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阿保的儿子是威武的警察。
我是看着他儿子终年夜的,黑,高,奘,是个人民警察的料子。
我曾跟他的儿子聊起当警察的把稳事变:做好“纠”,防止“赳”,不要“收”。
警察的祖师爷大概是皋陶。为了管住那些不安分的家伙,他造了一副刑具“丩”–––两勾搭扣,就像藤蔓植物相互纠缠一样。彼时没有钢铁,铐子还制造不出来,只能因陋就简用绳子当捆人的刑具,这便是“纠”。纠山这天本人,中国人没有用纠起名字的。
犯人被“纠”之前,有的会负隅顽抗,中国警察一样平常不会动枪,只用梭标一类的“殳”来威胁或击打,这个过程便是“收”,下一步便是收服、收监。农作物丰收也跟抓犯人差不多,不大略,要付出一番费力。
以是江汉平原一带的人有个口头禅:去它个纠,意思是去它的。便是去掉那些不快意的事和人,去掉统统烦忧。
犯人做坏事,很少单干的,都是团伙作案,勾=人+丩,“勾”字是为犯人量身定做的。官方通报这些人的犯罪事实时,常日用勾搭、勾结、勾连这类贬义词。勾和句是一个字,但用法还是有差异的,犯人用“勾”,我们正经人用“句”,一句一句的“勾”连起来,便是一篇好文章。
犯人被抓时,没有俯首帖耳的,都要喊冤,都要叫屈,以是“叫”最先也是犯人专用的字。
有些犯人是运动员或特种兵出身,孔武有力,他们时候想要在押送途中逃跑,古人叫他们“赳”,赳赳武夫。抓到了犯人又让他逃跑了,警察是要挨处罚的。当然,词义是在不断变革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是威武之师,胜利之师。
人生无处不“丩(纠)”。事情搞得不好,御史台要追责,追责便是纠偏,事情偏离了精确方向,有点像犯人想逃跑的意思,给你个处罚,戴上一副纸手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