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职业,只须要提及它的名称,便能让人遐想到某个特定历史背景下延展的时空。
骑士的长矛后每每耸立着欧洲中世纪的宏伟城堡,忍者的身影隐没于日本古老的天守阁,而牛仔身后则是美国西部广袤的牧场与草原。

一种职业能够成为一个时期的标识,每每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骑士与忍者扎根于悠久的欧洲史与日本史,漫长文明在这两种职业埋下了风格迥异的惊艳故事,这些故事足以让人看到骑士就能想到精细的盔甲或是高尚的信条,看到忍者就能想到神秘的潜行或是五花八门的奇门兵器。

一首歌时间|牛仔很忙正义呼唤我美男需要我牛仔若何走上神坛 休闲娱乐

周杰伦 《牛仔很忙》

比较之下,牛仔却是一个过于年轻而短暂的职业:直到19世纪上半叶,牛仔还没有出身;而当19世纪步入尾声时,牛仔已经整体性消亡。
作为一个职业群体,牛仔的存续韶光不过三十年,可正是这样一个存续韶光不及骑士与忍者零头的职业,却成功给后人留下了隽永的文化形象。
他们体格健壮、举止不羁,行事侠义,具有尚武精神,时时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这些光鲜的特色经历文化间的互换与淬炼,终极形成了周杰伦2007年专辑《我很忙》中主打曲《牛仔很忙》中略带俏皮的歌词:

“正义呼唤我,美女须要我,牛仔很忙的……”

牛仔是一份富有传奇色彩的职业吗?是一份随意马虎得到异性缘的职业吗?牛仔每天又在忙些什么呢?这些问题的答案大略,但铺垫却很长,长到要将出发点放在18世纪中期阿巴拉契亚山上,才能说得明白。

攻击的美利坚

当代美洲的历史渊源于欧洲几大帝国的分割,而当代美国的出发点则是大英帝国在北美洲东海岸的十三块殖民地。
七年战役期间,英国人击败了北美的另一个竞争者法国,从而掌握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部分地皮,然而战役的结果却是一纸《1763年皇家公告》——在公告中,英国禁止殖民地居民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地区移民和定居,这一政策有利于英国政府紧缩防御圈并改进同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却让在战役后对新取得领土跃跃欲试的殖民地人大失落所望。
在这之后,殖民地与英国政府摩擦愈加频繁,终极酿成了美国独立战役。

正如“美国独立战役”这六个字所说的那样,这场战役使美国赢得了独立;而对付殖民地居民——此时该当称为美国人来说,更主要的是禁止向西拓荒的禁令已经变成了一张废纸。
美国人很快超越阿巴拉契亚山朝要地本地的更深入进发,那里可有着比北美洲东海岸辽阔数倍的地皮,以及当时欧洲最炙手可热的物资:海狸皮。

第一批梦想通过探险获取巨大财富的美国人常日会以阿巴拉契亚山中部的坎伯兰隘口为出发点,一起在西进的途中建立要塞和村落落,这些定居点犹如雷达一样平常在遍布阴郁的异天下一点一点地将舆图点亮。
很快,一条被后人称为“田纳西荒野之路”的拓殖路线成型了,在美国独立战役结束后的几十年,数以十万计的美国人从这条小路上经由并消逝在更远的荒野,他们中有不少人衣锦回籍,使更多的人下决心踏上西进之路。
这些人不知道,在未来的史籍中,田纳西荒野之路将只是浩瀚拓殖路线中最不起眼的一条小路;他们同样也没有料到,这一次次试图改变命运的考试测验,终极积少成多,成为美国西进运动的先河。

刘易斯和克拉克1804-1806年远征

1803年,美国从拿破仑手中购买了北美腹地路易斯安那,这一购地案使得美国的领土向西扩大了一倍。
不过探险者们的脚步很快跟上了美国边界的扩展速率,1804年,刘易斯和克拉克便整备了一支探险军队,一起行进至太平洋沿岸的克拉特索普堡。
之后的几十年,北美洲西部仿佛着了魔,萨克拉门托、弗吉尼亚城、丹佛、科达伦先后创造金银矿,于是各种名称的拓殖路线从各个角度开始向西渗透:俄勒冈小路、圣菲小路、老西班牙小路、加利福尼亚小路、锡马龙小路……在美国人眼中,西部无尽的财富是上帝赏赐给美国这座“山巅之城”最好的礼物,而它的狂野与神秘则是上帝给予美国勇士最好的成年礼——向西,超越阿巴拉契亚山,渡过密西西比河,穿过大草原……

当西部还没有完备成为美国领土的时候,这片地皮就与勇气、胆略、狂热、决一死战等意象结合到了一起。
这种结合,在美国建国史上书写出了“昭昭定命”;在印第安人衰亡史上书写出了“血泪之路”,但同时也为牛仔的昙花一现准备好了统统。

昙花一现的牛仔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墨战役的落幕,美国人将自己的领土全面延展到了太平洋,并得到了北美腹地最为广阔的牧场。
这并不是一个美称,当时大约有五百多万头长角牛在得克萨斯草原上游荡,然而在得克萨斯州牛廉价而且很难卖出去;反不雅观富余的东部地区却有着弘大牛肉制品消费市场,一头牛的代价险些是西部地区的十倍以上。

在这种情形下,牧场主们便想办法雇佣一批赶牛人将牛群一起向东赶。
这并不划算:向东的牛道弯曲迢遥,更为致命的是多经由印第安人保留区,极易引发冲突,不过这一决定却在无意中催生出了牛仔这一群体——便是那些赶着牛群一起向东的赶牛人。

南北战役后,美国政府扫平了南方的奴隶制,开始举全国之力兴建联合太平洋铁路;与此同时,冷藏车厢被发明出来,这为得克萨斯的牧场主们带来了曙光。
虽然铁路还没有修到得克萨斯州,但已经大大缩短了东西部之间的路途。
1867年,一位嗅到商机的肉商麦伊科在堪萨斯州的阿比林镇——这是当时联合太平洋铁路最西边的地方——建立了第一个设备完好的牛镇,牛仔的时期来临了。

迅速向西部延伸的铁路提高了赶牛买卖的利润,牧场主人越来越有动力雇佣牛仔将牛群赶到牛镇,再由行经牛镇的铁路将牛群运送至东部城市。
与此同时,东部大量想分开父母的年轻人也在时期的召唤下涌向西部,他们连同中西部的年轻农人、南北战役中飘泊的士兵以及难以在东部立足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一道,成为了牛仔的最佳人选。
在分外的历史境遇下,牛仔的任务便是用人力补充铁路终点站与西部牧场之间的空缺。
《牛仔很忙》中开篇“呜啦啦啦火车笛,随着奔驰的马蹄”一句,正是牛仔职业生涯出发点最真实的写照。

会不会利用套索决定了牛仔水平的上限

可想而知,这份事情既不浪漫也不体面,更缺少神秘色彩。
在日复一日的尘土飞扬中,牛仔的形象更靠近这一描述:破旧的阔檐帽、汗渍斑斑的方巾、宽松灰暗的衬衣、沾满血迹的皮靴……血迹当然不是与人决斗时留下的伤痕,有时它来自印第安人和偷牛贼的偷袭,有时则来自被受惊的牛——毫无疑问,牛仔是一份非常危险的职业,他们的生命可能终止于印第安人一次随性的截杀,或是茫茫草原上常常涌现的一道闪电。

牛群逃跑了,牛仔要卖力抓起来

在夜间,担保牛群安全则是另一项令人头痛的事情。
在永劫光的事情中,牛仔们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旋律与节奏,这些小调在日后孕育出了村落庄音乐,然而在当时,它只是安抚牛群和自身寂寞的手段。

困难的事情环境并未给牛仔丰硕的回报,尤其当牛镇的娱乐举动步伐越来越健全时,牛仔们的人为每每在一小次放肆后便所剩无几,乃至没办法置办一身新行头,这也是牛仔装扮服装每每颇为破旧的缘故原由。
然而即便如此,历史留给牛仔的生存空间也已经不多。
正如前所说,牛仔的任务便是用人力补充铁路终点站与西部牧场之间的空缺,而当铁路无限靠近西部牧场时,牧场主便再不须要赶牛人了。

19世纪后期,联合太平洋铁路逐渐渗透西部的各个角落,栽种业也开始加速向西部拓展,不甘心当农人的牛仔们纷纭离开牧场转行从事其它事情,这一职业也在火车的轰鸣声中迅速消逝。

牛仔的文学重生

当牛仔从现实天下中消亡时,他才真正从精神天下中出身。
西部的牧场上不再有牛仔的身影,美国人的文学作品中却逐渐涌现了牛仔的传奇。
1902年,欧文·威斯特在其代表作《弗吉尼亚人》中塑造了牛仔林·麦克莱恩,这部小说也成为很多美国文学评论家眼中牛仔小说的出发点。
那这位林·麦克莱恩的形象如何呢?从欧文·威斯特自己的话中就能品味出来:

“他们身上有某种东西震荡着我作为一个美国人的心,乃至一想到他们就会震撼。
我从来没有忘却这一点, 只要我还活着, 就永久忘不了。
在这些人的肉体中涌动着我们民族的激情;而在他们的精神中则隐蔽着一种真正崇高的气质, 这种气质出人意料地迸发出光芒时, 他们的形象每每充满着英雄的气度。

很明显,《弗吉尼亚人》中的牛仔与历史上的牛仔并没有太多相似,短短二十年不到,牛仔就在美国文学中升华成了另一种形象。
在欧文·威斯特之后,越来越多的美国本土小说家投身到了牛仔小说的创作中,并为牛仔打造出了颇具同等性的形象:他们身材魁梧、目光锐利、神色阴郁;他们断交洒脱、振弱除暴、抱打不平;他们常日戴着阔檐帽,骑着高头大马,腰间别着一把或是两把左轮手枪,靴后跟上装着形状互异的马刺……

而牛仔必须面对的艰巨环境,也被西部广袤安静的荒原、包含着无穷可能性的游侠式生活所代替了。
长途赶运的事情变成了充满浪漫色彩的冒险,危险源从受惊的牛群变成了无恶不作的大盗,乃至连“抢走”他们买卖的新铁路也成了玩具,在西部电影中,牛仔策马扬鞭与火车赛跑是不可或缺的桥段,而末了每每是牛仔用结实的肌肉与神乎其神的枪法降服了冒着浓烟的钢铁怪兽。

或许将美国牛仔与中国侠客而不是欧洲骑士比较更为恰当,由于文化意义上的牛仔从出身伊始便是不真实的。
他们只是套用了牛仔的身份与轨迹纵横在同样的虚构的西部天下中,正如中国武侠小说中的绝顶高手们游走在虚构的江湖中。
然而,是什么样的力量将牛仔这一陨落的职业推向了美国文学的“神坛”呢?那些在现实天下并不入流的社会边缘人士,是如何成为拓荒者的化身的呢?

美国文学史研究者彷佛找到了答案。
随着美国边陲开拓的结束和工业时期的到来,美国人的精神天下迅速被当代文明吞噬,美国文化中曾经的朴实与纯洁也逐渐消耗。
曾经,殖民地居民在英国的统治下将希望投射到西部的地皮上;而现在,在工业社会的统治下,美国人只能将希望投射到虚构的西部天下。
也就在同时,欧文·威斯特挖掘到了牛仔这一来去匆匆的群体,成功地将“史诗、田园和浪漫故事等传统文学诸元素揉和在一起”,为历史短暂的美国人缔造了一册辉煌的近代神话。
在神话中,西部天下是一片未被开垦的新大陆,各色人等蜕变为对立的双方,正邪之间的冲突也变得黑白分明——而牛仔,这个神话中的主角,则有责任承载起美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丢失的公道、自由、平等等追求。

而当美国文化随着美国的强大而走向天下时,美国牛仔自然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具内涵的意象。

结语

《牛仔很忙》中的牛仔,完备是文学化牛仔的缩影。
歌词中诸如“我用子弹写日记”“每天决斗不雅观众都累了”“小妹妹吹着口琴”的意象与历史上的牛仔已经绝不相关。
煞风景地说,牛仔的事情缺少传奇色彩,难以有异性缘,每天忙的也都是灰头土脸的事情。
《牛仔很忙》中唯一一句“实话”,或许只有那一句,“牛仔很忙的”。

不过,谁在乎呢?

作者:江隐龙

编辑:李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