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云霄阁被誉为中国“比萨斜塔”

福建上杭云霄阁专属歌曲出圈填词人谈创作心路进程 休闲娱乐

云霄阁是上杭县中都镇田背村落的“镇村落之宝”,是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嘉靖1522至1566年间,属于外斜内正的建筑构造,无论从哪一个角度不雅观察,楼均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被誉为中国“比萨斜塔”,是客家建筑奇迹。

该阁占地近400平方米,塔身高20余米,底层供奉仙师菩萨、二层为不雅观音殿、三层为玄天帝殿、第四层为北帝祖师殿、第五层天后圣母殿、第六层为魁星点斗殿、第七层为钟鼓。
下三层为泥木构造,呈四方形,第三层起转八角形,全用木头架设,檩椽交错,构造精细。

刘新传先容说,由于村落口是低洼的河滩,先祖以为这片河滩会影响村落庄的茂盛发达,决定在河滩上建云霄阁。
由于地基是淤泥,无法建造高大的建筑,心灵手巧的客家工匠,创造性地利用松木桩打地基,就这样建起了云霄阁。
云霄阁之神奇,表示了古代先贤的聪慧和天地人和的理念,令人叹服。

游人打卡云霄阁

20年前,阁楼的牛皮鼓长毛被媒体关注

1995年以来,位于该阁二楼的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用牛皮做的鼓竟然长出了密密的长毛,此事被CCTV10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制作成了高下集片长为60分钟的《“鼓”惑民气》科学类记录片,于2006年5月尾播出。

央视宣布截图

随后,央视科教频道《科技博览》播出了10分钟的节目《鼓上真的能长毛吗》。
CCTV4中文国际频道“客家足迹行”栏目、福建电视台、龙岩电视台、青海卫视《丁点原形》栏目乃至韩国媒体都陆续来采访,并播出了干系探秘节目。

为什么给云霄阁写歌?

2016年11月,田背村落被住房城乡培植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8年4月8日,田背村落入选第二批中心财政支持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

歌词用拟人化手腕,以幽美的文辞浓缩了云霄阁的沧桑历史、功能与义务以及它在村落民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等。
谱曲约请永定区高陂中学的黄美华老师完成,她根据歌词意境表达须要,遵照“具有地方特色、饱含深情、旋律幽美、普通易唱”原则来创作。

“期待讴歌云霄阁的幽美文辞,插上音乐的翅膀后,能飞入平凡百姓家。
”刘新传说,文化是村落庄振兴的力量“凝聚枢”和发展“风向标”。
村落庄振兴,文化要先行。
作为从田背村落走出的学子,记住乡愁是一种义务。
“我为云霄阁创作歌曲,是通过挖掘乡土文化的经典,以文辞美、音乐美、演唱美、视觉画面美等艺术形式呈现云霄阁之美,向建造者致敬。
同时,借此提升云霄阁的有名度、美誉度,为村落庄振兴添智献力!

据理解,刘新传正在网络更多素材,操持在近期推出《神奇的云霄阁》MV,让更多人理解云霄阁的故事。
(配图:刘增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