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到《金瓶梅》,潘金莲的形象已流传了几百年,险些成为“荡妇”、“坏女人”的标签,以往的戏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基本上也因此此为主题来表现。
粤剧《金莲》则别出心裁,别开生面,将已经固定化观点化的潘金莲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女人,深度挖掘出她在封闭压抑环境中情绪、希望的人性化的普世性,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更加真实的潘金莲形象,表达呈现代的人性理念。

该剧构造呈现的是潘金莲的一场梦。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潘金莲做好了一桌酒菜,等待武松归来。
叔嫂相处一月,潘金莲从暗流涌动到激情难抑,准备在今晚对武松倾述衷肠。
久等武松不归,潘金莲困倦之下进入梦乡……

小剧场大年夜码头|我的梦中人儿你在何处不雅观小剧场粤剧金莲  第1张

接下来的梦境进入演出主体,交待以下情节:潘金莲被父亲卖给张大户为婢女,张大户要霸占她,潘金莲宁去世不从,激烈反抗。
出于报复,张大户将潘金莲送给了侏儒武大郎为妻。
这不是潘金莲空想的婚姻,因此当武大郎的兄弟、打虎英雄武松来到后,点燃了潘金莲压抑已久的对婚姻的空想和激情,对武松的生活倍加照顾,还为武松缝补衣裳。
武松感激之下也以礼相待,并赠予嫂嫂红丝缎。
潘金莲误以为武松也对自己有分外感情,终于对武松表达真情,武松吃惊之下予以回绝,潘金莲羞愧难当,欲一去世了之。
武松劝阻不成,情为所动,终于接管了潘金莲的感情。
在与潘金莲欢愉后幡然觉醒,觉得愧对兄长,于是自尽——潘金莲惊吓之下,溘然梦醒!
……

须要解释的是,以上梦境情节因此意识流办法交叉呈现,因此如果剧名改为《金莲一梦》也未尝不可。

演出是在长江戏院的黑匣子,一百几十个座位,沉浸式舞台和演出区域,演员与不雅观众险些是面对面身近身,演出与戏院气氛融为一体。
演出开始前,舞台正面的大屏幕上呈现的是社会各色人等对以往潘金莲形象的理解和评价,为演出营造出分外的“审判”气氛,然后演出正式开始。
舞台灯光简洁明了,基本是红、白、暗,根据剧情交叉变革。
舞台大屏幕也应时进行切换调度,灵巧而又恰到好处。
除了两位主演,其他角色基本带面具上场,聚焦点集中。

除了立意新颖与时俱进,该剧在音乐上的创新尤具特色。
中国戏曲大致可分为三类:以昆曲、戏班戏等为代表的曲牌体;以秦腔、豫剧、京剧等为代表的板腔体(包含梆子戏);还有便是多声腔剧种(曲牌体、板腔体等兼容),粤剧属于第三类——多声腔剧种。
多声腔剧种的长处在于兼容并蓄,普通点说,只要有利于本剧的,都可以拿来引用、领悟。
比如,粤剧的唱腔音乐与广东民间音乐和港台盛行歌曲,就有些像意大利歌剧与拿波里民歌的关系。
这次《金莲》又进了一步,他们选用了当年上海“歌仙”陈歌辛的代表作《梦中人》,作为剧中的主题音乐,多次涌现、循坏、变奏,特殊是在金莲紧张唱段上,听来尤其感到契合、亲切、冲动。
可以说,这是《金莲》在音乐上最大的成功之处。
请听原歌的歌词:“月色那样模糊,大地茏上烟雾,我的梦中人的人儿,你在何处?……活在没有爱的人间,过一日彷佛过一年。
……”这与潘金莲的梦不是太契合太领悟了吗?几百年前被压抑的女性与当代盛行歌曲无缝穿越相拥,真是太奇妙了。
关键是,《金莲》引用“梦中人”,不仅符合人物剧情,而且不失落粤剧韵味——换句话说,粤剧《金莲》该当便是这样唱的。

在既保持粤剧传统内核又有所创新上,《金莲》在音乐上中西结合,伴奏乐队中既有传统民乐与打击乐器,又融入弦乐四重奏与钢琴,这样既担保了唱腔的旋律性和粤剧韵味,又增加了戏剧性力度与厚度,更有利于陪衬、表达、渲染人物的内心天下,更令粤剧音乐呈现出一种当代性。
粤剧紧张盛行于中国南方和港澳台以及东南亚、外洋华人群体,因此它音乐上的开放性更明显,《金莲》在这方面的探索和考试测验就显得更为主要。

当然,《金莲》的成功,离不开两位主演。
著名粤剧演出艺术家、梅花奖得主蒋文端形象标致,演出细腻,演唱柔情万种,声情并茂,楚楚动人,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崭新的潘金莲。
演到激情处,她乃至眼含热泪,动听肺腑。
由李伟骢扮演的武松,英武英气而又不失落人性化,不同于以往戏曲舞台上观点化武松(剧本对此也有帮助)。
他一人还扮演了剧中的张大户和武大郎,角色的反差很大,各如其貌,可塑性强。

末了说一下剧名,也有其妙。
取名《金莲》,主创职员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有别于其他同名戏曲《潘金莲》;二是“金莲”让人遐想到“三寸金莲”,众所周知,从宋朝开始对女子裹脚的习俗,不仅是对其肉体上的残酷摧残,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束缚,因此粤剧《金莲》是潘金莲悲剧命运的象征;三是,《金莲》对潘金莲这一形象给予一种全新的诠释,显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可能也考虑到一样平常民众的接管和理解须要一种循规蹈矩。
剧名《金莲》,既可以说是潘金莲,也可以泛指其他与此有相同命运的女子。
实在,在传统戏曲《潘金莲》中,比如昆曲,剧情在前面部分还是按照传统在演,到剧尾武松要杀潘金莲时,潘金莲终于吐露真情,她唱到:嫁给武大郎并非自己所愿,见到你打虎英雄武松,我才动了真情,没想到你粗鲁地对待我。
西门庆虽然不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他怜喷鼻香惜玉懂女人。
我是个有血有肉的女人,才投入他的怀抱。
(唱词大意)只管武松末了还是杀了潘金莲,但潘金莲临去世前的这一番表白,足以令人对她悲剧命运产生同情。
此番粤剧《金莲》,更是对潘金莲这一女性形象的“大反转”,不过它还是把稳到了分寸感,这也是为什么整部戏只写了潘金莲的一场梦。

演出尾声,舞台大屏幕上,穿着戏服的潘金莲穿越来到当今人间的繁华大街,各色人等行色匆匆,没人把稳到孤独一旁的潘金莲,令人遐想无限……

作者:任海杰

编辑:王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