃暗投明,莫做民族犯人。
吴从犹豫到点头应允,终极两人商榷了叛逆的详细步骤。

父亲会谈后返回我军阵地,准备等待接管吴长兴部宣告叛逆。
此时情形突变,伪大队长马家禄率领一个排进入后黄庄据点,使叛逆操持有落空的危险。

父亲剖析敌情后,冒着更大的危险,又第二次进入据点,面责吴长兴说:“你不叛逆,你这些人也经不住我们打;你若叛逆,我们担保你们的安全,军队和老百姓都欢迎。
”这一番话武断了吴长兴起义的决心。
结果,他说走了马家禄,下午3时许,吴长兴率部100多人和枪及500颗手榴弹宣告叛逆。

父亲独身只身入虎穴劝敌叛逆

解放了后黄庄,使苗桥、马庄、车集、练楼等据点的伪军当天夜里就匆忙逃缩到茴村落、吕店、班庄等据点。
大片地区的公民群众得到解放,无不欢庆称快。
我党随即规复了苗桥和刘河区政权。
父亲任刘河区委布告兼区长,蔡振纲任苗桥区区长。

合营主力作战

父亲联系原来留下的地下党员和积极分子,很快组建起一支百余人的区队武装,昼夜开展活动,搜捕汉奸强盗和屈膝降服佩服叛变分子,打击敌伪据点,围歼伪区、乡公所及敌伪小股武装,发动群众规复群众团体组织和各乡政权及乡队、民兵武装,发展共产党员,规复党组织。
仅仅两个月的韶光,刘河区的村落庄政权、党组织及各种群众团体即全部规复或建立起来了,成为永城县较为完全的区政权之一。

1944年12月8日,苗桥、刘河两个区大队合营新四军第3师7旅(欠一个团)围攻汉奸窦殿臣的伪军戴庄据点。

战前,7旅旅长彭明治在茴村落主持召开了各部队首长和李品立、郭兰芳、蔡振纲参加的作战会议。
会上父亲详细地先容了窦殿臣伪军恪守的戴庄、吕店、班庄等据点的兵力支配、工事构筑和欺凌公民群众的罪过。
7旅旅长彭明治在会上明确了消灭窦部伪军的决心,并指示李品立、蔡振纲做好增援前哨的事情。

父亲率刘河区队驻扎茴村落集,监视仇敌,防止敌声援或兔脱,合营主力作战。
同时,动员群众、民兵抬担架,集粮草,增援前哨。
此战我军一举占领戴庄,毙敌300余人,生俘敌大队长赵德修(外号赵麻五)以下约200余人,新四军仅3人负伤。
我军乘胜围攻吕店据点。

我军乘胜围攻吕店据点。
父亲和郭兰芳分别率刘河和苗桥区队参加战斗,激战一天,拔除了吕店据点,击退了永城日军的声援部队,击毙日军20余人及伪军区团长窦广胜以下100余人,俘虏200余人,缴获全部武器弹药和装备资财。

当夜,班庄、演集、窦楼等据点的日伪军全部弃寨逃到永城县城。
至此,永东地区被我全部收复,“剿共”副总队长窦广胜及一些罪大恶极的汉奸走狗受到公民的惩罚,我方又成功建立了演集区政权。

1945年4月,父亲率领刘河区队300余人枪上升为雪枫县总队,他任第3大队大队长。

8月25日,父亲率部合营主力部队攻打永城县城,在县城北巴河南岸董桥一带监视城东北角大寺院的伪军。

合营主力攻打永城县城

战斗打响后,他多次率部发动佯攻,管束大寺院伪军不敢向城内声援。
他还多次带人潜入大寺院侦察地形和伪军兵力支配、火力配备及工事构造,为我主力部队总攻作好准备,供应情报。
经由4天3夜的激烈战斗,我军占领永城县城,残余伪军逃入大寺院,父亲率部和1大队、主力31团将敌牢牢包围起来。
在我强大的军事打击和政治攻势下,据守大寺院的500余伪军被迫全部缴械屈膝降服佩服。

此一战我毙敌200余人,生俘1000余人,解放了永城县城,拔除了豫皖苏根据地中央最大的伪据点。

开展游击战 粉碎国民党军进攻

1945年11月,雪枫县总队升编为华中8分区独立2团,父亲任3营营长。

破袭陇海路侦察敌情

1946年夏,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悍然挑起内战。
为了阻挡国民党向解放区运送兵力和军需物资,8分区和所属各县,组织军民数万人破击陇海铁路。
分区主力及各县武装合营,包围了黄口、砀山、李庄、杨集、刘堤圈等仇敌据点,掩护破路。
父亲率领独2团3营打退了砀山仇敌的骚扰,歼灭了砀南几个仇敌镇公所,担保了破路顺利进行。

1946年8月,参加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的陇海铁路破袭战

8月中旬,正当8分区军民破击陇海路即将结束之时,国民党新5军、交警2总队协同地主回籍团、保安团等数万人大举反攻袭击8分区。
由于仇敌浩瀚,来势凶猛,我8分区军民被迫转移,大部分基层政权被冲毁。
军分区及各县党政机关和武装也被敌冲击而转移到陇海路北山东省境内。

8分区领导决心打回陇海路南,就地坚持斗争,粉碎国民党的反攻袭击。
父亲奉命率领一个连,超越陇海铁路,连夜急行军插回永城侦察敌情。
从芒砀山西转到永东北,直插苗桥,往南到永宿公路铁佛寺,然后折回西北演集、茴村落,再折回苗桥、磨盘松一带。
同时,他还派出小股部队深入到永北陈集、刘河、旱堤口及县城附近侦察。

适逢仇敌猖獗“扫荡”,到处都是仇敌。
他机警地率部避开仇敌,昼伏夜出,在仇敌的空隙中来往穿插,侦察仇敌的兵力、装备和活动规律。

一天,他们宿营李路口,相距一华里远的王集驻有敌军,隐约可听见仇敌的说话声。
村落里群众心惊肉跳,恐怕仇敌创造他们,不少妇女、老人烧喷鼻香拜佛,求神保佑。
天亮后,可以看见还有仇敌兵马走动,他们就仍在该村落暗藏不动,至夜晚入夜才转移。

就这样,在敌占区内活动10余天,周旋于仇敌肘腋之下,未损一兵一卒,胜利地完成了侦察任务。

打回萧宿永地区

1946年12月12日,豫皖苏军区在睢县平岗成立,张国华任司令员,吴芝圃任政委,将华中8分区改编为豫皖苏3分区,李浩然任司令员,寿松涛任政委,父亲调任分区司令部第2科科长。

1947年1月3日,军区独立旅和3分区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涡阳县城。
15日,又在永城西南龙岗一带全歼敌58师新10旅30团全部和29团一个营共2000余人。
各县区党政军干部及武装乘胜返回各县区,迅速打开了规复3分区的局势。

敌我争夺最为激烈的是萧宿永地区。
我军返回后,仇敌为确保徐州重镇的安全,建立了永城至砀山的一条南北防线,据点林立,并不断进行“拉网”“梳篦”式的“清剿”,捕杀我地方干部和革命群众,以强化其基层政权。

3分区为确保雪商亳夏涡根据地,规复萧宿永地区,成立了萧宿永事情委员会,布告李华农,副布告单劲之,大队长朱若平。
东进途中,在夏邑骆天庙遇敌征战,朱若平捐躯。
战斗失落利后,该工委解体,未能插进永东。

龙岗战斗后,国民党军队在永城受到很大威胁,他们梦想确保永东、争夺永西,因此在萧宿永交界地区加强兵力,国民党军及顽匪足有1万多人,我们的力量很难插进去。
为了和敌争夺这一地区,3地委决定成立萧宿永县,县委布告田启松,县长李品立,副县长谢继恩。

3分区拨出4支队的一个加强连作为萧宿永县的武装。
萧宿永县的紧张任务是积极开展武装斗争,消灭顽保安团和回籍团,摧毁顽基层政权,规复萧县和宿西县公民民主政权。
面对艰巨的斗争任务,父亲当即向地委领导表示:

“我们这100多人一定打到永东去,捐躯了埋在萧宿永,受伤了抬回来,不去世不伤不撤回。

1949年2月22日,前排左起:黄建勋、李品立、段金波,后排左起张彦秀、刘自德、丁明道,另有张云彩、刘其贤

巧扮仇敌插入敌后

5月初,父亲率领分区4支队配属的一个加强连,装扮成国民党保安团,大摇大摆地向萧宿永挺进。

途经永北谢集,他率队溘然闯进敌乡公所,声称自己是国民党县党部布告长,要检讨乡队枪支并补充弹药。
敌乡长点头弯腰,急忙凑集了乡队,交出枪支给他清点,结果是一枪未发,解除了敌乡长和乡队60余人的武装,带着缴获的武器顺利地进入了萧宿永地区。

当夜行至陈集附近,与国民党正规军相遇,彼此互照电筒,擦身而过。
敌军切切没想到他们亲自“欢迎”的这天后令他们闻风丧胆的“李车子”。

揭破李车子崴耳的谣言

萧宿永这支百余人的我党武装从永西出发,溘然插进萧宿永地区,白天暗藏,晚上打击仇敌。
仇敌开始不相信我们的少数武装会插进他们的所谓“巩固地区”,因此毫无防备。
父亲他们采纳“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游击战术,给仇敌很大杀伤。

后来敌军复苏过来,理解到永东确实有一支共产党的军队,就调集兵力“围剿”。
我萧宿永的武装干部有勇有谋,面对比我多百余倍的仇敌,开展了艰巨卓绝的军事斗争。

敌军自傲狂妄,几次“清剿”后,多次扬言:萧宿永县长李品立等已被消灭,还说什么:“车子(李品立乳名)崴耳了,共产党已被赶出永东了。

为了驳斥仇敌的谣言,一天,父亲侦知道顽永城县保安团部分官兵和当地乡、保长在县东北演集边的翟庄看戏,立即带领军队化妆奇袭。
他让战士们伪装看戏的群众,悄悄插进戏场,靠近并监视仇敌,而他扮装成敌军官逐步走近戏台,他头戴国民党军官大檐帽,一身军官服,脸上架着一副墨眼镜。

父亲率队扮装奇袭戏园

父亲到了戏台前,溘然登上戏台,摘下墨色眼镜,大声说:

“我便是李车子。
仇敌造谣说我已经被打去世了,车子崴断了耳了。
你们看,我李车子不是还活着吗?”

台下仇敌看戏正看得入迷,一听说是“李车子来了”,等缓过神刚想动手,可靠近他们身边的我军战士的枪口已抵上了他们的脑袋,只好乖乖地被缴了武器,不敢再乱动了。

然后父亲登台演讲,宣扬解放战役的形势和我党我军的政策,要顽基层职员认清形势,为自己留条后路。

他在这一带的广大群众中是非常有影响的,人们习气喊他“李车子”。
耐劳受难的广大群众见李车子带领部队又打回来了,扬眉吐气,议论振奋,纷纭奔忙相告:

“李车子真是神出鬼没,想不到仍在永城活动!
”车子崴耳的谣言被揭破,大长了公民的志气,打击了仇敌的嚣张气焰。

随后,李品立、田启松即率领县大队转战萧宿永广大地区,他们声东击西,神出鬼没,令保安团、回籍团及顽州里保长闻风丧胆,很快打开了局面。

父亲(右)与老战友张化东合影

仇敌的悬赏落空

仇敌悬赏1000块大洋搜捕李品立。
但父亲时而率队换上国民党正规军的服装,时而化妆成保安团,时而又穿上便衣,在林立的仇敌据点之间穿插活动,坚持斗争,每天打仗,夜夜行军,时时都会碰着危险,环境十分险恶,生活极为艰巨。
但他依赖群众的掩护,奥妙地与敌周旋。

仇敌捉不住李品立,就指导父亲的堂兄保长李品贵搜捕请赏。
父亲带领侦察班连夜返回家将李品贵捕杀,并将写好的布告放在尸体上,以儆效尤。

仇敌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一天,父亲到磨盘松村落办事,附近名流黄昌林、寇超甫等人溘然来“请”。
父亲当时不知何意,为了统战事情,独身只身一人,毅然应邀。
名流们笑脸相迎,吞吐其辞,言谈之中父亲明白了名流们把自己诳来,意欲扣下自己的枪,交给驻距此村落一里的黄药店的保安团团长刘显庭请赏。

父亲取出枪来往桌上猛力一拍,厉声说道:

“这枪便是送给你们,你们谁敢要?我李车子认识诸位,我的枪可不认人!

名流们被他威严的气势和英雄气概震慑住了,吓得木鸡之呆,面面相觑,匆忙赔罪。
父亲接着说:“本日我便是掉一根毫毛,你们几个都甭想安全脱身!
”说罢就走,名流们匆忙把他送出村落外。

夜间,父亲率县政府和县大队插进魏庄宿营。
敌保安团于拂晓前跟踪赶到,将魏庄团团包围,情形万分危急。

他镇静剖析敌情后,迅即调集排以上干部会议,决定趁天未亮,立即突围。
这时仇敌已经攻进村落庄,他率一部武装掩护干部和主力突围后,被仇敌堵在一个胡同里。
但他沉着地指挥战士们集中火力压制仇敌,趁机打破仇敌的堵截,安全转移。

在艰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父亲始终保持着革命乐不雅观主义精神,他曾吟诗一首,描述了艰巨危险的斗争生活,抒发了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

进了萧宿永边,眼熬红,腿跑弯。
一去六十五,回来一百三。
到处有枪响,时时不得安。
骑着王引河,望着保安山,围着鱼山转大圈。
小雨下,青纱悬,在萧宿永边搞了块小地盘。
再不做流浪客,落人笑谈。

到1947年秋末,萧宿永县已建立了9个区政权、50余个乡政权。
县武装由原来的一个连增加到3个连、400余人枪,各区乡都有自己的武装军队,总数达3000多人枪,基本上规复了萧宿永地区。

1984年5月老战友合影,左起:张彦秀、翟宝三、魏启民、张化东、李品立、郭兰芳

1947年11月,豫皖苏3专署决定撤销萧宿永县,将所辖各区分别归属雪枫县、萧县、宿西县建制。
父亲调任雪枫县县长兼县大队长,段金波任县委布告兼县大队政委,刘自德任副县长。

1948年春,国民党军不断派兵向陇海路南解放区反攻袭击,保安团和回籍团也打击根据地的地方政权,捕杀我基层干部和家属。
父亲等又领导全县军民积极开展反“扫荡”斗争。

仇敌捕杀我干部家属,父亲就采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以毒攻毒。

派人去捕捉仇敌支属中罪大恶极的反共分子,予以弹压,使仇敌再也不敢胆大妄为。

对在敌我斗争中方向共产党的敌基层职员,皆发给盖有“民主县政府县长李品立”字样的保险证书,表明不咎既往,担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这样做的结果,分解瓦解了仇敌,削弱了仇敌的力量,扩大了革命阵线,很快就粉碎了仇敌的“扫荡”。

1948年10月,淮海战役即将打响,雪枫县成立了后勤指挥部,父亲任指挥长。
他率领雪枫县担架团350副担架,随军远征2000多里,历时一个月,转运伤员1288名,荣获豫皖苏区后勤司令部的通令奖励。

1949年2月,豫皖苏3地委抽调了区以上干部236名,组成南下干部大队。
父亲被编入干部大队,随军挺进江南。
武汉解放后,父亲被派往武汉事情。

1984年5月在永城召开的党史漫谈会上发言

1984年5月老战友合影,左起:翟宝三、李品立、孙越(李品立夫人)、魏启民、李荣生(李品立女儿)

2018年7月26日,作者李健生参加《新四军后代赴永城寻访》漫谈会上作即兴发言

2020年2月,作者(左)参加武汉抗击疫情志愿者军队,开自家车发放抗疫物资

作 者: 李健生,李品立之子,1956年12月出生,1975年知青插队,1975年参加事情,大专毕业。
一贯从事企业财务、司帐的管理事情。
现已退休。

编辑制作:孟秀玲

原题:新四军第四师群英谱11集【李品立营长】

供应照片:孟秀玲、李荣生、李健生、张东平、伸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