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梦嘉
近期大热的电视剧《清平乐》由于高度还原宋仁宗期间的衣饰妆容而备受关注。剧中的女性角色均以柔美淡雅的形象展示在银幕前。无论是服装、珠翠还是妆容都共同表现出美人的文弱清秀。让人不禁产生好奇心,这一千年前的宋代的审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宋,佚名,《笙歌图卷》
以瘦为美
晏殊之子,晏几道,曾经夸奖美人李师师,“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东风,一笑千金少”,可见师师是身体轻盈,细腰明眸的美人,是“神仙姐姐”一样平常清新淡雅的人物。在欧阳修的笔下,宋代美人可能显现的更为柔美娇艳一些——“绿云双亸插金翘。年纪正妖饶。汉妃束素,小蛮垂柳,都占洛城腰。”这些描述均表示了宋美人从妆容、仪态、着装方面表现出来的纤弱精细之美。在南宋绘制的《笙歌图卷》中,画中歌舞乐女伎身材窈窕,正在演奏排练宋代杂剧。她们均穿着赤色窄袖背子外衣,头梳高高发髻并簪有三朵花的发饰,形状突出三个角,远看像三个即将盛开的花苞。形象上,她们都削肩、平胸、 柳腰,有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雅感,与唐代的雍容华贵全然不同。
宋,钱选,《招凉仕女图》
在这幅钱选的《招凉仕女图》中,以瘦为美的审美品味依旧可以被不雅观众窥得。侍女身穿低胸衣、下身窄长裙,外套长褙子,细长了全体身形。右侧仕女头戴“重楼子”花冠。这种花冠据考证乃至高至两尺。它以漆纱制成的冠还能隐约透露出里面的发髻,让人觉得到轻盈风雅。左侧仕女头戴“玉兰花苞”花冠,像极了《瑶台步月图》中带团冠的贵妇,均由于装扮服装打扮显现出细长而文弱的姿态。手中的圆扇子,把微风吹起,更突显了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蕴藉娇柔之美。
宋,刘宗古《瑶台步月图》
“冠”绝古今
从唐代开始,受到佛教的宝冠、玄门的莲花冠的影响(如《却坐图》),女子就喜好在头上戴各种各样的冠子。宋代的女性美以不雅观音菩萨之美作为标准,遂更盛。
宋,佚名,《却坐图》莲花冠
《清平乐》张贵妃莲花冠
《尘史》中记载:“俄而又编竹为团者,涂之以绿,后变而以角为之,谓之团冠。”也便是说,团冠最初因此竹篾编成圆团形,涂上绿色,因其形状如团而命名。在宋代,凡事女子出街,带上冠饰才算体面。
宋,佚名,《宋仁宗皇后像》
在南薰殿旧藏《历代帝后图》中,有两幅宋仁宗皇后画像上的“龙凤花钗冠”十分刺目耀眼夺目。《宋仁宗皇后像》冠饰上镶嵌着纷繁繁芜的宝石珠翠。有龙凤、花树鸟雀、王母仙子形象,两侧还各装饰有三只帽翅,是一种相称华美的“亸肩冠”样式。“亸”是下垂的意思,因四周冠饰下垂至肩而得名。
《清平乐》剧照
从《清平乐》的剧照中,清晰地还原了这种冠饰的富丽堂皇。据考证,冠饰上的珠宝数量表示着尊卑差异。皇后大小花钗多至二十四株,和帝王通天冠梁相等。皇太后也相等。皇贵妃则减至十八株。
《宋仁宗后坐像》
在《宋仁宗后坐像》中,皇背面戴龙凤花钗冠与交领大袖花锦袍相映成趣。皇后一双苗条眉,眉上、鼻梁、下颌、脸颊、额头都染白,显现的更加精美。此外,她的鬓发、眉心、两颊笑靥处均贴有宋朝特有的珍珠花钿,显得更加华贵。宋人痴迷珍珠。
《清平乐》珍珠妆
《清平乐》张贵妃“冠群芳”装饰
在《清平乐》中,我们看到张贵妃满头珍珠,冠绝后宫。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中记载,汴梁、临安二地的珠子行铺买卖十分兴隆。可见社会上层对付珍珠须要之广、运用之多。宋代政府乃至于南海设采珠专官,办理珍珠的供需问题。
《清平乐》仕女
锦上添“花”
《宋仁宗后坐像》里,皇后背后的两仕女穿小簇花锦袍,白玉装腰带,头戴宋代最具特色的“一年景”花冠。它是将四季杂花搜集编织而成。花冠中的花则是由罗绢、通草或者彩纸制成的。在《清平乐》中,张贵妃就带上了这个时尚的花冠。
《清平乐剧照》“一年景”花冠
陆游在《老学庵条记中》记录“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季,如节物则春幡、灯球、竞渡、艾虎、云月类,花则杏花、荷花、菊花、梅花皆拼为一景,谓之‘一年景’”。花成为了大宋时尚界的宠儿,男男女女都喜好在头间用花卉点缀。天子乃至还要将俏丽的应景鲜花和制作的仿真花枝赠予给大臣。哪怕是走街串巷的挑夫也戴鲜花。北宋汴梁的市情上不仅有卖花冠的铺子,还涌现了专门修冠子的手艺人。
宋,佚名,《杂剧图》簪花伶女
宋,佚名,《田畯醉归图》戴簪花方帽的田官
装扮打扮
宋人酷爱装饰的时尚潮流乃至到奢靡的程度。在后宫,皇后嫔妃长戴“白角团冠”,即犀牛角制的尺寸巨大的冠饰,如《娘子张氏图》所示。李廌《济南师长西席师友谈记》中记载"大众年夜众御宴情景:“皇后、皇太后皆白角团冠。前后惟白玉龙簪而已。衣黄背子衣,无华彩。太妃及中宫皆镂金云月冠,前后亦白玉龙簪。而饰以北珠,衣红背子,皆以珠为饰。”这种在当时白角的需求极大,乃至达到了海内无法供给,让印度支那犀牛灭绝,从非洲入口的地步。宋仁宗因认为白角过度奢靡,才敕令禁止:“妇人所服冠,高无得过四寸,广无得逾一尺,梳长无得逾四寸,仍无得以角为之。”
宋,佚名,《娘子张氏图》白角团冠
在宋人的“爱美”情结里,我们彷佛可以对宋代的繁华往事和人文气候理解一二。这充分解释了当时经济的繁荣和人们思想情趣的提升。宋代以前普通妇女很少戴冠,一样平常为梳髻,顶多顶假发髻。但是在欧阳修描述的“酒美春浓花天下”的东京城,妇女崇尚浓密头发,时常改换发髻,特殊看重美化自己,乃至男子也加入了簪花装饰的阵营,可见各种时尚style在大宋的风靡程度。刘松年的《妆靓仕女图》一女子慢条斯理地完善着自己的妆容和发型。《宫女图》里,展现了宫中生活的散逸惬意。女子们妆容精细,着装清丽。一人翩翩起舞,一人彷佛刚刚完成女工和绣花。园中五彩缤纷,树木繁荫。仿佛正在享受闲适的午间“慢生活”。
宋,苏汉臣,《妆靓仕女图》
宋,苏汉臣,《宫女图》
从描述人物的古画里,宋人生活的富余舒适和人们的生活情调可见一斑。这是一种崇文风气下全民化的对高雅审美的展露。如此具有风情的朝代和典雅审美,怎能让人不爱呢?(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本文参考:
王苗:《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北京:金城出版社2012年出版
马大勇:《红妆翠眉:中国女子的古典扮装、美容》,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沈从文:《中国古代衣饰研究》,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版
来源:新华号 许昌市北宋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