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籍画家王叔晖 国画作品《和诗》
点下方视频即可收听。
李天明 | 榆林小曲著名艺人
好一朵鲜花(哎),好一朵鲜花,
满园(里的)花儿赛(呀么)赛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枝花儿,
恐害怕看花人骂(哎嗨哟嗨约)。
好一朵牡丹花,好一朵茉莉花,
绕来(里的)绕去绕在咱(的个)家,
把稳他未出(了的)门(呀),
倒把一朵鲜花花戴(哎嗨哟嗨约)。
三月桃杏花开,玄月里菊花喷鼻香,
胆大(里的)张生跳过(的)粉白墙,
惊醒来崔莺莺(呀),
倒把个门关关上(哎嗨哟嗨约)。
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太阳出来雪美人儿消(啊),
早知道露水(的)妻(呀),
奴不把他怀中中抱(哎嗨哟嗨约),
低头进绣房,举头我细端详,
琵琶琴琴挂上两(的个)行,
张生哥忙弹(上)弦(来),
小妹子学弹(着)唱(哎嗨哟嗨约),
弹(呀)弹的好,唱(呀)唱的好,
正在弹中弦儿又断了,
张生哥忙续(上)弦(来),
小妹子(就)重改(上)调(哎嗨哟嗨约),
张生哥忙续(上)弦(来),
小妹子(就)重改(上)调(哎嗨哟嗨约)。
▎说歌
榆林小曲是陕西省一种介于曲艺和民歌之间的汉族艺术形式,别号榆林清唱曲,盛行于陕西榆林一带。听说是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由随军塞上的江南艺人传到榆林,到现在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它取坐唱形式,一个人单唱,间有对唱或对白,男扮女声,真假嗓结合。伴奏乐器以扬琴为主,另加琵琶、筝、三弦等弹拨乐器,也有时加用月琴或京胡。打击乐器用一只小瓷碟。唱段多为带阐述性的抒怀小曲,具有明显的江南民歌风味,在流传过程中,一方面保持着传统特色,一方面又接管了陕北当地的民歌小调,如此便形成了南北一体的新艺术品种,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2006年5月20日,榆林小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榆林小曲的唱词内容,以反响城镇市民生活情趣的为多,除描写离愁别怨、男情女爱之作品有较大例外,其它如反响茶楼酒楼、货郎挑夫的生活(如《开茶馆》、《卖杂货》、《下荆州》)刻划青楼之恨、尼庵之苦(如《妓女告状》、《小尼姑》);以及光鲜生动地表现民俗风情(《放鹞子》、《戏秋千》、《偷红鞋》)的篇章,均可见。再如一些随处颂扬的民间传说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戏莺莺》等,也在小曲中得到了别具特色的反响。
民间传说故事《张生戏莺莺》
在沂源县东里镇暖院村落(古时属沂水县)有座张生庙,庙北与莺莺崮相邻,在当地流传着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崔莺莺是大泉庄崔员外之女。暖院是个小村落,和莺莺崮都在大泉庄附近。至今,大泉庄一带还延续着不唱《西厢记》这出戏的习俗,大泉庄的崔姓人家都承认是崔员外的子弟。
张生名珙,字君瑞,沂水县张庄河南人,在沂水城上学。这年进京赶考,途经暖院村落,便遵照父嘱到暖院庙烧喷鼻香。因张生之父与寺中长总是故交,张生进寺首先拜见长老。长老不雅观侄子容貌出众,出路远大,大喜!
遂挽留张生,安排在西厢房住下。然后,张生进庙烧喷鼻香许愿,祈求佛祖保佑,金榜题名。
张生到庙中烧上喷鼻香,叩头祷告完毕。刚要出门,劈面来了两女,一主一仆。张生定睛看那小姐,真乃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犹如天仙下凡,顿时惊呆了!
两女是大泉庄崔员外家的小姐莺莺与丫鬟红娘。员外去世不久,为解思父之情,前几日,主仆二人村落外踏青,遇上毛峪(现属东里镇,当年的饮马泉等遗迹尚存)的山大王。莺莺被大王看中,当场逼亲不成,就要抢亲。崔夫人托人说情,方得十天后名门正娶,争取韶光想法解脱。现已过了三日,尚无解脱之计,主仆在家十分愁闷。红娘怕小姐憋出病来,便与小姐到暖院庙烧喷鼻香许愿,解脱此难。大泉庄到暖院庙只有二里路,顺河而下,进庙烧喷鼻香。莺莺也见张生眉清目秀,一表人才。又觑见张生两眼直勾勾地看她,羞得她拿手帕遮住半边脸。红娘在一边看得清楚,忍不住“咯咯”地笑出声来。这一笑,才惊醒了张生。张生只好退到庙外,躲在花墙之后。红娘陪小姐烧喷鼻香磕头,许愿完毕,逐步出门。
张生见小姐走近花墙,急忙吟诗。一贯跟到出了寺庙大门,还在久久伫立凝思!
张生回到西厢房,躺在床上怏怏不乐。小和尚给他送茶送饭,他都吃不下。张生之父是长老的好友,长老一是疼爱侄子,二是怕对不起朋友,故对张生精心照顾,持续几日不见好转。后来,张生对长老吐露了真情。长老一听,大喜过望。一来两家门当户对,二来两家相距不远,长老故意成人之美。末了说道:“只是时限已近,嫡毛峪的山大王就来娶莺莺。崔夫人早已告密四乡,谁要救得小女,中青年男子以身相许,老年拜为父母颐养天年……”未等长老说完,张生猛地从床上跃起道:“侄儿如能救得莺莺小姐如何?”
“侄儿如能救得小姐,婚事包在老衲身上。”张生的同学杨生考中武举,在沂水县府当师爷,他演习乡勇千名,保卫家乡百姓安然。张生要请杨武举来革除毛峪山贼。立时修书一封,长老亲自送与崔夫人。嫡即是迎亲之日,夫人正为此事犯愁,听长老一说,自然高兴万分,即刻派人飞马送信。长老说:“且慢!
如能救得小姐,要小姐以身相许。这可是天赐良缘啊!
”夫人救女心切,欣然答应。
这里与沂水县城相距百里。书信送到县衙,杨武举立时起兵,骑上快马,当夜包围了毛峪山寨。
大王正在支配新居准备迎亲,忽听喽罗来报,立时指挥迎敌。山寨不敷百人,哪能敌得过数百军马!
大王看敌不过,趁早屈膝降服佩服。杨武举一问,喽罗多是当地百姓,让他们回家诚笃种田,养家糊口,众喽罗一齐膜拜谢恩!
只将山大王一人绑了,带回县衙问罪。
越日,崔夫人大摆宴席,长老、杨武举、张生一同赴宴。莺莺女得救,崔夫人自然千恩万谢。席间,红娘陪莺莺小姐向诸位恩人以大礼相谢。同时杨武举祝贺张生大喜,问道:“何时喜期,来喝喜酒?”长老乘机也问:“贼兵已退,我方安乐。夫人打算如何?”崔夫人沉思半晌,才说:“还是叫他们兄妹相称吧!
”张生听了,立即呆滞了!
长老也觉意外;杨武举当场拍桌大怒
道:“夫人这么不取信!
要不是张弟写信要我派兵相救,今日莺莺小姐已是山寨夫人了!
”崔夫人自然以为理屈,但又有一事难以回答,说道:“不埋各位恩人,老爷在时已将小女许配其姑表兄郑恒了!
”长老问:“小姐此难可曾奉告表兄?”崔夫人性:“早给他送信去了,无有覆信。”杨武举道:“既然许亲,小姐危难之时为何不来相救?!
崔夫人如反悔,必遭诉讼!
”崔夫人无奈道:“那就张生先去赶考,如得中功名,回来娶亲;如不得中,莫怪老身无理了!
”张生听得此言,立即下跪:“岳母在上,受小婿一拜!
”此事暂时就这样了却。
张生越日起身,赴京应考,得中状元,回来娶亲,皆大欢畅!
为了对此表示纪念,后人将暖院庙改称“张生庙”,将北邻奇丽的山峰称“莺莺崮”,使这对恋人永久相伴。张生戏莺莺的传说在这里祖辈流传,越传越远,成为人间嘉话,
如今张生庙只剩断壁残垣,莺莺崮更加奇丽、妖娆。(口述:杨发祺 整理:张宝祥)
▎演唱者 李天明
李天明,男,榆林市人,铁业工人。1975年拜师于胡英杰,往后便参加了榆林小曲艺人的自发演唱活动,1978年参加了榆林地区民间音乐集成录音演唱,此后,多次参加了榆林市政协招待华侨和港、台同胞的演出活动。1984年得到榆林市文化馆颁发的艺人证书。1985年5月参加了榆林小曲研究小组,他是前街派(胡英杰流派)的年青艺人代表,也是胡英杰近年来所培养的20余逻辑学员中唯一能较好表示其风格的人。紧张演唱代表曲目有《九连环》、《下荆州》、《绣荷包》、《进兰房》、《小小船》、《大送郎》、《放鹞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