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钱多了是一方面,最紧张是觉得自己这个农人用途大了,心里得劲,日子有奔头。

——郝英山

见惯大年夜世面返乡不走了 平度古岘一里村村平易近讲述各自精彩小康生活  第1张

现在炒菜真是离不开肉,带点肉就喷鼻香,以前也就逢年过节吃点肉,这不便是变革吗?

——于建兴

文/图 半岛全媒体王涛 钟迎雪

“大河有水小河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但国是千万家,家有千万个,小康生活并不是一个样子容貌。
在平度古岘一里村落,16年前“逃离”的人,如今回来不想走了。
更多人,则在不断感叹着生活的日月牙异。
来,跟一起走进一里村落,听村落民讲讲自己的小康生活吧。

见惯大世面,返乡不走了

“这次回来不走了,在家养老了。
”59岁的李克芹刚从济南回来,正在村落委办公室给儿子办理士兵证明。
在济南的山东大厦做了14年面点师,做过大型会务招待,也算见惯大世面的人,本想在外地买房养老的她,选择回到一里村落。

“以前一到下雨天就不敢穿干净衣服,怕路上的泥溅身上弄脏了,就想去个大城市生活。
”李克芹笑着回顾起20年前的往事。
那时,村落里的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更是遭了殃。
没有路灯,黑乎乎一片,晚上都不敢出门。
虽然她当时会面点手艺,但是村落里环境太差了,也没有增加收入的路子,于是李克芹整顿行囊,离开了一里村落。

李克芹这一走便是16年,每年偶尔回村落里一两次,但最近5年的变革,让她连连“惊叹”。

“以前家里老人想跟我去城里住楼房,但现在老人都不这样想了。
”李克芹之以是想留下来,是由于村落里变革实在很多,全部修上了水泥路、石板路,还安上了路灯和监控。
以前李克芹每次回来,家里的老人都是烧火用大锅做饭,弄得整间屋子都是油烟味,现在家里全部用上煤气,电器也是一应俱全。

“本来就想回老家养老,没想到现在村落里还有旅游项目,那就趁着身体能动,再挣点钱给儿子娶媳妇生娃。
”李克芹说着拿脱手机给展示儿子当兵的照片,她准备连续发挥自己这十几年的面点技艺,预备开一个小店,与村落里的文旅项目结合起来,推出十多样当地特色面点,特殊是野菜类的面点,收入够孙子喝入口奶粉。

农人变导游,还带工人干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农人更须要舞台,而椿喷鼻香苑便是57岁郝英山的舞台。
“以前都是自己种地,谁想到我又能当导游,还能管理工人干活呢,带着工人干活更有奔头。
”郝英山指着身后的椿喷鼻香苑说道。

“我一开始真是吃住都在棚里,就怕把这好东西挥霍了。
”2018年村落集体招商投资培植喷鼻香椿基地,郝英山成了第一批工人。
当时,只会种大蒜、洋葱的郝英山对付喷鼻香椿栽种没有任何履历,便开始自己摸索。
喷鼻香椿室内栽种不同于室外,温度、湿度、什么时候出枝、新苗的品相等对他都是新课题。
起初只是把喷鼻香椿种好,保质保量,后来郝英山创造,种好喷鼻香椿是不足的,还须要让更多的人理解喷鼻香椿成长知识,喷鼻香椿做法以及营养代价。
喷鼻香椿采摘项目开始后,还要给前来椿喷鼻香苑采摘的各地游客讲解喷鼻香椿知识,如何采摘喷鼻香椿等。
郝英山节制了喷鼻香椿栽种技能后,转而变成椿喷鼻香苑管理者,带领十几个工人一起干活。

“游客也不是光来吃喷鼻香椿啊,看了我们村落的一些村落史建筑后,就会提更多问题,我得逐一解答,他们满意会再领着家人朋友来。
”这一下子,郝英山从胶东历史之根古岘镇作为战国“田契火牛阵”所在地,再到“春发第一枝”,提及来滔滔不绝、有史有据。
郝英山变身“郝导”,还收成不少游客粉丝,只有郝英山一人会讲也弗成,村落委便组织口才较好的村落民随着郝英山一起学习。
在郝英山的带动下,一个个能说会讲的农人导游涌现了。

“挣钱多了是一方面,最紧张是觉得自己这个农人用途大了,心里得劲,日子有奔头。
”翻了一番的收入,变成大家的导游、老师,让郝英山从“不敢想”的梦想变成够得着的目标。

吃肉不等节,老人活顺心

“一百块钱的肉,跟老伴能吃好几顿,现在炒菜真是离不开肉,带点肉就喷鼻香,以前也就逢年过节吃点肉,这不便是变革吗?”70岁的于建兴刚从集市上买肉回来,坐在村落委外休闲广场上和拉起身常。

“花生、玉米、小麦,啥都种来,便是没挣着钱,以前不是不敢费钱,是没钱花,还真不如光收租子。
”于建兴开起了玩笑,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四年兵,退伍回到一里村落后便开始务农。
后来创造自己种地的收入不如流转出去,便把家里的五亩地转租给别人,一年能多三千多块钱的收入。
再加上自己享受退伍军人保障,每个月能发1700多元,老伴还有300多元的社保收入,加上闺女们孝敬的,老两口一年收入五万多元。

“苦处少,烦恼少,身体就没毛病,吃好喝好便是叫闺女们放心了。

俗话说,“远亲不如隔壁”,于建兴的两个女儿,一个嫁在青岛崂山,一个嫁在平度云山,回家的次数比较少。
像于建兴这样的老人,村落里还有60多户,于是村落委会便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们格外存心。
特殊是对高龄老人,统计子女信息和老人身体状况,划区分片卖力人按时到家中察看,理解需求。

夫妻一起赚,年进账12万

“看看大家能买什么就知道兜里有几个钱了,挣钱的脑袋灵巧,这样我们收入就多了。
”赵军波笑眯眯地背动手,笔直地站在喷鼻香椿展厅外。

50岁的赵军波已经在古岘镇上集市做海鲜买卖30年。
2000年,摊上的小杂鱼海鲜,便宜的冻海鲜卖得多,这几年村落民收入多了,买的花样也多了。
为了增加品种,赵军波每严密海鲜市场多进两趟货,每到逢年过节,大集上摆摊半个月,就能够收入万元。

提及收入来,赵军波掰动手指头给算了算。
在大集上经商整年不到60天,能挣4万块钱,剩下的韶光还要种地、农闲时做建筑零工。
当建筑零工一天收入200元钱,一年能干200天,加上十亩地农作物的收入,还有妻子在椿喷鼻香苑做零工的收入,两口子一年能进账12万元。

“孩子刚结束高考,准备报考济南的大学,我想让他在大学时从军当兵,再考军校。
”赵军波是初中文凭,上学不多,自然想让孩子有个好出路,已经和妻子商量好了给孩子发展的方案建议。

实在,经济指标只是一个数字,万众一心,生活舒心,住得安心,充满信心,过得放心,这是一里村落民最大的小康生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