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讯( 许文秀)湖北恩施巴东平阳坝,四面环山、中间平原,平阳河自东向西缓缓流过。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物产丰富、风景奇丽。山净水秀静民气,土家匠人坚韧、勤恳、专注的精神在这里孕育滋养并得以延续。个中,土家木椅便是工匠精神的一个精品。
小木椅镂画工匠心
邢忠瑶是土生土长的平阳坝人,今年57岁,做了40年的木匠,经他手上做出的各种家具不计其数。如今让邢忠瑶特殊专注的,是一把小小的土家木椅。
土家木椅样式精细,设计奥妙,坐在上面舒畅,而且耐久耐用。制作木椅是一门传统手艺,一把木椅须要经由挑选木料、下料、刨平、打眼、熏蒸、组装、打磨、刷漆等20多个步骤。
邢忠瑶先容,他做的木椅选用高山柏木做质料,制作过程中,利用人工和专业打磨机器对木料和木椅反复打磨,然后刷三遍净水面漆,“以是椅子光荣靓丽,都雅大方。”
木椅质量有多好,听说有个故事:当地一家人办喜事,主人在三楼搬东西,欠妥心碰到一把木椅,掉到一楼水泥地上,大家错愕失落措,捡起来创造,仅擦掉一点油漆,其他部分无缺无损,众人惊异,讯问谁做的椅子,得知是邢忠瑶“作品”,皆夸奖不已。木椅质量之好,由此迅速传播开来。
淳厚善良的乡亲们不仅把这些精细的木椅买回家自己用,还会作为礼物寄给远方的亲戚朋友。北京、上海、广州,乃至外洋都有邢忠瑶做的木椅。
木椅质量好受关注,有人建议邢忠瑶扩大规模,做更多木椅。他却不以为然,“手工做的东西,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木椅的打磨、刷漆等部分可以让机器或其他人做,但核心的熏蒸、组装等工序,由于要精准掌握火候、力度、温度等成分,以是都是邢忠瑶亲自来,“这几个步骤每每是考验木椅质量的核心要素”。
斧锯凿镌刻人生路
谈起自己的木匠生涯,邢忠瑶感触颇深。
“小时候家里穷,没条件学木匠,但幸好大姐夫当时是比较出名的木匠师傅”,17岁的邢忠瑶就随着姐夫做家具,边做边学。当时没有电动工具,全靠斧头、袍子、凿子,手工做的家具质量好,但速率慢,“一个闇练的木工一天只能扎两把椅子,十天才能做一张大方桌。
1995年,巴东县城一家商店开始发卖木工用的刨床,邢忠瑶想用机器代替人工,提高效率,但买刨床之前,很多人不支持,以为1500块钱的价格太贵。他却认为,如果不用机床,就用斧头、凿子,一年根本做不了多少家具,而且机器代替人工是趋势,末了还是决定买,邢忠瑶由此成为当地第一个买刨床的木匠。
“这么多年过去了,真正尝到了电动工具给木匠行业带来的便利。”邢忠瑶说,虽然现在电动工具很多,生产效率也提高不少,但很多传统家具的关键部分,还是要用斧头、袍子、凿子等工具手工制作,“这样质量更好,做出来的家具也更精细”。
在恩施,传统木椅、大方桌、穿衣柜、食品柜、书桌,都是土家族结婚娶媳妇必要的嫁妆,这些家具也都是木匠手工制作。但现在,手工家具逐渐被各种各样的沙发、西餐桌、组全家具所代替,传统的手工家具的市场越来越小。
过去,在平阳坝这样的地方,一个村落有很多像邢忠瑶这样的专业木匠、泥瓦匠。现在,老一批的木匠年纪渐长,大都不再做活,而年轻情面愿去外地打工,也不愿意学木工,传统木工技艺和代代相传的匠心,一度面临失落传的窘境。
新时期催生新希望
邢忠瑶坚信,新时期的来临给传统工艺带来更多希望。
随着高铁新区培植推进,曾经偏远、边缘的巴东平阳坝,将迎来亘古未有的发展机遇。“小时候,来个汽车都是稀奇,可如今,船能开进来,高铁也能来,还怕手工制作的好东西出不去么”。
去年国庆,邢忠瑶手工做的一套桌椅,通过物流,仅用一天就发到了武汉黄陂,受到当地人追捧。不只是家具,手工腌制的腊肉、老人做的蒲扇、手工布鞋、乃至河里捡来的小石头,都在通过便捷的物流、快递,走向天下的各个角落。
今年3月,武汉的李女士从朋友处得到一把邢忠瑶手工做的木椅,愉快之余,她在武汉光谷的星巴克,给木椅拍了一张照片发朋友圈。在咖啡馆实木地板上、残酷的灯光下,由巴东大山深处带来的这把手工木椅,在繁华都邑的咖啡馆内显得格外惊艳。
李女士说,看到这把木椅,仿佛闻到巴东大山春天的味道,“比较工业时期的产物,手工匠心之以是名贵,是由于沉淀的韶光和爱,让民气生冲动”
“经天纬地业,文韬武略心,一肚吞湖海,五尺量古今;刨长出正派,斧利劈邪淫;泰山为弟子,皇上是家亲”。作为木工,邢忠瑶虽年事渐长,但匠心不减。
邢忠瑶和巴东大山里万万千万的传统匠人,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精明强干、勤恳朴实的淳厚作风,谱写出了一段穿梭在光阴里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