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衷蒙学堂创办于1900年,创办者是当时宁波商团的领袖人物叶澄衷。

市价清末,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出逃,举国动荡不安。
只管买卖做得很大,叶澄衷却主见“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

专访余世存×胡赳赳百年语文第一书为何经久弥新 汽车知识

(要振兴国家,先得办教诲)

,以是,他在本日的上海虹口区张家湾捐地三十余亩、白银十万两,创办了澄衷蒙学堂。
这是上海第一所由国人开办的班级授课制学校。

叶澄衷(1840-1899),原名叶成忠,浙江省宁波府镇海县庄市人,清末成本家,宁波商帮的先驱和领袖。
时美孚石油公司以优惠条件委他经销美孚火油,成本益厚,相继在上海及各大商埠开设新顺记、南顺记、义昌成记、北顺记平分号18所,时称“五金大王”。
1899年,病重时决定捐钱、捐地,兴建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即后来的澄衷蒙学堂(后改名澄衷中学),他本人于当年11月逝世。

学堂第一任校长刘树屏,亲自为学生编修了一套识字教材《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此公后来还当过南洋公学

(今上海交通大学)

的校长。
刘树屏虽是进士出身,却非常重视新式教诲。
他编修的这套书,不但是教孩子们认得几个字,而是既保留了传统文化中做人干事的道理,也融入了当代社会的科学知识,涵盖了措辞、自然、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内容,称得上“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

这套书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它初版于1901年,全书四卷共八册,选取汉字3291个,绘制插图762幅。
出版两年之内就加印十次,迅速成为全国通畅的小学教材,几十年间风行海内,成为胡适、丰子恺、梁漱溟等一代精英的启蒙教材。
其精神传承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共和国教科书》(1912年)《国民字课图说》(1915年),可谓近当代中国语文教材的典范。

近年来,这套书被学者余世存和胡赳赳重新系统修订,将原版中存在的数百处讹误逐一核实、更正,并互助撰了两本精讲导读书——《汉字百讲》和《中国字说》,以《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精讲复刻版》为书名在近期重新出版。
两本导读从《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中选取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汉字,从字源、衍生义到与之干系的典故逐字加以讲解,力争让读者能由此理解传统中国人的天下不雅观,拥有更宏阔的文化背景知识。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清)刘树屏编撰,(清)吴子城绘,余世存、胡赳赳主编,浙江公民出版社,2020年4月

在剖析当放学生的汉字学习现状时,胡赳赳谈道,“由于有些家长对汉字学的认识不敷,以为孩子年事小,到了初高中语文自然就能学好,以导致孩子在语文启蒙阶段对汉字的学习也存于表面,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长,语文学习的难度加大,才创造学习语文这门学科并不是大略的,究其缘故原由,是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仅是认字组词,对字的含义,组词后的用义及意义并不理解。

这套书的特点,便是为每个汉字基本管理,找到它们的原来含义,从而让读者理解汉字当代意义背后更深层的历史意涵。
在此书新出之际,我们采访了两位主编余世存和胡赳赳。

余世存:墨客、学者,著有《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国话语》《老子传》《人间世:我们时期的精神状况》《家世》《大韶光:重新创造易经》《立人三部曲》《先知中国:中华文明轴心时期的伟大智者》《韶光之书:余世存说二十四节气》《微不雅观国学》等作品。

研究汉字,可以印证和把握人的性情与命运

新京报:家长该当若何给孩子挑选传统文化启蒙读物?能否推举几本比较经典的国学启蒙书本?

余世存: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很多,但传之久远的并不多,比如大家常常说到的,“三百千千”,便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还有《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以及高端一些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等。
我以为这些都是须要阅读的,当然,也要加入一些道家、佛家的东西,比如《道德经》《坛经》,等等。
不一定去世记硬背,但该当熟习它们。
家长也不应该有给孩子挑选的

胡赳赳:一些家长以为唐诗宋词代表着传统文化。
远远不是如此。
要往源头找。
我会推举《古诗十九首》《诗经》《楚辞》《论语》《大学》《中庸》《老子》《庄子》《史记》等。
先诵读,能看懂多少是多少,不强求。
这是生平会反复去读的著作,人生每个阶段的理解都不一样。

新京报:当下笔墨学的基本知识可谓是“学校不教、父母未学”的现状,能否给家长朋友们提一些实用的阅读建议?

余世存:这个问题很好,笔墨学的知识确实是“学校不教、父母未学”,以是,家长更该当把语文学习中的汉字研读当作一门技艺,入门越早越好。
通过对多少汉字的研读,会对笔墨学有感性认识,更会对汉字本身的效用怀抱信心。
比如我常常说,中国人的名字本身具有能量、信息,供一个人研读终生。
像屈原生平的写照跟他的名字——平、灵均等密切干系;陶渊明的生平跟他的名字——潜、元亮等密切干系;杜甫的生平,在坎坷中对历史真实承担里有着动人的壮美,他的名字是子美。

当下社会,各种类型的国学班再次火热。

我们普通人的生平,也多多少少地展开了名字本身具有的内涵,因此,研究汉字本身对我们的性情和命运特色都有一种印证和把握。
事实上,我们中国人无论从事什么专业或行业,都多多少少对自己名字的那几个汉字有过研读,我希望在这套书的带动下,我们对汉字的研读能更加自觉。
就像古人那样,真的借用一个或多少个汉字开悟,得到一个崭新的属于自己的天地。

胡赳赳:如果想建立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化自傲,想活得不那么俗气,就要勇于去阅读经典,儒家的“十三经”、道家的经典、禅宗的经典、宋明理学的经典,都是聪慧的来源,要每天读几页。
如朱熹所言,“唯有读书能变革气质”。

不通笔墨,何谈文学、文艺与文化?

新京报:《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是百余年前语文教材,你们主编这套书复刻版的初衷是什么?

余世存:由于这几年一个主要的文化征象是汉字热,关于汉字解读的书非常多,但是这些热和汉字解读中,还缺少文化大家的参与,缺少对汉字学有深入研究而后以浅白办法先容的作品。
我和胡赳赳师长西席主编这套书便是希望把这一经典还给大家,让大家知道汉字学的标杆,它既不猎奇、标新创新,又不晦涩,而是平实地沟通着历史和当下。

胡赳赳:当今的语文教材,由于利用的是简体字,不免和传统是相对割裂的。
和传统的割裂除了表示在“简繁之争”外,还表示在对一个字的来龙去脉并不知情。
这套书规复了一个字的元气,见告大家一个字是怎么来的,最初的用法是什么,引申义又是什么。
如“天”字,新华字典说是“比地高的地方”,而此书则说“圣高无上曰天”,有对天的精神性理解,高下立判。

主编这套书的初衷便是:第一,要让家长和孩子知道有这样一套书的存在,而且是可以读懂的;第二,并非随着时期发展,文化就进步了,它有可能是退化的;第三,这套书是可以传家的,具有收藏功能,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使得文脉不断。

新京报:在当代汉字环境中,这套书的读者定位是若何的?你们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套书,收成什么?

余世存:我希望这套书的读者是家长和孩子。
家长们通过这套书,能判断市场上书的利害;孩子们读这套书,能够进入笔墨学的殿堂。
最主要的,亲子阅读,使大家对汉字文化的效用有一定的感知。
我常常说,汉字里有医学、有生理学、有社会学、有哲学,通过对多少汉字的感悟,会使自己得到一个撬动人生地球的支点。

当代社会的家长把语文教诲基本上都托给了学校,这是不对的。
我记得以前的家长孩子之间有书信、有诗词唱和、有对对子一类的笔墨游戏。
比如,当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大家在自传中说,他小时候跟父亲到亲戚家做客,由于他表现得比亲戚家的孩子精良,大人表扬时他很得意。
在回家路上过一座桥时,父亲问他,“桥”字怎么写,如果把木字旁改成马字旁念什么字,是什么意思,他也回答得极为顺利,父亲握着他的手问他,那么昨天在亲戚家你的表现里有没有这个字,他一下子以为很羞愧。
父亲温和、丝毫没有责备他,但这样的互换让他一下子终年夜了一大截。
这类例子非常多,语文教诲、汉字教诲最易于沟通大家,最易于启迪心智。
我们常常说,措辞是存在的家园,这部书便是一座既传统又当代的园林,值得我们在个中乐不思蜀。

书中内页。

胡赳赳:我希望把这套书推举给90后家长,如果90后的家长能够跟孩子之间进行亲子阅读的话,那这套书就成了一个载体,一个桥梁,能够让文脉的喷鼻香火接续下去。
条件是90后家长要自己阅读,有了心得后,讲给孩子听。
一个好的建议是每天翻阅一个字,把一个字的意思弄通,然后教给孩子。

我希望读者能够通过这套书感想熏染汉字的魅力,并且能够进一步精读。
你想,1901年的这套书,被称为“百年语文第一书”,它为何能流传至今,脱销不衰,便是由于笔墨的魅力。
文学、文化都是建立在笔墨根本之上,不通笔墨,便是奢谈文学、文艺、文化。
如果我们想迎来中国的文艺复兴,笔墨这一关是首先要过的,否则便只是空中楼阁。

新京报:市场上同类书很多,你们主编的这套复刻版有什么特点?

余世存:复刻版本身的完善就不用说了,单是《汉字百讲》和《中国字说》,是一样平常书所没有的。
这两个小册子为大家供应了汉字学的根本框架,也供应了一个读字解字的方法。
比如胡赳赳师长西席多年研究汉字,他在这里面写的汉字百讲,就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方法论,我们读他讲解的汉字比拟复刻版,就能够理解汉字学的传承性。

胡赳赳:这是迄今为止修复最精良的版本。
也是唯一配套有两本辅导教材的书。
《中国字说》讲解了根本的笔墨学知识;《汉字百讲》选取了一百个最根本的汉字进行了通释。
其余从设计和装帧上,也是最符合当代人审美特点的。
我们请了连续八届荣获中国最美图书的设计师张志奇操刀设计。
他下了很多苦功,出来后我们都很喜好。
因此我以为许多家长一定也会爱不释手。
作为这套书重版的当代发掘人和修复者,这也是最为我个人认可的版本。

胡赳赳:《赳赳说字》主讲人,曾任《新周刊》总主笔,出版有随笔集、评论集、诗集等著作多种,现为多家机构文化顾问。
家学渊源深厚,其曾祖父为新儒家代表人物熊十力的学生、大儒马一浮的随侍弟子,伴传奇式的“复性书院”达十年之久。
2014年开始主持修复《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近年来,致力于汉字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从汉字源头得到中国人的思想和人格

新京报:《澄衷蒙学堂字课图书》精讲复刻版该当怎么读?特殊是怎么进行亲子阅读?

余世存:精讲复刻版的读法我在序里涉及了一些,它是个小百科全书,不必一下子从头读到尾,可以就有兴趣的来读,可以分类来读,当然,无论哪种读法,要熟习传统汉字学的入门方法。
我特殊希望读者能够就这套书进行亲子阅读,家长要读,要动手动脚地读,跟孩子一起做汉字卡片,跟孩子分享对个别汉字的独特感悟。
只有这样,汉字才像一颗颗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

我在前面举了传统父子之间通过书信、诗词、汉字互换的故事,实在还有一个方面,很多人没有把稳到,对汉字的深入研读是本色教诲或说人格教诲的捷径。
我们现在的孩子太薄弱,经不起打击、挫折、说教,如果能够把汉字的哲学、社会学、生理学内容挖掘出来,会让孩子们得到坚韧的心智和人格力量。

书中内页。

胡赳赳:这套书的构图是采取的九宫格,图文并茂。
通书是由当时的书法家唐驼手写。
绘图由署名吴子城的绘者所画,有着点石斋画报的风格,白描加上透视,具有书法和美学的审美特点。

个中,每个字有深浅含义两格的通栏。
小学三年级以前,看浅义的通栏。
四到六年级,看深义的通栏。
当年胡适他们便是这样学习的。
小学毕业,能认三千多个汉字。
他们也因此打下了古文功底。
我建议每天看一个字的释义。
不用贪多求快。
养成“日拱一卒”的习气,一定会“功不唐捐”。
最好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学习、领会。
家长讲给孩子听,然后相互谈论。
韶光长了,自会有心得。

新京报:2019年秋季开始,语文教材统一利用部编版教材,语文的学习难度增强,你对学生利用此书有什么建议?

余世存:我建议在阅读的同时,还制作干系的调查报告,比如说本套书中对亲友名字的阐明有哪些?本套书中对时空汉字的阐明内容有何特色?本套书中提到的国家在当代的演化有什么?等等。

胡赳赳:语文一贯在教改,其目的自然是对现在的教诲理念不满。
一来是应试教诲造就出来的孩子,的确思维能力比较平庸;二来是批量化教诲出来的学生大同小异,千人一壁,没有可辨识性。
以是,语文教诲最主要的是增加孩子们思维上的演习。
让思维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充满文化自傲。
而这个中有主要的一块内容是对古典文化的接管,使之具有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人格理念。
这是一个打根本的过程,接管“体”才能转化为“用”。

如果眼力再放长远一点,像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就开有“环球核心课程”,大学本科中的前两年都是在导师辅导下阅读经典。
个中“东方文化核心课程”便是针对中国的古典与经典阅读。
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在根本教诲期间就完成一个“经典化接管”的过程,你想,他在环球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一定会不一样的。

书中内页。

而如果要阅读中国的既有经典思想,一个最主要的领域便是“识字课”,也便是小学课。
没有小学课的支撑,读经典可以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一块在我们的学科培植上,一贯是个盲区。
以是,一些有识见的语文老师早就开始动手学习“汉字文化”。
通过自学自修的办法,也通报给他们的学生。
谁最先建立起这样的意识与思维,谁就能在学习布局上领先一步。

语文难度的增加,并不可怕。
由于语文紧张依赖的是大量阅读以及写作演习。
而阅读和写作,是对人思维最好的演习办法。
让思维变得宽容、理性、多元、容纳异见,这才是语文的目的。
而通过对“字根文化”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造字时的诸多聪慧。
一字一聪慧,字中有乾坤。
为什么中国可以产生象形笔墨?为什么指事可以填补象形的不敷?为什么会意字与形声字会成为造字的质的飞跃?这些知识,在这套书的《中国字说》中都有涉及。

新京报:这套书对当前的语文教材是否有补充浸染?

余世存:当前的语文教材有一个主要特点,便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
放眼汉字文化史,这套书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可以为学生打下深厚的语感根本。
有一个朋友说,有新华字典、当代汉语词典的家庭和学子,如能再拥有这套《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会大不一样。
由于新华字典等已经形成了某种威信和标准,但这套书摈弃了绝对性,有一种平实、开放的精神,有一种参与的精神,如果一个人查了新华字典,再参照这套书,会对汉字的演化产生参与的兴趣。
我以为这个朋友说得有道理,用来说它跟语文教材的关系,也是如此。

书中内页。

胡赳赳:当今语文教材的确须要在“汉字文化”上补其不敷,而这套书可以说供应了一个完备的方案。
通过大略解析一个字在“说文解字”中的含义,从而领会一个字其字根的含义,当知道一个字的初始意思后,再去理解其引申意,就会好很多。
比如说“东南西北”,东最初是指行囊,后引申为方位;南是指钟,南方有雅音,故引申为南方;西是指鸟巢,夕阳西下,倦鸟归巢,故引申为西方;北是二人相背,北通背,引申为北方。

当一个孩子理解了这些知识后,会增加对神秘汉字的浓厚兴趣。
也使得他们的语文知识为更加稳定。
长此以往,沟通先人、会通汉字、析通古今,也不是难事。

撰文 赵秀彦

编辑 徐伟

校正 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