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水到达沸点的温度,是永恒的热烈。母爱,是阳光洒落在大地的温度,是不变的温暖。热烈与温暖,是母亲的温度,是母爱的温度。
入秋了,秋风瑟瑟。耳边传来妈妈的叮咛:“虽然没有感冒,但是也要预防的。”手中握着温热的苦药,那扑鼻的苦涩冲入鼻腔。我在妈妈期待的表情下一饮而尽,怎么办?脸在抖动,胃在翻滚,两眼直冒金星。我冲向诱人的纯净水,一股脑儿喝下大半瓶,在妈妈疑惑的表情下,“羞愧”地转过身去。
第二天,原本留给我的苦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香甜诱人的鲜榨橙汁。杯子下还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补充维生素C也是很好的。”我端起杯子,是温热的。这是母亲的温度,是爱的温度。
深秋了,寒风习习,我在书桌前“奋战”。窗外如水的月色,微微照向我的书桌。我感觉手脚都好似泡在“冰块”中,呼出的气也是冷冰冰的。钟的指针在十一点到十二点钟徘徊着,明天就要返校了,作业还没能完成。顺手端起桌上的苦味咖啡喝一小口,咖啡的温度和我的手脚的温度竟是相同的。时针又带着指针走了半圈,眼睛快要合拢的我再次端起桌边的杯子。咦!怎么味道不对,温度也不对?我转过头看向房门口,淡淡的月光照在那个蹑手蹑脚准备出去的人影上,眼睛湿热了。轻轻将温热的牛奶放在唇边一倒,唇齿留香,清新的奶味在我唇腔“回荡”,这是母亲的味道,是爱的味道。
入冬了,寒风如野兽般狂啸,可是我有什么可俱的呢?我有妈妈温柔的叮咛,我有母爱的温度,我有母亲的温度。
篇二:心灵的温度
每一个人都有体温,而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维持我们体温的稳态。
那我们的心灵呢?心灵是与人交流的桥梁,是触碰另一个灵魂的结点。心灵的温度太低,散发出寒气,令人难以亲近,难免一生孤寂。温度过高则太过热烈,享受片刻温暖可以,日子长久恐会灼烧他人。
心灵的温度不像我们的体温,可以自我体内调控,人人相同。而心灵的温度则需要我们的自身修养与性格来调控。
温润如玉,平和淡定,大度宽容,这些品质的人心灵温度大都接近于体温。接近他们令人舒适、温和而不锋芒毕露,出众而不光芒四射令人眼晕。所谓中庸者是也。
这些优秀的品质反映出的心灵温度的确令人神往。不过这些品质的修养则需要长时间的沉寂与修炼,不到一定的火候绝对达不到这种境界,而这样的人必定是大才。
只有好书最养人。读书人最可能具备以上气质,武夫莽撞,艺者感性,易走极端,不是过冷便是过热。理智与博览最易于调和心灵的温度,就如煨汤,火候刚好,必定甘甜爽口,令人醉心。
与人相处时,周身散发出的不是体温而是你心灵的温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接触一个人后,就如喝了一口水,温度如何,瞬间便已知晓。
泰戈尔诗著百篇,想必也是修炼到一种极致,他心灵的温度才可能跃然纸间,让人从诗间感受到这般温润。
与之对比罗伯特的诗则是冷冽的,让人读了之后寒从心起,他太理智,善于剖析世间丑态,讥讽权贵。
外国的诗较为直白,读读便知诗人的品性。而中国则含蓄委婉很多。但其中也不乏有感受强烈的诗人,比如李白,热烈而执着,心灵的温度定是高于常人的。而这随着他年龄的增加,经历风霜后也沉寂了下来,变得少许冷淡。
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感受到一个人心灵的温度,也可以从多个方面表现出自己心灵的温度。
凉从心起,热由心生。
内在的品质会相伴我们一生,会随我们终老。
控制心灵的温度,以从容的姿态面对人生。
篇三:法律的温度
不久之前,“农民工妻子亲手溺杀女儿”一案震惊全国,舆论哗然,在社会舆论大众纷纷掉转矛头,炮轰这位“恶毒”的母亲时,一位代表法律至高的人民检查官竟然公然在法庭上为犯人求情,是终一审判决11年,二审6年。
世上竟有这么狠毒的母亲吗?这一“虎毒食子”的行径激怒了舆论大众,所有人都将矛头一致指向那位残忍的母亲以及这位“不明事理”的女检察官的身上。但是事后那位女检察官袒露了实情,原来那位妇女带着三个孩子南下来投奔打工的丈夫的,但是因为小女儿得了大病,家里实在负担不起,在路过一条河的时候,她神魂俱散,鬼使神差的将襁褓中的女儿扔下了河。
不得不说这个妇女十分可怜,可是她的悲剧性色彩却染上了一层无知的悲剧性色彩,是的,无知。她的女儿生了重病,对这个本就贫苦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把尖锐的刺刀,打破了他们全力挣扎博得生存机会的平衡,但是只有杀死孩子一条路吗?绝不是这样,其实杀害孩子的除了她悲苦的家庭还有她母亲生为农民的自卑以及其淡薄的法律意识所造成。当今社会对于弱势群体是持有一种关爱照顾的态度的,她若是选择其他的方法大可以挽救孩子的性命,正是因为这种不知法不懂法的短浅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无疑,这种悲剧的发生是可怜的,但是这恰恰体现了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法律立在那了,可大家却不知道它包含了什么,涵盖了什么,规定了什么,法律的本质是引领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可是它普及的广度及深度的不够以及不同人群的认识落差却往往容易造成一些大的问题,除了这个妇女,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而闹出人命的案件比比皆是,“农民工父亲因交不起学费杀害女儿后自杀”等等数见不鲜,究其本质,还是因为社会对于法律教育程度认识的不够。
为根本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加强宣传法律,让人们都知法、懂法、用法,为自己的生活添砖加瓦而非囿于囹圄。当然,这件事情还有一个温情的一面,就是那位女检察官,能够坚定的站出来为女犯人求情实在是需要巨大的勇气,检官没有否决她的错误,却对她的错误本身进行了剖析,让我们认识到更深层次的社会的错误,面对舆论大众的炮轰以及周遭所有人的冷眼鄙视,她确实是凭借自己的力量,为法律注入了一点温度。
法律的本质,还是为人服务,它因人而生,自然不可能冰冷,为法律注入温度,不仅需要代表法律的检察官同志们,更加需要的是舆论大众的认同,是社会对于法律中人情冷暖的宽容,是所有人对于法律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才能真正使法律具有她的温度。
篇四:爱的温度
那是冬天的某个夜晚,寒意来袭,冷冻了空气。
我瑟瑟发抖,直打喷嚏。见我冷得发抖,坐在木椅上的妈妈皱了皱眉,明显心疼了:“很冷吧,来坐我这里。”她腾出位子来招呼我。椅子不大,妈妈尽力腾出最大的位子给我。
紧紧地搂着我,不时地搓我的手臂,向我冻僵的小手里呼热气,妈妈就是这样不遗余力地给我取暖。我感觉好温馨。
“嗯……现在不冷了。”我依偎着妈妈,静静靠在妈妈的怀里,身子慢慢热乎起来。
妈妈继续搂着我。阵阵困意促使我的眼皮慢慢合拢,不一会儿,我便在妈妈的怀里沉入梦乡,暖暖的。
“上床睡吧!”不知多久,妈妈摇醒我说。这时我发现,身上多了一条毯子。看看钟表,已经十一点多了。妈妈已经搂了我这么久!靠妈妈这么近,我看到了妈妈通红通红的手,略显疲惫的眼神。那一刻,我也看到了妈妈眼角的皱纹,头上的几根不显眼的银丝。岁月无声,我在长大,妈妈却在老去。
妈妈,每一个春夏秋冬,您都在为我操劳。或许您也希望我为您搓搓手,呼几口热气,或让我搂着你,可你却将最温暖的爱传达到我的身上,自己怎么样,您一点儿也不在意。在这个寒冷的夜晚,我又能为您做些什么呢?
这个夜晚很冷,但这个夜晚也很暖,因有妈妈爱的温度。
篇五:父亲的温度
为子女付出,一点都不冷。——题记
父亲,父爱。我认为这两个词语融合不了。
父亲,中等个儿,胖胖的,总是板着张脸。发起火来,连头发尖都能迸出火花。
如今,我上中学了,父亲每天都早早的起床,为我做饭,骑电动车送我上学,就这样每天重复着。
冬天,寒风拂过父亲的面容,总是那么地“不客气”,如刀子般肆意地割着。我感到冷冷的,不由自主的问父亲冷不冷,只见父亲活动一下僵硬的手,显的那样的吃力,脸部稍稍的抽搐了一下,对我说着,他不冷,还问我冷不冷,他好把衣服脱下来给我挡风,我心中一振,好似泛起一丝涟漪???????
随着时间的脚步,我的记忆被脚印掩盖,不知不觉回想起往事。
那个夜,寒风凌厉,雨雪交加,鹅毛似的雪飘着,是那么的美,可却刺伤了我的心?????
我不知是怎么了,感觉像是只折翼的小鸟,堕入低谷,很痛苦,我轻轻的呻吟着,好似在倾诉自己的痛苦。忽然感觉有只手在摸我的额头,我努力的睁眼,模模糊糊看到好像是父亲,然后父亲抱起了我,在父亲的怀里摇摇晃晃的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医院,父亲坐在我的床旁看着我,见我醒了问我还有没有什么不舒服的,然后告诉我,我发高烧了现在烧已经退了。我告诉父亲我不那么难受了,父亲听后脸上露出了点笑容。我看着父亲突然发现他只穿了一件衬衣,是那样的单薄。我问父亲冷吗,他用颤抖的声音说不!
这时,我心中那位中等个儿的父亲,恍然如同位高大的巨人,挺立在我的心中,再冷的寒风吹不倒他。
再我看来,我的父亲,虽饱经风霜,却依然为孩子雪中送炭。我的父亲,虽平凡,可他却用行动书写着人生的篇章。我的父亲,虽手指干裂,可依然坚持不懈地弹奏出暖暖的曲调。
父亲用付出诠释着父爱,父亲用行动表达着希望。父亲,父爱已完全融合。
以上就是什么的温度作文600字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美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