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汽车做事天下(ID:asworld168)

中国现在已经是天下上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且连续十年汽车产销量高居天下第一,驾驶人也已达4亿多人,洗车做事领域也水涨船高,做事店铺有百万之多,创造市场代价有万亿多公民币。
但是,与繁荣的市场不对称的是,现今的汽车维修师们,其地位与报酬与民国期间比较起来,则相差太远了。

也曾风光过如今汽修师傅的威风去哪了 汽车知识

民国期间的汽车维修师们,可以说是威风得很呐!

一、民国时的汽车与汽车维肄业

中国的汽车维肄业自然是随着汽车的引进开始的,我们大致先容一下。

1、中国汽车的开端

1901年,第一辆入口汽车上岸上海,当时官拜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了谄媚慈禧,用1万两白银购进一辆第二代奔驰牌小轿车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贡礼送给了慈禧太后。
这辆车经专家鉴定为中国第一辆汽车。

有关中国第一辆汽车,还有另一种说法。
1901年,对理解汽车史的人来说是个值得关注的一年。
当时间隔装有内燃机的当代汽车于1886年降生德国已经15年了。

这一年,一位叫李恩时(Leinz)的匈牙利人携两辆美国制造的“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牌汽车自喷鼻香港运到了上海,开中国汽车风气之先。
现知,这是两辆玄色木质车身的汽车。
一辆是折叠式软篷车顶。
一辆是凉篷式车顶。
外表与当地的马车十分相似。
车上有两排座位,前两排为司机席,后排为搭客席。

木质车轮辐条,实心轮胎,另装有石油灯和手捏喇叭。
1902年1月30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开会决定向李恩时的汽车颁发临时牌照,答应上街行驶。
每月缴税金两银元。

一家名为levy洋行的法国珠宝首饰钟表行,总部在巴黎,1890年来上海开设分号。
1903年在上海创办“利威汽车行”,代理欧洲几家汽车制造厂的发卖业务。

大概在1915年,该汽车行被原“美汽车公司”的机器工程师、英国人雷登接办,在相称长的一段韶光里,成为上海发卖古迹最好的汽车代理商。
该公司紧张代理“奥斯汀”、“雪佛兰”等汽车。
1941年太平洋战役爆发后被日伪强占,抗降服利后规复,再后来,其95%的股权被华人收购,1949年后关闭。

民国期间上海已是“万国车”的天下了

其余,1914年美国人弗里德曼在上海创办中国汽车公司,代理“道济”等美国厂商的汽车,还在重庆、汉口、长沙等处设分公司。
太平洋战役爆发,重庆的分公司将美国的“道济”、“斯的匹克”等重型载重车运入中国,为中国抗日战役的胜利作出贡献。

民国期间的汽车紧张是入口汽车。
国产车曾经涌现抽芽,但很快短命了。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
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
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低廉甜头汽车的先河。

但很快,就在同年,““九一八事变”后,“民生汽车”被日本鬼子打劫。

2、民国期间的汽车价格

民国时,汽车是高档奢侈品。
玩儿得起的自然是外国使节、王侯将相、富商殷商、年夜班以及社会贤达之流。

汽车是不少社会名流和富绅最爱的玩具,当时,一辆汽车就能代表着富绅、名流们的身份和地位。

但民国期间的汽车价格实在太贵。
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比较就可以看出。

1923年,一部福特T型敞篷车的售价为2700块大洋。
1930年代上海的汽车均匀在2000——5000大洋。
这不是一样平常人家买得起的。

在1935年之前,中国最盛行的货币是各种银元,以下的数字也都是银元打算。

银元的购买力如何?根据《中国历代物价考述》,1929年上海的米价是每石19元,当时南方一石米为160市斤,也便是一块银元可换大米8.4斤。

2018年上海超市的普通大米3元1斤,以是粗略估计,1929年上海一块银元的购买力相称于本日的25元公民币。

而关于那个年代各阶层的收入,北大教授300元和图书馆校工每月8元的比拟广为人知。

教授们的月收入,从200元到600元不等。
而当时多数省份的县长月薪一样平常在160元至280元不等。
可见大学教授属于那个年代的高薪阶层。
但当时舆论仍认为,“在大学做一教授, 不如在政府做一技正或科长、司长。
”这无非是由于政府官员除了人为外,还有各种补贴收入,而且不易被拖欠人为。

大文豪鲁迅师长西席(当时鲁迅师长西席还曾任教诲部的科长)月薪300块大洋,相称于现在72万,算上其他收入,鲁迅的月收入已经超过百万。
1919年鲁迅师长西席在北京买了一套32间房“三进大四合院”,统共花了3675块大洋,相称于现在880万公民币。
也便是说,一辆车可以买一个四合院了。
以是,鲁迅师长西席也无力购买汽车,出行只能坐“黄包车”。

那个年代的中等阶层包括中学西席、状师、新闻、普通政府职员、工厂或银行业职员等,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诲,他们的人为收入大致也能坚持与其职业相称的体面生活。
上海的采访、编辑月薪在40~100元,中学西席月薪在40~80元,新式商店普通职员在20~60元。

某些行业的闇练技能工人人为水平与新闻、中学西席及商店店员附近,可以说靠近中等阶层,如印刷业、造船业闇练工人,均匀收入可以达到40元旁边。

而出卖体力的社会底层的收入则低到无法糊口,1930年复旦大学对上海的人力车夫进行了收入调查,54000名车夫的均匀月收入仅为10元旁边。
劳动密集性的家当如棉纺、缥丝、火柴等行业工人收入也和车夫类似。

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对江、浙、鲁、闽等八省小学西席生活状况的调查显示,其均匀月薪为16元,和工人阶级的均匀收入相称。

民国时,买车贵,用车也贵。

国学大师——"中国史当代化第一个奠基人"顾颉刚师长西席曾购买了一辆汽车,请了一个会开车的司机,一个月要支付对方20大洋,这还没算100大洋的汽油费。

以是,普通阶层人士根本不可能拥有车辆的。
不像我们现在,城市里社会各阶层都买得起小轿车。

3、民国期间的汽车数量

1903年上海只有5辆汽车,1908年就增加到了119辆,1912年猛增到1400辆。
据统计,到1934年,华界汽车保有量已经从2597辆上升到9710辆,占到全上海汽车保有量的将近半数。

据当年1月全国经济委员会对各大城市的汽车调查资料,全上海的汽车保有量为17039辆,为北京、天津的8倍多,南京、广州的12倍多,汉口的24倍。
到抗战前夕,上海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辆。
如果看中国全国,要到1993年才达到同等水平。

那个年代全天下又有多少汽车呢?

《东方杂志》1924年21卷1号刊有过统计:

据最近调查约计共14,347,468辆。
个中美国占83.8%,计12,364,377辆,而别的各国则合而计之,亦不过2,379,091而已。
兹将各洲汽车数以表示如下:

南北美洲…………13,078,297辆

(南美洲各国计713,902辆)

欧洲………………1,302,153辆

亚洲………………144,479辆

大洋洲……………147,189辆

非洲………………71,368辆。

由这些数据来看,那时候的汽车显然紧张集中在美国,竟然占了环球汽车总量的80%以上,亚洲的汽车数量共144,479辆,仅占百分之一点零几。

4、民国期间的汽车维肄业

只要有汽车就离不开售前和售后做事。
虽然当时由于汽车遍及率不高的缘故原由,导致汽车售前情形不是很好,但是数十年前的汽车售后做事就已经具备了当代化“4S”店的部份雏形,既卖车亦修车。

民国期间的汽车广告

当年的维修车间功能大抵和当代类似

民国期间的机修工位

从上图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在宽敞的修理厂房内停着十来辆待修的豪车,依稀还可辨认出停放着福特、别克、林肯、凯迪拉克、奔驰等环球有名品牌。

中国的汽车做事店铺和遍地所的汽车拥有量有关,紧张集中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和武汉等大城市。
其他地方就很少了。

但有一个地方特殊值得一提。

在偏远的西南地区——成都,民国时就曾经有一条著名的汽修一条街。

那时的汽车修理与汽车配件的供给,都是在汽修厂里一次性完成,况且,那时的汽车配件供给和采购是一件非常重大或难以得到的主要物资。
在民国期间,当时成都人的影象之中,棉花街是何等主要的汽修一条街。
  

在民国期间,棉花街形成了成都汽修一条街,但它却并不是成都第一家汽修厂的始发地。

民国18年(1929年),也便是成都在四川开先河有了汽车运输业之后的第三年,原成灌马路长途汽车公司和成都华达汽车公司的技师郑悦亭和段津一,他俩慧眼创造,马路局和民营汽车公司们无力办理自身车辆的装置修理,于是集资400元,在成都青石桥租赁铺面,筹办汽车修理业务并选吉日,于民国18年(1929年)8月18日正式开办,给公司取名为“西方汽车装修公司”。

郑悦亭和段津一年夜胆创办成都乃至四川第一家汽修厂,也是他俩应有的底气和本事。
早在民国15年(1926年),成灌马路长途汽车公司和成都华达公司派人同赴上海,向美商怡昌洋行定购福特汽车底盘时,洋行就推举两人担当此批车辆的技能职员,便于车辆入川后的底盘装置和维修。

有这样一段经历,经由三年修车技能积累,郑悦亭和段津一在汽修方面有了大量的实践履历。
  

西方汽车装修公司开业了,郑悦亭任经理,段津一任机务主管,并另雇员工三人,分别担当司帐、采办、司库等职。
公司开业后,规模虽小,却修车技能一流,业务十分茂盛,颇受当时成都地区汽车同行的欢迎,公司有名度迅速传播。
由于郑、段两人修车业务精通,也惊动了外资汽车经销商。

成都为什么是全国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在民国期间就已经表现出了它的消费意识和强劲购买力。

而精典汽服在成都地区能一家公司拥有几十家直营店铺和百多家加盟连锁店,能够称霸一方,也是可以追寻渊源的。

二、民国维修师的美好日子

民国期间是维修师的高光时候,威风的紧!

汽车是舶来品,零部件也是舶来品,维修技能更是学自西方;汽车价格贵,维修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维修师的收入也就高。

那时候,一条全新的邓禄普轮胎售价50块大洋,改换一个普通的化油器须要花费70块大洋,维修汽车上的电气设备则常日要花100块大洋旁边。

民国期间的汽车修理工地位确实相称高:一件白衬衫,优雅地喝着咖啡,闇练地用刀叉品尝高档西餐,学习全英文版教材,这便是民国期间汽车修理工时尚生活的写照。

除了汽修专业,民国期间修车工的私人生活也非常丰富:大背头、定制西装、皮夹克、咖啡厅、舞厅......这统统都来源于他们可不雅观的收入。

比如,国民党大员陈诚的福特汽车大修,一次就须要一根金条,这个价格足以让本日的汽修厂老板们咋舌。

民国期间的维修工

抗战期间,随着汽车数量的大增,修车工逐渐成为一门很时尚的职业,并且还与当时军政要员称兄道弟,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

当时,“福特汽车做事工场”就设于重庆。
它由乔氏家族经营,在西南地区乃至全首都赫赫有名,工场内的演习方法和工具至今仍在沿用。

民国时维修师们不仅威风,切实其实便是豪横。
离开大城市,汽修店更是无处找,爱修不修。
“离了这个村落,还真没这个店。
”乃至油都没地儿加。

但他们确实有威风、豪横的资格。

当时的富绅最爱的品牌是福特、雪佛兰、别克、林肯、凯迪拉克、奔驰等,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兵还带来了最时髦的威利斯美式军用吉普。
而当时要成为一名修车工必须利用汽车模型来反复练习,定期不雅观看幻灯片和传授教化电影,会阅读全英文版教材。
以是,不会英文你还成不了维修师。
不然,你连配件名都不认识,如何修车?

那时候,由于技能增援在国外,以是维修师必须什么都能修理,技能要绝对过硬,才能立足于世。

当时的维修清单

当时全英文的汽车维修手册

与民国的技师比较,现在的技师们,我们有威风的资格吗?有人说,我们这行是被自己做低的,彷佛没毛病。

汽车已进入平凡家庭,不再奇异,技师也不再被高看,但作为技能行业,技师的地位须要重塑,行业要做上去、价格要涨上去、地位要提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