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笔墨一下子俘获了我,而笔墨中蕴含的寓意又给了我深深的感触。
有多少人对自己的才华没有十足的信心,却又不甘心无所作为。时而犹豫满志,下决心要努力提升自己,做出一些造诣。时而又迷失落了自己,让自己在那些很随意马虎得来的快乐中沉溺,醉生梦去世,当复苏时,又以为一阵空虚,后悔没有好好提升自己。
想要使自己变成美玉,却又害怕自己不是那块材料,害怕韶光的打磨,害怕蜕变的痛楚,害怕付出后没有收成,害怕失落败后他人的嘲笑·····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害怕下,踟蹰不前,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待到觉醒到自己只是自欺欺人时,已是青丝变白发,悔之晚矣,自己终成瓦砾,与瓦砾为伍。
实在就算我们不是玉石那块材料,人生也能经由雕琢变得更加出彩。米爽朗基罗说“我在一块大理石中看到了一位天使,我一直地雕刻直到我将它放。”经由不断雕刻,那块大理石中雕刻出了大卫,闪烁着比玉石更残酷的色彩。
一直地去雕刻我们的人生,从一个点出发,浸染于详细细节,人生就在这不断地雕刻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进化,思想逐步由害怕失落败升级为不在乎结果。
生命中有太多事努力了并不一定有一个好的结果。陈虔诚在写《白鹿原》的时候,妻子问他:“如果写出来揭橥不了怎么办?”陈虔诚说:“揭橥不了,我就去养鸡。”有了详细的目标,有了对目标结果不如愿后最坏的打算,剩下的便是去努力了。陈虔诚在老屋灰暗的墙上写下他的座右铭:不问收成,但问耕耘。这一耕耘便是四年,《白鹿原》完成揭橥后陈虔诚填了两首词,个中一首为《小重山》
春来寒去复重重。掼下秃笔时,桃正红。独自掩卷默无声。却想哭,鼻涩泪不涌。单是取利名?怎堪这四载,煎熬情。瞩目南原觅白鹿。绿无涯,似闻呦呦鸣。
就像书中所说,这四载的耕耘只是为了名利吗?不是的!
就算《白鹿原》未能如愿出版,陈虔诚四年也没有白忙活。就像李宗盛歌词里写的那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四年的耕耘,陈虔诚的精神天下雕刻的更加晶莹、圆满了。勾留在平庸中那就只能得到平庸,在身体健朗,思维敏捷时,要努力耕耘,用光阴这把雕刻刀去雕琢一对梦想的羽翼,一刀一刀存心雕琢,梦想的羽翼会逐步成型,逐步丰盈,逐步精细,带着自己的梦想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