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天刚擦亮,宁国市河沥溪街道的刘云珍就和丈夫王小虎出摊了。
支起餐车上的遮挡板,摆放整洁早已准备就绪的原材料,对付夫妻二人来说,一天的劳碌就此开始。

刘云珍和丈夫王小虎正在制作粑粑
吴梦竹摄

宁国粑粑 年味就是那一口外焦里酥  第1张

“来个纯豇豆、双面带肉的,加个鸡蛋。
”早点摊一搭起来,买卖上门。
顾客话音刚落,刘云珍麻利地捏起面团,随着擀面杖的滚动,面团被拓成面皮,再将馅料包裹个中,推擀成圆形。

“擀皮是个技能活,皮儿薄,口感才会软脆。
”说话间,只见粑粑一下锅,热油便翻滚四起。
夫妻俩合营默契,一个卖力和面包馅,一个卖力煎炸起锅,短短几分钟,滋滋作响声中,外焦里嫩的粑粑就出锅了。

和面、擀皮、包馅、煎炸……制作宁国粑粑的诸多工序,夫妻俩早已烂熟于心。
闇练还是源自韶光的沉淀,刘云珍打20岁出头就学做粑粑,转眼30多年过去,靠着勤恳的双手,一家人从屯子搬到了城区,粑粑摊换了一个又一个,但喷鼻香软酥脆的味道却耐久不变。

新鲜出锅的粑粑正散发着美味的喷鼻香气。
吴梦竹摄

“要想味道好,哪一步都差不了,最费功夫的还要数馅料的制作。
”每天收摊后,刘云珍顾不上安歇,便马一直蹄地开始炒制粑粑馅,有萝卜的、有豇豆的、有笋子的,还有腌菜和豆干的。
“一下午得炒上几十斤。
”王小虎说着话,但丝毫不延误手上的活儿,一直翻动锅中的粑粑,等到面皮颜色渐至金黄,瞅准机遇,夹起沥油,稍作冷却后,便可直接食用。

冒着热气的粑粑最是美味,油而不腻,馅料质嫩鲜喷鼻香,咬上一口,唇齿留喷鼻香,给味蕾带来丰富的体验。
吃着粑粑,顾客满意道:“这不,难得过年回来一趟,必须得吃上一口解解馋。

夫妻俩的摊位,每天都有不少新面孔,但更多地还是老主顾。
“春节吃粑粑是我们当地的一道年俗,不少顾客会提前囤上一些,平常一天做100多个,最近买卖好数量要翻一番。

面对增加的订单,刘云珍与王小虎累并快乐着,销量涨了,但价格依旧实惠。
“菜粑粑还是5块,来得大部分都是老顾客,就冲着这个劲儿,我们价格也不能涨。

油锅上热气升腾,氤氲飘喷鼻香,喷鼻香软酥脆的粑粑既承载了宁国人熟习的乡味、年味,也燃起了刘云珍王小虎一家生活的希望。
(汪瑞华 吴梦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