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在共享厨房做饭(杨晨光/摄)
在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山西省肿瘤医院附近,有一间专门为患者及其家属供应做饭园地的厨房——启善爱心共享厨房。这里炊具、锅碗瓢盆等厨房用具一应俱全,面粉、油盐酱醋等必备材料完备免费。每到用餐韶光,许多患者家属就会带着各种食材来到这里做饭。
看着他们劳碌而专注的身影,创始人之一的齐树强百感交集。
末了的遗憾
创办爱心共享厨房,源于“90后”小伙齐树强的一段亲自经历。
1993年出生的他,在太原市小店区经营着一家扮装品店。2019年,他的叔叔因肝癌住院,叔叔无儿无女,从小就跟叔叔亲近的齐树强便长期在医院陪侍照顾。
叔叔时时表露出对家常饭的惦记,但由于医院离家较远,无论是家属送饭还是回家做饭都有诸多不便。为了让叔叔能吃上顺口的饭,齐树强伤透了脑筋。他去过医院附近的旅社,想租一个做饭的地方,但被旅社谢绝,情由是“不租房不让用厨房”。在给叔叔探求做饭地方期间,齐树强意识到“吃口家常饭”不仅仅是叔叔的欲望,也是不少住院患者的心声。
2019年底,齐树强的叔叔去世,一口家常饭,成了叔叔末了的遗憾,也成了齐树强心中难以消解的愧疚:“他老念叨想吃家里的小米粥、蛋炒饭,那时候我就想,假如医院附近有一个能做饭的厨房该多好!
”
叔叔去世后,齐树强依然对医院做饭一事念念不忘。后来,他从网上理解了江西万佐成、熊庚喷鼻香夫妇创办抗癌厨房的故事后,萌生了在太原创办一间爱心共享厨房的动机。
说干就干。2021年6月开始,齐树强一边准备厨具,一边通过网络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筹办爱心共享厨房的想法。“哈喽大家好,我是那个在太原开设爱心共享厨房的小伙子”,从此,这句话成了他所有短视频的固定开场白。新奇的先容办法和预备爱心共享厨房的经历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有网友看了视频后表示也想加入,个中就包括同为“90后”的赵刚和郭芳。
1994年出生的赵刚是一家药企的药剂师,1998年出生的郭芳是一名肿瘤患者家属,两人既对病患的遭遇感同身受,也被齐树强的善心冲动。仅仅吃了一顿饭,志同道合的三人就确定了互助关系。为了少走弯路,几个年轻人共同前去郑州稽核共享厨房,尽可能吸取成熟履历。
往后这儿便是咱的家
创办爱心共享厨房,首先要办理园地问题。山西省肿瘤医院附近店面的租金相对较高,而共享厨房是公益性子,本钱太高很难坚持。经多方探求,一家开拓商被他们的爱心冲动,把100多平方米的商铺租给了他们,每年租金、物业费等用度加起来不到13万元,仅仅是市场价的一半。
同样被他们冲动的还有不少社会爱心人士,有的为他们免费设计制作门头牌匾,有的按本钱价为他们装修了店面,杏花岭区长江社区积极为他们联系优质价廉的食材,一位王姓爱心人士捐助了8袋大米、8袋白面、2袋小米和2桶食用油……
“还有人想捐款,但都被我们回绝了”,齐树强说,“每次我都会跟他们阐明,如果真的想帮我们,可以捐助一些米面粮油,由于这些材料的用量会比较大。”
8月1日,在浩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3位“90后”共同创办的爱心共享厨房正式开业了。
8月1日,启善爱心共享厨房正式开业
爱心共享厨房里备有14个电磁灶,大小案板、各种刀具、锅碗瓢盆一应俱全。来到爱心共享厨房的患者家属,可以自带食材免费利用各种灶具和调味品,按家人的口味烹制饭菜。厨房门口有价目表:炒菜3元、烩菜5元、炖汤8元、炒臊子+煮面5元、蒸蛋1元,米饭和稀饭也仅收1元。烹饪时,爱心人士送来的蔬菜、米面可以免费选用。
门口的价目表(杨晨光/摄)
由于利用者多为患者家属,为了担保厨房卫生和饮食安全,3位发起人还购买了洗碗池、油烟机、冰箱、消毒柜等。每天利用厨房完毕,他们都会进行一次彻底地洗濯和消毒。
“如果有剩菜剩饭可以放到冰箱里,再过来时加热一下,这些都是免费的。”齐树强先容,这间爱心共享厨房虽然仅有百余平方米,却可供15户家庭同时做饭。
齐树强记得刚开业确当天,一对患者夫妇买了袋速冻饺子过来,问能不能煮。大家赶紧帮忙,不一会儿热腾腾的饺子就上桌了。吃着饺子,那对夫妻笑着说:“这可太方便了,往后这儿便是咱的‘家’。”他们走时,齐树强只象征性地收了1元钱。
患者家属张女士在打仗到启善爱心共享厨房之前,每天用饭不是去饭店,便是叫外卖。“三个人在这边节节省省也得一天一百元钱,在爱心共享厨房做饭三顿下来也花不了十来块钱。最关键的是患者能吃上一口顺心的家常饭,身体规复的也更快一些。”
齐树强算了一笔账,顾客们在爱心共享厨房做饭每月均匀可节省1500元。“肿瘤患者非常须要钱,如果我们能帮他们省一分钱,他们就能多一分希望。”齐树强说。
温暖更多人
开业以来,不管刮风下雨,爱心共享厨房都会在每天上午9点半开门,齐树强和他的小伙伴们会打扫卫生、店内消毒,并把免费供应给患者的小米粥、蒸红薯熬制好。
上午11点后,患者家属陆续前来做饭,他们要帮着利用电磁灶、抽油烟机,找寻炒菜的辅料。现在每天大约有20余位患者家属光顾,由于患者输液韶光是非不同,他们每每要等到下午两点半往后才能忙完。
晚上,等末了一批患者家属做完晚饭,他们再把用过的锅碗瓢盆洗濯一遍,韶光已过十点。
一次,爱心共享厨房已经打烊,一位顾客向齐树强打电话讯问是否可以做饭,当时外出采购厨房用品的三人立时赶回开门。顾客临走时动情地说,“你们关门了,我都不知道该去哪儿用饭。”
齐树强说,“肿瘤患者的饮食较为分外:少油少盐、口味清淡,想吃得软一些还能多煮一会。在爱心共享厨房,统统都是可控的。能让患者吃一顿适口的家常饭,家属的遗憾也就能少一些。”
在爱心共享厨房,齐树强、赵刚和郭芳三人并没有明确的分工。齐树强、赵刚由于有各自的事情,只能趁不忙的时候到厨房帮忙,刚毕业不久、还在求职的郭芳就在大部分韶光里成了爱心共享厨房的“代理”店长。
每当有顾客来,郭芳总是激情亲切呼唤谈天,乐不雅观爽朗的性情时时让欢声笑语弥漫在热气升腾间。刚刚步入社会的她,虽然身处异域,却时常在这小小的一间厨房里感想熏染到家的温暖。“常常有顾客做好饭往后,专门给我留一份,就像妈妈一样”,郭芳说,“还有一次我由于生病,没有及时打扫卫生,一位顾客很自然地就拿起笤帚开始默默扫地,这不便是家人们才会做的吗?能捕捉很多细节上的美好,便是我乐意守在厨房的缘故原由。”
考虑到郭芳还没有稳定的收入,齐树强和赵刚主动承担了爱心共享厨房的大部分运营支出,这也让郭芳在冲动之余,更加武断了自己的选择。“哥哥们都很照顾我,我以为厨房就须要人情味和归属感来坚持。只有我们之间足够温暖,厨房才能温暖更多的人。”
11月16日,齐树强(中)和赵刚(左)、郭芳在他们开办的爱心共享厨房内合影(杨晨光/摄)
困难的“为爱发电”
爱心共享厨房运营4个多月来,齐树强、赵刚和郭芳三位“90后”喜忧参半。喜的是,自从今年8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这间爱心共享厨房已经帮助许多患者和家属重新尝到了家常饭的味道,且在顾客之间口碑载道;忧的是运营爱心共享厨房本钱极高,食材、水、电、房租、暖气费……转眼已是年底,比景象更冷的是账单。
“现在每个月的收入有1000多元,但是支出却有9000元旁边。”齐树强说,“基本每个月都是靠我们贴钱,用时下流行的词叫‘为爱发电’。”齐树强的眼神里有自嘲,更多的是失落落。
办理困境的出路在于客源,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办法。到肿瘤医院附近发名片、约请病患及其家属共同包饺子……这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问题仍未根本性办理。
“我想到会赔钱,也能接管往厨房贴钱,最最少有须要的人能用上。但是现在医院里还有很多人由于没地方用饭发愁,我们在这里却供应不了任何帮助。”齐树强充满无奈。
赵刚平日里就热衷做公益献爱心,但运营爱心共享厨房让他第一次切身地感想熏染到做公益并不随意马虎:“起初我以为房租是最大的开支,但随着厨房的运营,商业用电、商业用水也是非常巨大的一个开支。”现在他偶尔也会疑惑,“我们的爱心共享厨房究竟会不会像别的城市的爱心共享厨房一样,长久地生存下去,为须要的人供应帮助?”
营收惨淡,宣扬的过程也有诸多阻碍。发传单的过程总是伴随着谢绝和质疑。由于长期到山西省肿瘤医院附近发传单,三人总是被肿瘤医院的门卫们拒之门外。他们目前最大的欲望,便是希望山西省肿瘤医院能支持他们,许可他们为病患供应多一种选择。
截至目前,仅齐树强一人为爱心共享厨房的投入就已经超过了20万元。家人、亲友不理解,为什么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赔钱呢?齐树强却说,创办爱心共享厨房的初衷本来就不是为了赢利。“我们只是想让它保持进出平衡,这样就能长久地运营下去。”
令人欣慰的是,不断有社会爱心人士源源不断地送来米面粮油,也陆续有病愈的患者来厨房向他们道谢告别。通过短视频平台,他们在冲动着更多的陌生人,也时常被身边的乐不雅观倔强冲动着。“他们都希望我们的爱心共享厨房能坚持下去,这也是我们的动力之一。”
爱心共享厨房内有一壁墙,墙上挂着三人与客人们的许多照片,还张贴着一些客人们的留言:“我已经40天没回过家了,但是我吃到了家的味道”“感谢几个孩子”“要连续坚持下去”“几元就吃饱了,感激”……三个“90后”和病患家属们,还在共同记录着爱心共享厨房的故事。
“启善,启示善心,让更多人加入爱心公益的行列——这也是我们的做事理念。”齐树强坦言,虽然目前运营爱心共享厨房还有许多困难,但他们打算坚持下去,为更多患者和家属守护“家”的味道。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