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国际频道推出“百年耀中华,天下潮我看”特殊企划,以“歌、景、诗”等形式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影象立体联动,环绕“时空对唱”“时空追寻”“时空诵读”三大板块开展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诲专题实践。以赤色经典,颂百年风华,湖南国际频道“百年耀中华”专栏将精选耳熟能详的代表性红歌制成MV,通过“黑科技”剪辑手腕实现新老“同台”同唱同一首歌,呈现超过百年的时空对唱。
视频加载中...
《长城谣》
"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表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喷鼻香,各处黄金少灾殃……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表面是故乡。四切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
《长城谣》这首歌是由潘孑农填词、刘雪庵作曲,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原来是为电影《关山万里》所作的插曲。
《关山万里》影片讲述一位东北的京剧艺人,“九·一八”事变后,携妻女流亡关内,在颠沛流离中,他自编小曲,教诲幼女牢记国仇家恨的故事。流亡途中,幼女走失落,随后被一位音乐家收养。后来,在增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募捐演唱会上,幼女演唱了一首《长城谣》,这是音乐家根据幼女父亲编的小曲谱成的。这首歌使他们父女团圆,却仍旧回不了家乡。
但由于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关山万里》这部影片没有拍成,但这首歌却被保留了下来。歌曲歌颂了象征中华民族的长城,表达了公民群众要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的决心。曲调苍凉悲壮、流畅亲切,并富有民族风格。刘雪庵把已经完成的插曲《长城谣》刊载在自办的刊物《战歌》上,为一些青年抗日宣扬队所演唱。
▲ 《长城谣》简谱
1937年,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武汉街头,一位身穿中式旗袍的女学生,站在抗日募捐的大略单纯舞台上,悲愤冲动大方地演唱着:"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表面是故乡……",歌声悲愤苍凉,如泣如诉。
这位姑娘便是后来站上天下级舞台并被誉为“中国夜莺”的周小燕,那年她20岁不到,正从她求学的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回家过暑假。抗日战役爆发后,武汉成为全国抗战的中央,周小燕全身心地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 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诲周小燕
1938年1月,周小燕同好友组织成立了武汉合唱团,首唱《长城谣》《歌四行孤军》《末了的胜利是我们的》等一批引发抗战激情亲切和民族自傲心的歌曲,为抗战奇迹倾注了自己满腔的热血。同年,周小燕灌制《长城谣》唱片,歌曲更加广为传唱,冲动了广大侨胞,他们踊跃捐款、捐物,有的愤然返国参加抗战,增援打击侵略者。
▲ 1938年,长城插箭岭战斗,八路军指挥所。
“四切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在这首歌曲和无数首抗战歌曲的勉励下,中华儿女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
1995年,为庆祝抗降服利50周年,78岁高龄的周小燕登上长城,眼含激动的泪水,再次放歌《长城谣》。
作为经典的抗战歌曲,《长城谣》传唱至今,被浩瀚歌唱家反复演绎。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的演绎深奥深厚大气,将公民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和平年代的珍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声入民气》男团成员化身民国青年,联手献唱《长城谣》,以歌声追忆百年纪月,致敬革命前辈。他们歌声武断有力,展示着当代中国青年的发达朝气。
从过去到现在,超过不同年代的三代人,激情飞扬,用一个个音符,在“母亲——祖国”这条旋律线上放声歌唱。
长城,人类的巨著,中华之魂,她象一条巨龙耸立于天下的东方,她是一部气概恢弘的史诗,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在长城镌刻下宏伟的篇目。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联络带领全国各族公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天下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公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耸立于天下的东方!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视频/夏静婷
编辑/李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