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
广东建陶业“煤改气”为何“气不顺”
燃料“一刀切”、气价偏高、供气不畅影响家当链安全
利华陶瓷有限公司人走楼空,门口贴着法院的破产重组决定书。本报刘宏宇摄
陶瓷是中国传统上风家当。虽然英文China(中国)与china(陶瓷)尚有同形异源的考据之争,但陶瓷作为中国与天下对话的国家名片则口碑载道。
“天下陶瓷看中国,中国陶瓷看佛山。”作为我国乃至环球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广东佛山陶瓷行业年产值逾800亿元,产量占全国1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近四成。
近期在广东佛山、清远、肇庆等建陶主产区调研创造,浩瀚陶企或因“煤改气”期限将至倍感压力,或被气源保障、气价颠簸等难题折腾得“气喘吁吁”。只管陶瓷行业“煤改气”不能“一刀切”的呼声日益飞腾,但各地层层加码、强力推进的做法仍势头不减。
今年6月以来,清远、肇庆等地接连发生天然气断供事宜,造成数十家企业丢失严重,威胁陶瓷家当链安全。
“煤改气”,为何总是“气不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以及加大“六稳”“六保”事情力度的大背景下,如何化危为机,以变应变,畅通家当循环,掩护家当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已成为前述这些陶瓷产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必答题。
天然气接连断供 众陶企丢失惨重
6月27日,清远禾云镇云龙工业园发生天然气断供事宜,持续一天多韶光,使企业生产中断,丢失惨重。据清远市陶瓷企业协会先容,该园区现有50条生产线,今年春节后复产的生产线,全部利用天然气作为生产燃料。
由于清远正茂燃气有限公司溘然停滞供应液化天然气(LNG),园区内天域、宝仕马、强标等11家陶瓷企业被迫停产,36条生产线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企业产品降级或报废、窑炉锟棒断裂,直接经济丢失达880多万元。
以广东昊晟陶瓷有限公司为例,有6条生产线在这次断供事宜中受损,包括烂砖丢失、锟棒断裂、重新升温用气用度、耽误交货违约金等,丢失超过195万元。
对此,正茂燃气有限公司阐明称,因第三方施工打穿管道造成断气,目前正与对方打官司,将依法厘清任务再予以赔偿。
7月12日,清远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天然气门站发生断气事件,造成源潭陶瓷工业园10家陶企、58条生产线停产,丢失巨大。
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称,断气缘故原由系上游设备发生故障,已按企业丢失补回相应用度。但当地多家陶瓷企业反响,天然气频频断供的背后,或与管网设备超负荷运行有关。
清远市清新区工业园区企业协会秘书长苏淑雯透露,事件发生前一天,这个天然气门站日供宇量为111万立方米,超过安全供气能力10%以上;如果园区陶企满负荷运行,管道气需求量将达150万立方米,供应缺口较大。园区企业已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尽快落实天然气安全管理,杜绝超负荷供气征象。
7月6日,肇庆市高要禄步工业园发生停气事宜,四天后才规复天然气供应,数十条生产线受到影响。据业内人士透露,有陶企疑惑系管道漏气所致,但燃气公司对别传播宣传是管道检修。
目前,清远、肇庆两市有近300条陶瓷生产线完成改造,天然气需求量急剧增加,但供应渠道单一,已经超过管道、门站设备的安全承压能力,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相形之下,佛山市尚有217条陶瓷生产线未完成改造。佛燃能源集团株式会社表示,已与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和广东大鹏等上游供应商签订购销条约,足以知足新增用气需求。目前,该公司正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培植,确保9月尾前将管线铺设到位。
只管佛燃能源信心满满,佛山浩瀚陶企仍心坎不安,担心清远断气事宜重演。佛山陶瓷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潘勇文剖析,按佛山产区前述待改造生产线测算,需新增用宇量17.9亿m3,而佛燃能源2019年财报显示,其天然气供应量仅22.49亿m3,不知能否“吃得消”?
显而易见,气源“卡脖子”已成为建陶企业的心病。尤其是气源紧张的供暖季,特许经营的燃气公司,每每价格说涨就涨,“一言不合就断气”,陶企处于十分弱势被动的地位。
众陶企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8月26日,清远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向当地陶瓷企业协会发送征询函,称9月份将停气进行管道检修,检修作业时限为6小时。征询函还特殊申明:“在我司大型LNG应急气源储备站没有培植前,暂不具备停气期间的保供条件。”至于陶企断供后生产如何组织,丢失谁来卖力,则再无下文了。
环保提倡高标准 燃料不应“一刀切”
今年以来,广东多个陶瓷产区发出“煤改气”加码旗子暗记,对未能按时完成的陶企将作停产处理。佛山哀求所有陶企年底完成天然气改造并通过验收;清远市清城区陶企开年后接到关照,“必须利用天然气才能点火”;肇庆市高要区强调“未利用天然气生产的陶企,一律不能复产”;恩平市明确,今年9月尾前全面完成“煤改气”。
佛山市陶瓷行业已恢复活产,但部分陶企因“煤改气”不敢复产。按照年初市里确定9月30日前完成“煤改气”的韶光表,企业不可能才开工几个月,又停下来进行改造。
“虽然大家都希望早点复产,但利用天然气烧制普通瓷砖,基本上做一片亏一片。”一些陶企卖力人因担心气价不稳、供气不敷,迟迟不敢复工生产。
目前,肇庆市共有陶瓷企业63家、260条生产线。去年9月当地政府印发文件,哀求陶企限期完成“煤改气”或者志愿退出。个中操持履行关停退出的企业,就多达15家、55条生产线。受访的陶瓷企业代表纷纭反响,该文件“一刀切”方向明显,将导致陶企大片倒闭,带来失落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广东建陶企业及生产线数量均居全国之首,在新一轮家昔时夜洗牌中,当地建陶企业破产、倒闭征象较为突出。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有13家陶瓷企业倒闭或破产,并涌现从中小企业向大型陶瓷企业蔓延的势头。
以广东云浮新兴县英发陶瓷公司为例,历经六次拍卖,终极成交价6280万元。但该公司各种欠账达4亿元,有100多家供应商被“套牢”。
6月上旬,在佛山利华陶瓷有限公司看到大门紧锁,廊柱上破碎的瓷砖撒落一地。贴在大门上的法院破产重组决定书显示,共涉及债权人354人。
2019年,利华陶瓷被列入当地首批“雄鹰操持”和“拟保留的十家陶瓷企业”名单。该企业卖力人直言,“煤改气”是导致企业破产重组的主要缘故原由。
据理解,广东省自今年7月1日起,实行2019年发布的《陶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新标准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分别设定为30mg/m3、100mg/m3、20mg/m3,比现行国家标准还要严格许多。
作为全国最早履行24小时在线监测的产区,佛山陶企严格掌握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煤燃料的利用效率。蒙娜丽莎、新明珠等有名陶瓷企业,采取新工艺改造水煤气,达到利用天然气的同等水平,但综合本钱更低,且排放物限值远低于广东省标准。
有业内专家指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陶瓷行业的三大污染物,其排放紧张与生产工艺、环保管理技能和管理水平有关,与利用的燃料种类没有关系。这个专业论断,在蒙娜丽莎等陶企已通过比拟验证。
“环保提倡高标准,燃料不应‘一刀切’!
”一家陶瓷企业卖力人吐槽,煤制气已经达到超低排放,为啥非要逼迫利用天然气?蒙娜丽莎集团株式会社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张旗康等人认为,企业只要重视环保管理,就能够做到超低排放。
2019年,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拟补助2.22亿元资金,用于全省建筑陶瓷行业清洁能源改造。肇庆等地对今年1月尾前完成“煤改气”的陶企,每条生产线除省里专项资金补助50万元外,又分类进行奖补,最高数额为50万元。
然而,当地陶企彷佛并不买账——每条生产线均匀投入1.2亿元,改造用度不过80到100万元,但生产本钱与利用煤制气比较则赶过20%—25%。一条生产线仅窑炉部分,每年景本将增加1000多万元。
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剖析,从2004年至2014年,我国陶瓷砖产量连续10年快速增长;2015年至今,则陷入增长结束、逐年萎缩的下行通道,2020年疫情更是雪上加霜。数据显示,佛山市陶瓷行业近四年的总产值分别为:2016年1012亿元,2017年997亿元,2018年830亿元,2019年总产值824亿元。
潘勇文认为,2020年形势更为严厉,如佛山陶企全部改烧天然气,因承受不了本钱上升而停产倒闭的企业至少三分之一,产值将减少300亿元—400亿元,这还不包括家当链上游的陶瓷机器、化工色釉料、物流运输等配套家当。
气价高企威胁生存 陶企呼吁供气市场化
“我们被迫签署了天然气三方购销协议,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肇庆市一家陶瓷公司老板拿出一份《天然气三方购销协议》,不满地对新华逐日电讯说。
看到,协议明确:“甲方通过乙方向丙方供应天然气”,但丙方即陶企须按“操持”用气,提前将每月用气操持报送乙方,“如丙方因主不雅观缘故原由导致月条约量实行偏差超过10%,甲方有权对丙方后续月条约量进行调度,而毋需征得乙方或丙方赞许。”
“这份格式条约设置了诸多不平等条款,甲方高高在上,乙方态度强硬,不容协商。”这家陶企希望在用宇量、付款办法上灵巧一点,对方坚持一条不能变,不签条约就不供气。
调查创造,由于各地天然气价格不同,造成产区和企业间不公正竞争。目前清远、肇庆两地天然气价格在2.3-2.6元/m3之间,而佛山比这两个地方高16%旁边,比湖南、江西、山东等产区高约20%-22%。
纵然在佛山市,各区价格也分歧一,比如禅城区3.4-3.6元/m3,三水区3.65元/m3。
广东省多家陶瓷企业反响,燃气本钱上升危害陶瓷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在当前市场不景气,需求下滑的大环境下,靠提高产品价格来坚持利润率、消化用气本钱上升,显然并不现实。
“纵然按2.6元/m3的气价打算,每平方米瓷砖的燃气本钱为4.68元,比利用煤制气增加1.55元。”张旗康见告新华逐日电讯:“如果将蒙娜丽莎西樵生产基地改用天然气,一年统共要增加6300多万元的本钱,让企业实在害怕。”
“最大的压力就来自燃气”,广东永圣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永祖,举着2019年的财务报表对说:“我们肇庆的工厂全部‘煤改气’了,光改造就投进去两三千万元,燃料本钱直线上升,导致产品在市场中失落去竞争力。2019年白忙活了一年,分文未赚。”
5年前,是永圣陶瓷最风光的期间。那时,7条生产线全开,光工人就有1600多人;如今,老罗最多只敢开4条生产线,工人也少了一半。
“纵然加受骗局的补贴,企业都赚不到钱了。气价一旦再涨上去,我们中小企业将无法生存。”干了30多年陶瓷的罗永祖,自称这是他最困难的时候,“连续干挣不到钱,购买新设备投资巨大,迁往外省也看不到成功案例,进退两难”。
“由于广东气价颠簸大,清远产区遭了很多罪,不管你是用管道气还是LNG,价格都是燃气公司说了算。有的燃气公司一年逼迫陶瓷企业签7份条约,涨4次价格,纵然之前签了条约也一样。”广东天弼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友海呼吁,既然实行天然气,就该当担保气价透明,这样行业才能活得下去。
“目前,全国各地天然气价格差别很大,没有价格联动机制,会不会涉嫌垄断?谁来掩护天然气的价格体系?”除了气价颠簸和垄断外,尹虹更担心天然气供应量成潜在问题。
建筑陶瓷连续性24小时生产,运行期间不能断电断气。2013年,福建晋江172家建陶企业全部完成“煤改气”,但2014年因供气不敷部分陶企被迫停产;2017年,华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高邑,也发生过因“气荒”导致陶瓷企业大面积停产事宜。
部分陶企卖力人呼吁,各地推进“煤改气”环保管理,应尊重市场规律和生产实际,按照“以气定改”的哀求改造和安装设备。然而,包括广东在内,多地不许可陶企自建气化站和瓶组站,企业生产命脉完备节制在燃气公司手里。在气价难以掌握的情形下,“一刀切”履行“煤改气”,必将拉高企业生产本钱,危及家当链供应链安全。
“陶瓷家当链的上游供气必须市场化。”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先辉说,只要成本相当乃至略高,陶企对付“煤改气”也能接管,关键是上游不能变成“气老虎”,以“半市场经济”卡住行业的脖子。
其余,天然气质量也同样堪忧。近年来,个别陶瓷产区由于天然气供应量严重不敷,履行“错峰用气”,并从原来运送的一类气换成二类气。潘勇文说,由于二类气热值不稳定,燃烧后硫严重超标,不仅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还增加了陶企污染物管理本钱和难度。
畅通家当循环,确保家当链供应链安全
除了环保压力,部分国家对我国陶瓷的反倾销日益加剧、海内房地产市场遇冷等缘故原由,也给我国陶瓷业带来重重压力。最新海关数据表明,今年1至7月,我国建筑用陶瓷出口量678万吨,同比减少26.9%。
疫情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统筹推进税费减免、货币信贷、降落本钱、用工保障等政策,鼓励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但受环保、市场、运输等多方面制约,陶瓷行业面临严厉压力,燃料“一刀切”无异于“雪上加霜”。
全国人大代表、唯美集团董事长黄建平认为,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大规模推进“煤改气”“油改气”,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和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但作为制造业紧张清洁能源之一的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程度依旧不高,高气价制约了天然气在我国制造业中的推广,不利于提升制造业竞争力。
黄建平建议,要加快构建多气源竞争的供应体系,推进调峰气价的落地,建立区域天然气交易中央,来破除工业用天然气的系统编制机制障碍,让更多制造业企业能经济实惠地用上天然气,促进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最近几年,在佛山、淄博、夹江等多个建陶主产区调查创造,本来作为清洁能源改造手段的“煤改气”,却因政策“一刀切”变成了管理目标,而背离了排放达标该当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知识。
一些受访业内人士呼吁:政府部门的职责该当是逐步提高环保排放标准,而不必“一刀切”逼迫企业实行“煤改气”,要严格实行国家和省市的环保标准、守住底线、加强督查,把选择利用什么燃料的自主权交给企业,还给市场。
“‘煤改气’越改越生气,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尽快看到浩瀚陶企稳生产、稳就业的急迫欲望,让广东这一上风家当重新焕发生机。”广东多家陶业卖力人向反响。
事实上,地方政府也致力于帮助陶企渡过难关。今年来,为踏实做好“六保”“六稳”事情,佛山市环绕陶瓷等重点家当链、供应链,提出“建链、补链、强链、稳链、延链”,进一步提升家当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市级层面很同情企业,”佛山市政府的一位官员私下向透露,“陶瓷业是我们的传统支柱家当,从业职员超过10万人,疫情下又遭遇了多重困难,市里很看重谛听陶企的普遍呼声,从‘六稳’‘六保’的角度,也希望能给予足够韶光、分步骤履行‘煤改气’,但上面催得紧,有时也感到很无奈”。
7月9日,佛山市召开陶瓷行业清洁能源改造事情推进会,将全市陶瓷行业“煤改气”完成韶光延缓至12月31日,并许可企业自建LNG站,政府承诺陶瓷企业保障有气用,而且能够用得起。
只管佛山陶瓷行业“煤改气”的大限延迟三个月,浩瀚陶瓷企业并没有松一口气。“3个月的韶光还是太短”,佛山市一家陶瓷企业的卖力人见告,“今年能活下来已属不易,根本没有韶光和精力来进行升级改造。”
“企业仍旧担心气价不稳、供气不敷。佛山陶瓷行业天然气耗用量已经十分惊人,谁来担保不断气及生产稳定?”张旗康说,“如果无法担保不断供及生产稳定,清远事宜肯定还会再次发生”。
“陶瓷行业“煤改气”一刀切,还将对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寻衅。”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教授刘定平认为,目前,我国天然气入口已达50%-65%,远超过安全鉴戒线40%,国家能源计策也应考虑国际形势的不愿定性等成分。
刘定平提出,制订政策一定要科学、公道、客不雅观,因时制宜,宜煤则煤,宜气则气,做好天然气不敷的准备,保留煤制气装置。
肇庆市多家陶企建议由省政府统一牵头,调查理解全国各地的气价政策及气源供应情形,折衷处理全省各地“煤改气”的有关政策,避免区域化差异明显,造成不公正竞争。
“除了担心供宇量不敷,还担心供气价格与违约任务等问题。”佛山市设计联合会秘书长罗杰等业内人士建议,应开放天然气供应市场准入,冲破垄断壁垒,确保用气安全和供气稳定。同时,保障用户议价权和选择权,促进燃气公司提高管理和做事质量。
7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公民银行等4部委联合颁发关于做好2020年降本钱重点事情的关照,哀求完善科学合理用能管理,避免和纠正“一刀切”的去煤化政策。同时,辅导各地清理规范天然气管道收费,严格本钱监审,采纳高下游联动办法,尽可能降落非居民用气本钱。( 刘荒、刘宏宇)
任务编辑: 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