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在列尾维修室内,汪小虎和同事对故障列尾进行拆解。(谷华 摄)
“这是春运期间检测的第72台列尾了。”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北站设备检修车间列尾维修员汪小虎一边说着,一边把列尾上的风管和检测台连在了一起。
春运期间,随着货运量的不断攀增,比较昔日,60岁的汪小虎明显更加劳碌。
他每天的事情,便是维修列尾装置和列尾检测台。“别看是小‘尾巴’,浸染可真大。”汪小虎说,列尾装置的紧张浸染,便是能够自动采集列车尾部制动风压数据,并及时将列车运行数据反馈给机车乘务员,担保乘务员在驾驶室内就可以独立完成查询列尾风压、试风和发车作业。
1月27日,汪小虎在维修室内对列尾装置进行检测。(谷华 摄)
列尾虽然不大,但内部包含掌握单元、记录单元、数码管单元等零部件,布局繁芜。汪小虎在维修时,却显得得心应手。
“我们设备检修车间统领范围比较大,东至长治北,南至西岳,西至银川,北至灵丘。”汪小虎说,东跑西颠是他们事情的常态。
1月29日,列尾维修完毕后,汪小虎正在利用列尾检测台对列尾事情状态进行检测。(谷华摄)
回忆起给列车修“尾巴”的第一个春运,汪小虎影象犹新,“当时接到阳泉曲站列尾检测台的一个故障报告,我和同事们立即驱车前往,没想到路上遭遇堵车,等了两个多小时,心急如焚,到了连饭也不敢吃。春运期间,延误了列尾利用,车开不出去,那可就麻烦了。”
好在经由负责仔细检讨,汪小虎和同事们终极将故障顺利打消。
谈起立时就要退休,汪小虎十分不舍,他申请了每天都值班。“这是我在岗的末了一个春运了,干一天少三晌,站好末了一班岗,只管即便少给自己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