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屋子与搬家
王成勇 陈云达
一、修屋子
俗话说,明坟暗屋基,坟打尖山,屋向山岸。农人认为,做好修房造屋、燕徙新居过程中的民俗文化事宜,有利于房东身体康健,万事茂盛,子孙成才。
一是建房前的选址。房东先请风海军长西席手持罗盘,定点选择堂屋中线的向山和背山位置。最好的风水宝地是房屋坐向左青龙高,右白虎低,前朱雀青,后玄武幽,门前侧200米外有堰塘或水库为福人吉地。一样平常人的屋基选择的是背风旭日、坐东向西、南北朝向、道路畅通、水源方便的位置。风海军长西席确定建房的位置后,房东根据家庭经济状况,给风海军长西席4、6、8、46.8、468、4680元等档次的现金及1包喷鼻香烟,寓意房屋建成后,一年四季顺利发财。
二是奠基下石。石工班组进场攒桩放线,开挖基槽,掌墨师要站在屋基中间烧喷鼻香叩头安神拜佛,屋基内外东西南北中口念吉语抛撒五谷杂粮后,在堂屋后壁墙下中间放线开挖的基槽内,焚喷鼻香蜡纸钱,抛撒五谷杂粮,将纸墨笔砚、铜钱硬币均匀摊平在基槽内,将已准备好的一块一尺见方、长度一米的主基石中间的圆点与中堂后壁至前大门基石中点和屋子向山背山同在一条直线上安顿奠基石,房东给石工掌墨师送上数量不等偶数顺发的红包。
三是在屋子四周安顿好基石。无论造土墙砖墙房,房东都要给土工或砖工掌墨师送上一个架板,给几位工匠各送1包喷鼻香烟。
四是抛粮大吉。土墙或砖墙落成封顶后,木工首选一根端直而粗实且无结疤的柏木作堂屋顶上的抬梁,在抬梁中间张贴一张滴满公鸡鲜血并写有“上梁大吉”4个大黑体字的大红纸。抬梁两头系上棕绳或麻绳,由4位木工各自站在堂屋旁边两边墙顶上,侧身将中梁拉至墙顶固定安装好后,由木工掌墨师,站在安装固定好了的中梁上亲自点燃鞭炮,端上早已准备好放有五谷杂粮、硬币、纸钱及房东妇人外家人送来的抛粮馒头或馍馍的撮箕,从堂屋中梁上的左端行至中梁中间转身面朝屋子东西南北中方向,在抛撒五谷杂粮、硬币、纸钱、馒头馍馍的同时,还要根据抛撒的方位口唱吉言:吉日祭梁,天地开张,鲁班在此,大吉大昌;一打东方财源广进似流水,二打南方文武德才做高官,三打西方福禄安康龟龄命,四打北方安然吉祥邻里和。中打庭院子孙满堂笑开颜。抛完粮后,房东给木工撑墨师奉送红包一个,每位木工师傅各送一包喷鼻香烟。在屯子建房抛粮结束后,凡是在住房培植期间,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房东都要视其客源的多少摆出九个碟子,十大碗,猪、牛、羊、鸡、鸭、鹅、鱼肉全上齐的宴席,宴客聚餐吃坝坝宴。
二、搬家
俗话说得好,吉地也要良辰催,新居入住集人气。在搬家过程中要按以下8个程序进行:
一是选好搬家的良辰吉日,常日选择水日,最好不选火日,搬家的吉日不要与家人的生肖属相相冲。搬家的时辰,最好是下午3点。
二是安定神位,供奉神佛。房东膜拜叩头作揖,在厨房灶台左侧张贴灶神神像,点蜡、烧喷鼻香、化纸钱、点油杯。在堂屋内后壁墙上安顿天地君亲师位神祖牌子。神祖牌子两边一副涵盖歌颂天地君亲师各路神仙的对联。神祖牌子下面,安顿已点燃的喷鼻香和蜡及纸钱,摆供果食品的神台。房东膜拜三叩首以示请神到新居,保佑家人福禄安康。
三是搬到新家的路线,从旧家搬到新家时,只管即便避开医院、教堂、寺院、大铁塔、义冢、坟地。
四是家具搬进新家前,房东手持点燃避邪的青喷鼻香,从堂屋左侧起沿着所有住房、厨房、圈舍、卫生间至堂屋右侧所有墙均喷鼻香薰一遍。
五是圈舍内,比较讲究的房东,在圈舍明显的墙上还要张贴六畜茂盛的图片,炒上一盘下酒菜放在猪食槽内,由房东主人与打猪食槽的石工,在猪圈内的猪食槽内抢吃下酒菜、饮酒,俗称扫槽,寓意房东今后喂养的畜生肯吃肯长。
六是搬家时忌孕妇参与。在搬入新家过程中,最好是不要孕妇目睹和参与。否则,对孕妇与参加搬家者都不利。
七是新建房屋床的摆放位置,在只管即便做到不安顿骑梁床的情形下,床铺应坐东向西安顿,枕头内按经济状况放13.8元、138元公民币,寓意一身发财,床铺上请一位属龙的人在床铺上躺一躺,寓意藏龙卧虎、龙凤呈祥。
八是在旧屋内将装满大米的米缸内装168元红包,搬到新居内将红包取出放到房东的钱包内,寓意一起发财。
这些习俗,不少至今存在。但建筑新居和搬入的新家,已从过去的土墙房、穿斗构造房变为砖混构造房、独栋洋房了。
居家、处世、聚餐、出门、旅行、庆吊民俗
王成勇 何思胜
一、居家
①长辈给的东西,晚辈要双手恭恭敬敬去接。
②和长辈一起走路,要走在长辈的身后,不要快步走在长辈前面。
③不要在长辈面前一直地走来走去。
④用饭时不叹气,用饭时不训斥晚辈。
二、处世
①自己家里的事,不要对家人以外的人鼓吹。
②和残疾人见面,要更加尊重他们的感想熏染。
③世上有很多生活艰辛的劳动者,这类人的便宜不要占。
④生活中一定要把稳避嫌,瓜田里不弯腰提鞋,李树下不举手整理帽子。
三、聚餐
①用饭时,大家要一起动筷子。
②用公共餐具不要用自己的私筷翻搅。
③用饭不要拌嘴巴,不要发出异响。
④客人没有吃完饭,主人不要先起身。
四、出门
①登山时不要大声呼叫,不要随便指划,不要大声喧哗。
②走路时不吸烟,不咀嚼东西,不唱歌。
③不站在路上永劫光交谈。
④一个人的时候不独自进入古庙,两个人的时候不靠近深井。
五、旅行
①出远门前一定要和亲友辞行,敬拜先人并告别双亲。
②从远方归来一定要拜见亲友,大略送去一些远方的土特产。
③去别的地方要知道当地的风土人情、风尚忌讳,不要违犯。
④进入闹市不要开快车,进入村落落一定要逐步行驶。
六、庆吊
①参加喜庆的事情不要说不吉利的话,不要面色丢脸,不要呜咽。
②参加葬礼不要笑。
③邻里有丧事,不在附近放声唱歌。
④葬礼上利用的徽章配饰,葬礼结束后立马摘掉,不要戴着去别处。
打春牛
刘仕龙
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蔼象变革、植物成长等自然征象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平分,并给每个平分取了专用名,这便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民谚科学地组合了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一首歌中每句除一两个字外,其他每一个字都代表一个节气。打春牛又叫鞭春牛,是立春时节开展的一项文化活动。
立春时,阳气上升,万物复苏,百草抽芽,大地逐渐变绿,泉水逐渐解冻,大自然也逐步显露出勃勃活气。“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是传统农业生产的规律。农人的口头禅说:“误了一年春,三年理不清。”《增广贤文》中:“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生平之计在于勤。”其意都是强调在一年的春季要为整年的事情打牢坚实的根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的习俗,解释农夫们从“立春”起就开始繁忙紧张的春耕生产。但是春耕劳作还要有帮人种田犁地的耕牛,牛儿仍沉浸在“冬眠”的甜睡之中,整天吃吃喝喝,优哉游哉,
“打春牛”民俗活动,常日在“立春”三日举办,即阳历仲春四日前后。
打春牛有六个项目:
(一)祭芒神
民间传说中的“芒神”“忙神”“牛王”,从神话学角度论证,便是牛的化身。在农业耕种技能掉队的期间,牛承担了种田犁地、推磨碾米、拉车的大量重活,农谚说:“家养一头牛,穿吃不用愁。”“二亩田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耕牛是个宝,田舍离不了。”古时还把爱护耕牛、不准虐待耕牛列入宗族规章、乡规民约,乃至列为法律法规。
打春牛活动开展之前,先要选一处山水俱佳的开阔地,建一个40平米的“芒神坛”,也叫“春牛坛”。再于土坛中心用土塑造一头雄壮的土牛。即是坝中筑坛,坛中塑牛,由土坛和土牛构成的春牛坛专供立春时祭芒神而用。坛的四周及进出口道路要宽平畅通,至少能容纳1000人在园地活动。
敬拜春牛所需用的祭器和红烛、喷鼻香、纸帛、火炮等要提前备好。为保障祭芒神(打春牛)活动的有序进行和圆满完成,要提前成立“恭祭芒神组织委员会”。
(二)喂牛食
农谚说,“要得粮食丰收,先要养好耕牛。”春耕时节,田舍人早就为牛准备了“牛醪醋”、胡豆、鸡蛋等营养饲料,以担保耕牛身体强壮,准备春耕。在打春牛活动现场,农人把自己家的牛儿牵到那里给牛喂食,给牛喂醪醋、胡豆、鸡蛋,喂之前还先给牛梳毛刮痒。民歌唱道:
一盆醪醋一瓢糠,牛儿吃了体格强。推磨碾米一直步,种田耕地跑趟趟。一筐鸡蛋圆又圆,牛儿吃了好种田。本日秋来多打谷,煮缸醪醴好过年。
(三)开春犁
“开春犁”,也是打春牛民俗活动之一,选面积较大的地和田、磨子、碾子、古式木车、杷子及水犁、旱犁、耙、车子、耙子,蒙眼筐、嘴笼子、纤绳、枷档子、牛草鞋、欠钩等牛耕工具。
在开始犁田、耕地、推磨、碾米、拉车等各项劳动作业时,要表示古时的作业及操作场景,并对每一件牛耕工具进行单独讲授,拿到影、音、笔墨结合的全视频记录资料,做年夜大好人、牛的操作演习并与开春犁民歌形成合营。
开春犁歌
走下田来唱支歌,田公田母你听着。
立春时到开犁耕,秋来要收万担谷。
清晨牵牛去种田,种田耕到田中间。
情妹打伞田边过,黄牛挨打多几鞭。
牛儿牛儿听我唱,推磨碾米不要忙。
大家做来大家享,我吃白米你吃糠。
(四)牛娃山歌
民间流传着许多牛娃山歌,那是我们的先人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的。山歌在发展中逐渐融汇到打春牛的民俗中,成为个中最具特色的活动。
看牛娃童谣
看牛娃儿出了门,骑在牛背唱几声。
牛儿一直哞哞叫,娃在牛背好愉快。
骑着牛儿上山坡,青草坡上牛儿多。
一个牛背一个娃,一个娃骑一头牛。
凌晨起来露水流,背了背篼赶条牛。
又要赶牛去吃草,又要割草来喂牛。
太阳出来乐陶陶,看牛娃儿上山梁。
黄牛上坡忙吃草,水牛滚水下堰塘。
(五)打春牛
打春牛是“春生文化”的主题活动,开始时由活动主持或主祭陪祭人先打前三鞭,打第一鞭唱:一鞭风调雨顺,打第二鞭唱:二鞭五谷丰产,打第三鞭唱:三鞭国泰民安。然后群众按排列顺序依次鞭打,合唱打春牛山歌,终极将一头土造春牛打得稀巴烂之后,围不雅观群众一拥而上争抢碎土抱去撒在自己的田地里,相传把春牛的土抛到田地内就能长出好的粮食。以是春牛土被众人一抢而光。
打春牛山歌
(用“闹山河”曲牌等打奏)
大红坝上春牛坛,春牛卧在坛上边。
今日立春鞭打你,催你奋蹄奔向前。
打春牛、正逢春,打是假来吓是真。
鞭儿唤你把梦醒,唤起牛儿忙春耕。
一棒打在春牛头,各处庄稼绿油油。
人勤牛快收成好,大仓满来小仓流。
一棒打在春牛肩,周身力气使不完。
胡豆鸡蛋来喂你,煮缸醪醋任你餐。
一棒打在牛儿尾,直朝前走不退却撤退。
种田犁地无怨悔,一身皮肉献人类。
(六)立春宴
立春宴是打春牛活动末了一个程序,由地方乡民或名姓宗族合办,也可由乡、村落、寺庙、宗族轮流承办。立春宴各具特色,有乡间传统的“九斗碗”“连中十”“十三花”“楼上楼”等。立春宴吃得丰富、愉快、快乐,一年就会百事顺畅、大吉大利。
打春牛民俗活动,让劳动群众亲自体验到“立春”的主要性,其文化意义表示冬末春至,寒冬已过,冰消雪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湖水澄澄,波光潋滟,红兰受露,杨柳轻曳,鱼跃池中,蝶舞花间,群妍争芳,百花吐艳,万物勃发,春意盎然,象征人们吉祥幸福、国家茂盛繁荣。
特殊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事情办公室
作者:王成勇 陈云达 何思胜 刘仕龙
供稿:盐亭县地方志办公室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