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应邀来穗,接连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和星海音乐学院大学城校区交响乐厅举办了两场“源远流长 寻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间歌曲音乐会。音乐会别开生面地以沙龙式的小型室内乐形式,以精细典雅的编配、余音绕梁的韵味,将15首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歌曲进行了生动诠释。为了更加深入地展开互换,演出之余,雷佳还与大学城的青年学者与莘莘学子展开学术互换,在“和雷佳一起唱”学术互换活动中畅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雷佳坦言,随着中国的崛起,民歌的舞台越来越广阔。对中国民歌而言,要冲破唱法的界线,探求到最适宜作品的声音。“我们要从‘民族唱法’的天下中走出,进入‘中国唱法’的天下。”
对付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广州的年轻人不仅与雷佳“一起唱”,更是有感而发:传统民歌正不断抖擞新的活气,年轻的音乐人答允担起民歌传承和探索的任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 申卉、 张素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 苏俊杰、通讯员 麦冠杰
冲破民族唱法界线
适宜作品的声音是最好的
“到底什么是民族唱法?”主题演讲中,雷佳向现场不雅观众抛出了这个问题。她坦言,自己并不太认同许多人给她打上的“民族唱法”演员标签。“传统意义上虽有‘民族唱法’的观点,但中国有56个民族,到底哪个民族能代表中华民族呢?是汉族?还是蒙古族?”
她进一步剖析,从传统意义上来说,迪里拜尔的《摇篮曲》属于民族唱法,李谷一的《玫瑰三愿》属于美声唱法,但事实上,这两首歌曲都是具有民族韵味的歌曲。“到底哪首歌是民族唱法?哪首歌是美声唱法?”她认为,无论唱法是什么,歌曲给不雅观众带来的感想熏染都是美的。作为歌唱演员,她希望把最美好的声音带给不雅观众。
作甚最美好的声音?适宜作品的声音是最好的,这正是雷佳的答案。“作品须要我用什么唱法,我就用什么唱法;作品须要我利用什么技能,我就利用什么技能。”她认为,只有冲破唱法的界线,探求适宜作品的声音,才能进入更广阔的艺术天下。正是这样的艺术追求,雷佳深入民间采风,从公民中来,到公民中去,原汁原味地接管当地文化,从而达到了对歌曲的演绎跟随每一首作品变革,唱出了每个地域的特色,实现了难能名贵的“一人多声”。
雷佳提出,要从“民族唱法”的天下中走出,进入“中国唱法”的天下。对付作甚“中国声乐”的问题,她感慨地说:“当外洋游子唱起《信天游》,唱起客家山歌,唱起昆曲、粤剧时,腔调中的中国乡音,这些不都是中国的声音吗?”她认为,要把感情和精力放到作品本身,而不是纠结于唱法问题,才会找到想要的韵味,呈现出艺术的个性,才能受到老百姓的喜好。
“人的唱法是不断变革的。”谈及对唱法的思考时,雷佳说,虽然声音是多变的,风格是多变的,乃至审美也是多元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声音是好听的,韵味是纯洁的。她从中得到了启示:“这便是我想要的。”于是,她先后在2006年制作发行了专辑《蒲公英的天空》; 2008年制作了《中华56民族之歌》。
她坦言,“源远流长 寻根之旅”雷佳民族民间歌曲音乐会也是她音乐路上的实践与探索的小小成果。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听了音乐会之后,直言雷佳改变了传统的“高、尖、亮”的民歌审美。“这便是我的追求,通过与古老民歌的对话,让我们更加理解自己,与远古文化艺术深度互换,这是歌者的幸运。”现场,雷佳也将自己曾被作为“国礼”送给参加北京奥运会嘉宾的专辑《中华56民族之歌》赠予给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
现场点评:善歌者,必先调其气
看重挖掘歌曲背后的文化意蕴
除了进行主题演讲,在这所被誉为“天下音乐大师摇篮”的南方最古老的艺术学府,雷佳还与学生们展开互动互换。来自星海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的5位学生分别演唱一首歌曲,雷佳逐一进行了点评。
在每首歌的演绎中,雷佳都十分看重民歌背后文化意蕴的挖掘。大三学生唐宇蕙唱陕北民歌《绣荷包》时,雷佳表示,很多地方都有民歌《绣荷包》,“陕北的《绣荷包》,光听‘三月桃花开’这句歌词就有很多变革,有一种苍凉的觉得。由于这里的人们面对的是万千沟壑的山沟。”雷佳强调,“歌者不仅是唱歌的百灵鸟,而且该当是有血有肉的鲜活的表达。唱歌的时候不是面对不雅观众演出,而是要化成内心里的一种觉得。我便是在陕北的姑娘,要绣一个荷包给情郎,那里没有马车,也不知道能否立时送到对方手里……”
善歌者,必先调其气。雷佳在评点学生的演唱时,也多次强调了这一点,“在找到歌曲调性的同时,一定要把握声音的稳定性。” 大学三年级学生闫然演唱了湖南醴陵民歌《思情鬼歌》,雷佳提出建议:“在唱生动风趣的民歌的时候,也要把稳声音的稳定度,气息是歌唱的根本。”
演唱不要流于表面,演出之前要给自己设定一个角色,为自己投入演唱做生理准备。在点评大三学生陈滢竹演唱的《醉了千古爱》时,雷佳哀求陈滢竹朗诵了歌词,“这首原创歌曲,歌词文气华美”。雷佳进一步解读:“这首歌的另一个名字是《盛世霓裳》,是杨贵妃去世后,唐明皇黯然神伤的时候唱的。角色感很主要。如果我唱,我就会把自己的生理角色设定成唐明皇。不一定是声音上,而是感情上,忧伤深情。”
声音终极要传向不雅观众。研二学生刘筱雯演唱了歌剧《再别康桥》中的选段《白日飞升》,这是林徽因在得知徐志摩罹难后写的。雷佳如此点评:“演唱的时候,在戏剧的表达上,感情一定要掌握好。林徽因是知识分子,她该当很蕴藉。但是如果歌者蕴藉了,不雅观众可能就感想熏染不到了。”
活动后,现场不少学生在接管采访时都表示“受益匪浅”。星海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一年级学生茹果说:“‘中国唱法’这个观点,让我以为很新鲜,开拓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思维。”另一名同学则坦言,“这样的传承和探索是有代价的,我们年轻人也该当承担起这样的任务。”
期待与广东的音乐教诲资源
进行多方面互换与互助
“广州是我的福地,在这里我感想熏染到人们对音乐的热爱,我希望将自己在声乐道路上的探索和追求与老师和同学分享磋商。”互换时,雷佳笑言,自己准备主题演讲比开音乐会更紧张,“平时我都是唱得多、说得少。”
从15年前在广州金钟奖初试啼声一举成名,到如今成为广州的“老朋友”,雷佳说,广州不仅有着非常好的文化市场,广州的听众也有极佳的欣赏品味。音乐会开票后即售罄与演出间隙无一人退场,都让广州不雅观众博得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赞誉。
她认为,这些年广东出了非常多的声乐人才,也有许多人在国际上得到了奖项和认可。广州有着非常好的人才、教诲、资源。个中,星海音乐学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也期待,未来能与广东的音乐教诲资源做多方面的互换与互助。
而对付广州提出重塑原创音乐之城品牌,雷佳坦言,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文化发展欣欣向荣。原创的盛行音乐实力曾是全国的引擎,金钟奖落户到广州后高雅音乐也发达发展。“我每次到广州演出,都可以感想熏染到广东培养起来一大批专业乐迷,他们非常有本色和审美哀求,不雅观演时也有很好的氛围可以支持艺术家的演出。有这么好的根本,相信未来发展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