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首先要想起的就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因为《三国演义》,才使得三国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让众人熟悉。对于三国这段历史中的故事,人们感悟最深的便是尔虞我诈、斗智斗勇,不过我还看到了一点,那就是改正错误。

  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便等于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的路。蜀汉的开国皇帝刘玄德,最初只是一个贩履织席之徒,东躲西藏,寄人篱下,数次易主,最终成为帝王。当他发现所投之人不足以成大事,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脱离那人,所以他没有和那人一起落败。放弃错误,才有机会找到正确。魏太祖曹孟德,位极人臣,虽负汉贼之名,其一生成就也不容忽视。奉天子以令不臣,一统北方,但也经常做错事。犯错之后,他会笑着大赏那些曾进谏的人,这也是他能成功的原因之一。一个人欲要成功,除了要有雄才大略之外,还要有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精神。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改正一个错误,就排除掉了一条通往终点的岔路,走向成功的机会也就大了一些。

论三国作文 知识百科

  耻于面对自己的错误,那便等于排除掉了通向成功的路。出生名门,祖上四世三公的袁本初,曾拥四州之地,数十万之众,却最终败于曹操之手。他做出攻打曹操的错误决定时,田丰苦谏,却入大牢;战败之后,先杀田丰,以免承认自己的错误。逃避错误的结果,最终只能与成功的机会擦身而过。蜀汉大将关云长,一生纵横沙场,无人能敌,晚年水淹七军,名震天下;结果却败走麦城,枭首于东吴。从进攻襄阳到败走麦城,身边将领多次劝说,他却无一采纳。一个人欲要失败,有时就这么简单。无论是谁,无论曾经多么辉煌,只要你逃避、骄傲,那便只有失败的结局。常言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我却认为“一步走错,尚可挽回;一错再错,满盘才输”。

  错误的改正与否,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古人改错,在官场、战场;今人改错,还有学场。在学习中,改错最明显不过。作业、考试,肯定有做错的,将错题记录下来。再做几次,下次考试前重点复习,就避免了错题再错,将小错误积累成大错误。例如,某次考试有十种题型,你错了三钟,之后你认真改错,将十种都掌握;下次考试也是十种,其中多种是和上次一样,那你便赚了这几种的分。如此循环,则必将胜利在最后的考试中。

  不管是古代的王侯将相,还是现在的我们,改错都是非常重要的。古人不该错,便身败名裂、身死人手;改错,便名留青史、成就大业。我们不改错,便只能对着59分的卷子感叹;改错,便能在最后的考试中脱颖而出。所以我们要做曹操,笑着改错,而不做袁绍,哭着等死。

  篇二:论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一时间涌现出多少叱咤风云的人物。如雄才大略的曹操、白手起家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关羽、张飞、赵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等。

  曹操完全是靠自己拼搏得来的一代功绩,虎牢关率兵破董卓,下邳城带将灭吕布,官渡之战巧胜袁绍,十几年间将北方统一。曹操也非常会用人,勇猛的夏侯敦,赤膊上阵的许褚,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都被他委以重任。

  而刘备虽白手起家,继承汉朝大统,建立蜀汗,是了不起,但仔细看,其实刘备这些大业都是在能臣骁将的辅佐下完成的,如果没有关羽、张飞、赵云的善战,诸葛亮的“先取荆州,再入蜀川”的高瞻远瞩,光凭刘备这文弱书生,再有大志,想成大业,也不过是天方夜谈!

  孙权全靠周瑜、张昭的智慧,黄盖、甘宁的勇猛,虽也有功绩,但晚年任用小人,暴政虐,却是东吴灭亡加速的罪魁祸首。孙坚打下基础,孙策建立山,到了孙权就是太平盛世了,所以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使孙权一生一事无成!

  周瑜有勇有谋,但心胸狭窄、诸葛亮神机妙算,但不注意身体、关羽、张飞虽武力超群,但一个大意轻敌,结果失了荆州,一个鲁莽,结果失了性命……

  今天就说到这里,大家如果有兴趣,我们一起谈论三国吧!

  篇三:论三国英雄

  我读了《三国演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周朝分成了七国,后来并进秦朝。秦朝灭亡后,又出现楚汉相争,并进汉朝。大统一的汉朝历经了中武中兴后,就开始走下坡路。继而发生了魏、蜀、吴三国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枪暗箭的阴谋诡计。

  在这部巨著中,作者塑造了上百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刘备的仁德;曹操的奸诈;孙权的聪颖;董卓的残暴;诸葛亮的智慧超群;周瑜的气量狭小;吕布的反复无常;刘表的无能;关羽、张飞、赵云、许诸、典韦、张辽、孙策、甘宁……的勇猛,以及许许多多流星般划过历史天幕的谋臣武将,无不栩栩如生。

  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智慧的化生——诸葛亮。国家的统治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使空城计。

  诸葛亮他末卜先知,料事如神,善于治国才能才让蜀国由弱小变成能与魏、吴两国并立的形式。他造出木牛流马,不仅可以帮助运送粮食,还可以让魏延认为有神仙帮助他。就连在他死后魏延反逆,他也能未卜先知,从而先授马岱密计,让魏延喊三声“谁敢杀我!”后便砍下他的脑袋。

  诸葛亮为蜀国尽心尽力,一心为蜀国夺取天下。蜀国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被后人传为奇才,可惜操劳过度,最终累死在五丈原。

  篇四:豪论三国_1000字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和久必分。手持沉重的三国,品味着它的芳香,欣赏这它的文化,勉励着我的成长。处事悲凉的体现,人间真情的流露,化作拉你,化作成永不磨灭的你—三国。

  茫茫沙场谈爱情

  王司徒,王允,巧用连环激吕布,莽夫吕布为婵灭卓。一场被他人安排的三角恋,似乎缺少了点许真爱,但也是如此轰轰烈烈。刘,关,张之勇猛,拿吕布不成,貂蝉之脆弱,却玩弄吕布与手心。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脆弱之中包涵着强大。此爱情过于悲惨不愿多论。孔明之妻黄月英,相貌平平,只有一颗对孔明的真心。贤妻良母从中体现。这才是男人青睐的女性。不枉孔明临终之时,口中还绵绵吐出你的名字,月英。

  惨断月下吐友情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结义的不仅仅是你们的肉体,更是你们的命运,你们的心。三人为蜀汉将来披肝沥胆。面对曹操之诱惑,关羽宁死不从,为什么?因为关羽心中有义。不愧为三国之义雄,此义惊天悍地,三人之友情需天下人所学习。此三人之友情,想必天下皆知,并论他人则已。友情遍天下,为百年不变之主题,永世被人称赞。所谓人事变迁不变的是情,处事悲凉温暖的是义。

  巍峨山上诉忠诚

  刘玄德三顾茅庐,请出卧龙。卧龙纵观天下大势所趋,辅佐刘备。卧龙出山天下惊,一心向蜀为汉天。玄德白帝托孤,蜀汉命运送卧龙。卧龙一心只为蜀,两表一对现真情。一篇《出师表》诉出对蜀的忠诚。信心满满兴汉室,却遇阿斗无才能。孔明灯续命,为什么?为汉,为蜀,为报玄德三顾之情。却被魏言打翻,最后愿望也镂空。孔明啊,你忠诚,你向蜀,我崇敬你。忠诚的大臣是国存之根本,无悔的奉献体现出你的崇高。

  身处汉地惜蜀汉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怜蜀汉全部包揽,加上五虎上将之勇猛,却无法得天下。为什么?因为刘备之冲动,被火烧联营,七十万大军泡汤。也因阿斗之愚笨,不听孔明忠言。也因孔明之忠诚,玄德临终诉,阿斗如不行,丞相可登基。却由于诸葛的忠诚,最后希望也消亡。可怜同为汉人,看这结局又恨又喜。恨蜀汉无天下,喜天下之太平。可能命该至此,吾也无力归天。只能感叹,只能惋惜。

  绵绵雨下想人生

  读完三国像经历了一遍人生,我为之感叹。品完三国,感触甚多。我学习到如何对朋友,像关羽一样有义。更学习到遇困境如何对待,要从容面对。一本浓重的三国包涵太多的情感,太多的人世沧桑,我为之感叹为之叹惋。叹惋吕布的痴情,这也告诉我一个道理。一个再怎么强大的人,进入红尘都会被伤害。作为一个将要上高中的我来说,不在踏入红尘,不然会有吕布那样的结局。

  三国才读拉百分之七点六的我都忍不住发表感叹,可见此书之迷人。读三国,品人生,思将来。

  三国中弥漫的不仅是天下的大势,更是人生的真谛。

本文论三国作文为美德网原创首发,欢迎转载但是请注明来源!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