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列车飞驰在郑渝高铁

平顶山西站至方城站之间

河南最小的高铁站在南阳名字常被误解高铁还要绕着走看完才知不简单  第1张

人们很难把稳到

车窗外一闪而过的拐河北站

· 车 站 档 案 ·

拐河北站,郑渝高铁上的五等越行站,设有1个站台4条到发线,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拐河镇,从属于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南阳车务段统领。
目前,车站日均通过列车106趟。

一秒钟擦肩而过,是普通乘客和拐河北站最近的间隔。

这是一座高铁越行站,不办理客运,没有列车停靠。
但我们是专程上门的访客。

立秋刚过,暑热未消。
从方城站下了高铁连续出发,沿着波折乡道颠簸行驶一个多小时,才终于在一条上坡的小路尽头,看见其真容。

黛青色的山峦下,有一处不大的院落,围起两三幢白墙灰瓦的房舍和一座铁塔,确实不是传统印象中高铁站的样子容貌。

“我们这个地方不好找吧。
”站长崔亚伟期待多时,笑着推开了拐河北站紧闭的大门。

高铁,在拐河北站“拐了个弯”

初听“拐河北”站名,有人遐想:难道高铁经由这里后,要往河北省拐弯?这当然是一句玩笑。
拐河北站得名,因其地处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拐河镇以北。

现实中,高铁虽然不往河北省拐,但确实“拐了个弯”。

拐河北站斜对面的村落庄里,有一棵成长了千百年的黄楝树,属于省级保护树种。
为了保护古树,高铁建筑时变动了原设计方案,绕行而过。

“古树,是光阴留声机。
郑渝高铁暖心一拐,为李家村落留下了祖祖辈辈的‘根’。
”拐河镇中央学校西席刘文方在小镇生活30多年,高铁开通后,感慨地写下《郑渝高铁上的乡愁》。

如今,千年古树依然繁茂,树冠赶过铁路桥面数米,与拐河北站遥遥相望,见证着中国高铁的发达发展。

一直车,没乘客,越行站有何用?

站在车站的院子里,举头见山。
除了列车驶过的呼啸,偶尔会从下面的村落庄传来鸡鸣,拉着长调的“咯咯咯——”,显得更加空旷和安谧。

不售票,一直车,不发货,没乘客,这个“神秘”的越行站浸染是什么?

铁路术语“越行”,可以普通地理解为“超车”。
只不过,列车要超车,必须在车站内进行。
铁路车站险些都能实现列车越行,但越行站的建站选址用意更明确,讲求“量身定制”。
这也是为什么,越行站并不多见。

由于列车性子和做事功能不同,其运行速率和停车站次、韶光各有不同,为了最大程度发挥铁路线路运输能力,就须要在调度员统一指挥下,完成快车“超”慢车、站停车“让”直通车等操作,以确保铁路运输高效畅通。

拐河北站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唯一的高铁越行站。
这个建在群山深处的五等小站,还有一个主要功能——紧急情形下的应急处置。

方城县以北,秦岭余脉绵延20多公里,风光秀美的国家4A级景区——七峰山生态旅游区就坐落于此。
奇峰险要,是游客眼中的美景,却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寻衅。

郑渝高铁穿山越岭,从平顶山西站至方城站,不到20分钟韶光密集经由4座隧道,总长度11.5公里,最长的七峰山隧道5.2公里。
设在区间中部的越行站,就像公路上的应急车道,在关键时候起到主要浸染。

虽是小站,拐河北站肩负的任务一点不小。

每天,从天未明时动检车定时“开路”,到夜深时末了一班列车离场,拐河北站默默守护着100余趟高铁列车安全地“擦肩而过”。

四个人,四代人

从刚开站时起,拐河北站就只有4名职工,而且非常巧合地一贯是60后、70后、80后、90后四代人的组合。

站长崔亚伟,1965年出生,虽然是第二任的60后站长,却是隐蔽的“元老”,早在联调联试时就曾驻守车站合营。
崔站长年轻时拿下过单位的技能比武第一名,也管理过300多人的大站。
我们来的前一天,他刚在车站度过了59岁生日,明年就要退休。

站长 崔亚伟

他说,这里的生活很像曾经看过的一部日本电影,那个小站人更少,只有站长一人。
崔站长记不起片名,但如果没猜错,该当是1999年高仓健主演的经典老片《铁道员》,电影中的小站、群山、漫漫大雪、孤独坚守,令人印象深刻。

电影《铁道员》剧照

副站长张士贞,1970年出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开站元老”。
以前在宝丰站的30年,从上水工到运输组织员,经历过险些所有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干起来。
他常常参加技能比武获奖,最好的名次是全局第二。
他笑说,当初满怀期待地从普速站到高铁站上班,没想到来的是荒山野岭,用了大半年韶光才适应。

副站长 张士贞

后来,张士贞在院子里种下3棵果树,枣,山楂,无花果。
一晃快5年过去,当初的小树苗都挂了果,几颗泛红的枣子,尝起来脆甜。

应急值守员任浩亮,1981年出生,职业生涯的前20年在嘉峰站和汝州站度过。

应急值守员 任浩亮

和张士贞一样,任浩亮开站时就在,两个人也都爱研讨业务,常常帮带新来的年轻人。

几本业务书本做满了条记。

应急值守员李伟,1992年出生,在邓州站干了9年行调车和车站值班员,去年10月才来。
李伟是这里的第三任90后,前两任都通过竞聘考试走上了新岗位。
他还记得来这儿的第一个晚上辗转难眠,就一个动机:想回家。
现在,他的目标是随着身边的榜样好好学业务,争取在9月份单位举办的高铁职员技能竞赛中得到名次。

应急值守员 李伟

李伟篮球打得很好,去年南阳地区的单位联合举办职工运动会,队友们专程开车过来接他参赛。

2名应急值守员的床铺就设在行车室。

4名职工实施调班制,轮流上岗,每天2人在站值守。
应急值守员24小时在行车室盯控,管理职员卖力处理事务性事情,兼顾准备一日三餐。

一站,两人,三餐,四季,是小站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些分外“访客”

小站阔别人烟,没有公共交通,职工们高下班由通勤车接送。

通往拐河北站的小路。

但这里的“访客”却不少。
一听说还有蛇,我们就祈祷千万不要碰到。

张士贞说,现在好多了,刚来的时候蛇、虫、鼠、蚁很多。
有时候一关门,一指多长的蝎子、蜈蚣就躲在门后。
特殊到了晚上,小站的亮光吸引飞虫成群结队而来。

郑渝高铁开通近5年,一趟趟列车呼啸飞驰,小站职工们昼夜坚守。
每周二晚上,工务、电务、供电、通信、房建的作业职员,还利用凌晨“天窗”进行联合施工,保障区间设备举动步伐正常。

有了人气,分外的拜访逐渐变少。
不过,车站仍旧常备强效的蚊喷鼻香、蛇药等。

住在附近的小狗也常常“来访”,能闇练进出。

(来源:郑州铁路 版权归属原作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大河网】,仅代表作者不雅观点。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供应信息发布传播做事。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