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终于放学了!肚子好饿喔,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我口水直流,像石门水库大泄洪一样,因为一想起妈妈的拿手好菜,就让我心花怒放!我最喜欢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地瓜粉蒸肉

  对我来说,地瓜粉蒸肉的做法很复杂。首先要将绞肉用糖和醋腌二十分钟,再用我温柔的双手温暖粉蒸肉,再把黄澄澄的地瓜一个一个裹上去,然后把地瓜粉蒸肉送进热情的电锅里,马上地瓜粉蒸肉就在电锅的肚子里唱起幸福又雀跃的歌曲。“滴答!滴答!……”“当——!”我被吓了一大跳!哇!地瓜粉蒸肉完成了,整个家里都是它香喷喷的味道。

粉蒸肉作文 知识百科

  晚上,一家五口团聚在一起吃饭,结果地瓜粉蒸肉最出风头,因为肉的口感扎实有弹性,地瓜味道非常绵密甜美,感觉像妈妈亲吻我脸颊的温柔和妈妈温柔的拥抱,让我觉得好幸福喔!

  大家吃吃喝喝,有说有笑,地瓜粉蒸肉令大家惊叹不已!我觉得这是有史以来,最开心的夜晚。地瓜粉蒸肉全都是妈妈温柔的手和满满的爱心做成的,地瓜粉蒸肉的香味,我连做梦都会梦到。地瓜粉蒸肉就是妈妈的拿手好菜,每一口都叫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乐开怀!

  篇二:美味的粉蒸肉

  “饭好了没啊?”我无力的问爸爸。“好啦,好啦”爸爸带着一丝不耐烦的语气回答到。“过来看看我做的什么饭!”爸爸又炫耀的说。我来的厨房,刚进门,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哇,这是什么菜啊?我惊奇的问道。“粉蒸肉”爸爸自豪的说:你没吃过吧!不,我吃过,只不过是在饭店吃的。虽然嘴上这样说着但是心里还是很佩服爸爸,没想到爸爸也会做这道菜。今天给我小露一手,爸爸很得意。

  爸爸说粉蒸肉需要上笼蒸40分钟,我看着表心里很焦急,我可是快该上奥数课了啊,不会吃不上了吧,虽然桌子上有几个素菜,但我根本没心思吃。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再一次有气无力的问爸爸:“好……了……没……有……啊?”爸爸看了一下表,再看看锅,脱口而出“好啦,好啦”啊,竟然好了?!当我听到“好了”这个词激动的几乎跳了起来。终于可以尝尝爸爸这道新作了。

  爸爸把粉蒸肉端上来,晶莹剔透的红色肉片上沾着细小的像小米一样的米粒,闻起来香喷喷的,看起来就让人垂涎欲滴,禁不住尝了一口,满口香味,连续吃上几口也不觉得腻,哈哈,我竟然像一只恶狼贪婪的吃着小羊。

  该上课了,我恋恋不舍的放下碗筷,然而粉蒸肉的香味还留在唇边……

  

  篇三:家乡的粉蒸肉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小吃。我的老家也不例外。我的家乡位于洛阳市洛宁县,那里既有土得掉渣的洛宁方言,也有淳朴可爱的笑脸,还有层层梯田里翻滚的谷香,更有最好吃的家常饭菜。其中最值得怀念和让我直流口水的就是家乡洛宁的粉蒸肉了。

  爸爸告诉我,洛宁粉蒸肉是河南洛宁乃至豫西汉族传统名吃之一,由来已久。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据传宋朝时洛宁有个朱姓县官,此人贪污受贿,致使民不聊生,老百姓对他无可奈何。当时,衙门外一个饭馆的师傅体察民情,想出一种吃食叫“绳绑捆猪吃”,“猪”即暗讽“朱”的意思。他把猪肉切成片,剁成末,用薄面皮包住后缠上粉条,粉条即绳子,意为把“朱”绳捆索绑,剁成肉酱。

  消息传出,百姓心花怒放,都想去啃“朱”几口,出出心中闷气。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这家餐馆生意兴旺。一天,朱县官也来吃“绳绑”,饭馆师傅忙抓一把面撒在其上,盖上笼蒸。因为味香扑鼻,县官就问笼中是什么吃食,师傅说是粉蒸肉,馋得县官直流口水,大叫:“快快,把笼揭开,让老爷吃点粉蒸肉!”这次,朱县官吃了大半笼子粉蒸肉,之后又天天来吃。后来,他听说这蒸肉的暗喻之意后,一气死在衙门里。此后,粉蒸肉慢慢流传,成为洛宁的独特小吃。

  记得我第一次回老家,亲人们就用家乡的特色小吃粉蒸肉来招待我们。吃粉蒸肉不同于我们平时一人一碗吃饭,这不盛碗儿,而是整笼整笼儿上桌,全家老少围坐起来,老人上座,晚辈儿依次。全家老少一起,谈论家长里短,共叙亲情冷暖。那东西看起来不上档次,但闻起来挺香,细嚼慢咽时,只觉那猪肉酥烂,粉条筋道,不油不腻,鲜香难言。虽热得烫口,仍不忍放筷子,直吃得满嘴流油。饭后回味无穷。

  奶奶告诉我,洛宁以前很穷,人们买不起那么多肉,不舍得吃那么多肉,才发明了这洛宁粉蒸肉。你看洛宁人因为贫穷,竟吃出了美味,吃出了特色,吃出了小名气。无论是那些返乡探亲的洛宁人还是慕名到洛宁游玩的游客们,都会点上一道小吃——-粉蒸肉。

  粉蒸肉里那份浓浓的爱,纯纯的乡情;那团和气,那般热闹;那扑鼻的浓香,缠绵的乡韵,让我至今难忘。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粉蒸肉。

以上就是美德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粉蒸肉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如果想要了解写物作文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