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当打之年》突围赛,再现“改歌词”。
由旅行团乐队演出的《Bye bye》成为“重灾区”:
“枪火”的天下改为“刁悍”的天下
“再见房地产的天下“改成了“芳地的天下”。
“潜规则的天下”改为“浅瑰色的天下”。
除了这首歌,还有袁娅维的神级现场《盛夏光年》,更让很多不雅观众惊异——
字幕组罢!
工!
了!
从Rap开始,到主副歌的歌词,全程去掉了歌词。
《盛夏光年》这首歌,到底怎么了?
事实上《盛夏光年》在2017年的《歌手》舞台上,也被林忆莲唱过,《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也被多个学员唱过,但当时这首歌播出没有任何歌词的改变。
但翻看这首歌的歌词会创造,除个别词句稍显放荡不羁,整体基调都还是积极向上的。
有不少网友写文质疑:《歌手》,你为什么怕成这样?
关于这件事,须要先理解几个背景:综艺节目改歌词有几种不同的情形,我们要差异对待:
第一种情形是演唱前未搜聚当事人赞许,通过后期谐音、同义词或删掉歌词等办法呈现。比如这一期里的旅行团乐队里的Bye bye,还有徐佳莹唱的“给我一瓶酒再给我一只眼”。
是电视台的自我审查中的调度,也是不雅观众呼声最大的一种情形。很多人认为这些歌词并不必须修正,实在有点过犹不及。
第二种情形是事先和当事人沟通,搜聚了音乐演唱者和原作者的赞许后,对歌词进行调度。
而对第二种情形则大不相同。它意味着电视台、音乐人乃至创作人之间达成了一种改编的共识。这种情形,实际上并不应该被苛责。
一叶知秋。不少网络评论人指出,今年音乐节目频繁修正歌词,是电视台求生欲太过了?
乃至认为,与其有空去修正这些“无关痛痒”的字句,不如好好琢磨怎么做好节目——于是举出了一堆代价不雅观崩坏的垃圾综艺案例。
实在,这样的因果推断并不成立。垃圾综艺的确存在,这并不代表其他优秀品质的综艺,不须要对自己进行有效保护。
相反,以字幕呈现的歌词,恰好是最“有关痛痒”的内容。为什么说笔墨是最有力量的形式,由于笔墨是最大略直白的符号记录办法。
别忘了,营销号们最常用的取证办法,便是截图。
以是借此机会,媒玩有几个主要的不雅观点想和大家分享:
第一,音乐是艺术,电视是媒体。作为大众媒体的电视讲导向,但能上电视的音乐,本便是须要转让一部分权利。但这并不影响音乐创作的自由。
由于当电视播出的版本和原版音乐涌现不同时,音乐本身并没有发生改变。你还是可以在播放器上听到原版歌曲,这便是最好的创作自由论据。
第二,由于电视节目修正歌词的条件是,音乐创作者本人是认可的。如果听众以为被搪突,那么可以呼吁歌手谢绝改变歌词,或者不要去上音乐节目。
第三,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面向大众,而电视一定面向大众。
大概电视不尊重音乐的操作,会让热爱音乐的听众以为搪突。但大部分电视不雅观众更加敏感,相反,如果不修正,他们会以为搪突。电视必须在两者之中取得一种平衡。
第四,所有批评电视修正歌词的文章,通报的感情远远大于客不雅观实际。它们一味强调艺术作品本身存在的正当性,忽略了当音乐作为媒体内容时,本便是是一种社会化的生产过程。
这些文章追求的是什么?是呼吁一个自由表达的电视荧屏?还是呼吁一个更加自由生产的音乐市场?已有论据都无法支撑这些诉求。它们留下的,只是让一部分人愉快的“感情”和更多的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