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车车身碰撞冲击力判断

1.理解发生碰撞的实际情形

汽车车身损伤评估分析及维修筹划切实其实定  第1张

实际碰撞中,两车的相撞会产生不同损伤类型的组合(图1)。
车身维修职员在损伤评估之前,应尽可能多地通过车主理解事件 实际发生的真实过程。
图1 车身发生多次碰撞图

2.分解碰撞力

分解碰撞力时可将碰撞力分解为三维尺寸上的三个值:垂直 分力、水平分力及侧向分力。
垂直分力可使汽车身高度的尺寸发 生变革,水平分力会造成车身宽度的变革,侧向分力会造成车身 长度的变革,如图2所示。
车身维修职员在对车辆进行丈量剖析时,常常会只利用点对 点丈量或对角线丈量,但实际上这只是进行了长度和宽度方向的测 量,而忽略了高度方向的丈量和调度。

3.撞击力的通报

车身碰撞力的通报路径如图3所示。
A点受到一个大小为F0的碰撞力在B点断面形状变革很大的部分先变形,减弱为F1,其次由C点孔洞处的变形接管了部分冲击力,余下F2的力改变通报方向至D点,减弱为F3,接着是前门柱和车顶板接合处E点的变形,使通报力减弱成F4,中柱和车顶板接合处F点附近的碰撞力逐渐趋于0。

二、目测诊断

当汽车发生碰撞后,车身维修职员根据受损汽车布局的类型 和碰撞的位置,对汽车受撞大小及方向进行总体评估,判断碰撞 的扩散并由此造成的各种损伤。

1.先检讨随意马虎识别的变形部位

沿着碰撞力扩散的路径,按顺序进行检讨。
检讨中要仔细不雅观 察板件的连接部位,零件的棱角和边缘等,如图4所示。

(1)加固材料的缝隙和板件焊点

加固件、加强筋、盖板、连接板等加固材料上的缝隙和各板 件的焊点等部位需着重进行检讨是否发生变形,如图5所示。

(2)板件的棱角和边缘

同样的碰撞力,板件的棱角和边缘刚性不同时,碰撞后的 损伤情形也不同。
当刚性较小时,棱角和边缘损伤迹象虽比较明 显,但当能量通过附近的构造逐渐消散时其损伤迹象反而很小。
反之,棱角和边缘损伤迹象虽很小,但当能量通报至车身内部很 深的部位产生比较严重的内部损伤。

2.根据部件的间隙合营评估

如图6所示,车门、翼子板、发动机罩、行李箱盖等之间的 合营间隙都有一定的哀求,通过不雅观察、比拟或丈量它们之间间隙 的变革可以剖断哪些发生了变形。
比拟旁边翼子板与发动机罩的 间隙情形,可通过大略地开关车门及不雅观察门的准直来确定车身立 柱是否受到损伤。

3.检讨惯性损伤

当汽车受到碰撞时,质量大的部件(如发动机)的惯性会使其 向相反方向移动而发生冲击,产生惯性损伤,故需对固定件、周 围部件及板件进行检讨,当然精确的损伤评估还要靠精确的车身 三维丈量来确定。

三、确定维修方案

1.制订修复方案

对车辆进行损伤诊断之后须要制订科学的修复方案,此阶段 的紧张事情是针对直接损伤、间接损伤及惯性损伤确定详细的修 复办法,如图7所示;根据车身材料确定焊接工艺;在校正拉伸 或焊接换件过程中应考虑如何进行准确定位以确保顺利修复。

制订的修复方案除了要考虑降落维修本钱之外,还要综合 考虑整体维修质量,无论是局部拉伸、切割和焊接,还是利用钻 孔、打磨工具都不能对周围部件造成影响,详细考虑与整体修复 方案有关的成分才能让后续的事情中防患未然。

2.对维修职员的哀求

为了确保修复效果最佳化,提高客户满意度,车身维修职员 除了节制车架构造、车架对碰撞能量的接管和通报等方面专业基 础知识外,还要熟知碰撞损伤程度、改换及修理部件,同时还要 确定修理办法、选用设备工具以及各种操作规范化等。

3.免漆凹陷修复方案

免漆凹陷修复技能是利用光学、力学及化学等多方面技能原 理,对未损伤车漆的凹陷部位通过局部的分外工艺进行修复,避 免了烤漆所造成的漆雾、流挂、色差、色变、桔皮等毛病,无需 传统的钣金、喷漆就可以达到险些100%复原,如图8所示。
它操 作虽大略,但可以让车辆恢复原有状态,极大缩短了修复韶光, 具备传统钣金技能无法比拟的上风。
但免漆凹陷修复存在一些缺 陷,例如,凹陷发生的部位不同,维修的难易程度也不同,个别 部位因内衬和加强筋等问题,导致维修难度过大,乃至须要破除 才能方便维修,也可能产生无法维修的情形。

4.车身严重破坏的维修方案

根据车身破坏的严重程度,维修方案应做应时调度。
车身严 重破坏时应先对破坏件进行剖析,然后根据剖析结果制订修理计 划。
修理操持完成后须要将装饰件及构造性部件拆除完,接着进 行车身定位、校正车身底板、立柱及装饰性材料。
构造性部件安 装要在防锈处理、涂装后进行,详细步骤维修方案如图9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