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八四版《德州地名志》载:“石家园街:位于盐店口办事处辖区中部。
北起东风西路,穿货栈街、止铁西中路。
……该街形成于清初(1616年),原为城内大户石家的花园,佃户用人居此形成街巷,因以得名。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改红光街,1981年经德州市公民政府批准为石家园街。

提高街与石云倬

石云倬德州石家园街的悲壮人物  第1张

石云倬(1684-1742)字天章,号蔚园,又号无庵居士,现德城区提高街人。
曾祖父石光霁,因德行显著为乡里所敬服,被赐予“寿官”头衔。

祖父石廷镇,州学学生。
父亲石玙,曾为德州州衙州司。
提高街的石家虽德高望重,但属于普通人家。
自从石玙的次子石云倬高中武进士后,石氏家族才步入仕宦行列,成为德州城的名门大户。

石云倬小时候聪颖非常,身强力壮、臂力过人,从小就有从武报效国家之志。
故他坚持不懈地苦练武功、细读兵书。
他不仅负责读书、而且还有长于思虑习气,每当读到重大历史事宜或主要迁移转变之处时,必掩其卷思其后果,有所思后再打开书页,称奇的是他所思结果均与书中相吻合。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27岁的石云倬去北京参加武举考试,以力挽300斤石锁、12力(10斤为1力)大弓、120斤铁刀的精良成绩考中武进士。
朝廷授其三等侍卫衔,留紫禁城为天子身边的护卫。

由于石云倬对事情尽职尽责、负责卖力,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补授陕西平凉游击。
康熙五十一年(1712),升凉州镇番营参将。
康熙五十四年(1715),调赴巴里坤军前效用。
康熙五十五年(1716),升迁庆阳副将,仍留军前。

清·雍正元年(1723)才到庆阳履新。
雍正二年(1724),调河标副将。
雍正三年(1725)五月,改授洮岷协副将,不久提升为江西南赣总兵、都督佥事(署)。
雍正四年(1726)七月,晋升浙江提督。
雍正五年(1727)十仲春,调福建陆路提督。
雍正九年(1731)三月,授西路副大将军。

提及石大将军,他还为德州城留下了一段耐人寻味的传说故事:

话说,明洪武三十年(1397),都督张文杰、指挥徐福奉旨建筑德州砖城。
由于他俩的失落误忘了修“财神庙”,故遭到财神爷的抗议。
当他俩赶紧建财神庙时,由于土地紧张只建了座只有三间屋子的小财神庙,与相邻的“三元宫”比较那真是天悬地隔。
故德州城彻底地得罪了财神爷——赵公元帅。

当即张文杰、徐福两人就遭到了财神爷的报复,德州城人从此也无发大财的希望了。

而聪明的德州城古人,在尽力谄媚财神爷的同时,将崇奉的重点转移到了武财神关公关老爷一边。
一时州城内外、大街小巷便星罗棋布地建了许多“关帝庙”,大的威武壮不雅观,如北厂的关帝庙、水馆驿关帝庙。
小的风雅新奇,如剪子股街的关帝庙、二道沿的关帝庙,小的人只能在庙外进喷鼻香。
就连南城门的上方都建上了威严持重的关帝庙。

故在明清时期,德州城高官名仕辈出,名门王谢比比皆是,不仅跃居了三十三个重点城镇之中,而且位居山东乃至全国的文化制高点。

几百年后,财神爷仍旧不忘旧辱,时时想找德州城的麻烦,他只要有机会他就给德州城出难题。
比如,他听说按照德州的地域风水可出十个大将军,对此他是无力旋转的。
哪知,某天他在枣市街(现提高街)闲逛时瞥见一少年在练武,一招一式练的那么负责,那么的精髓精辟故产生了好感。

他摇身一变来到了那位练武人身边拍掌喝采,经详细闲聊后得知,这人名曰石云倬,身强力壮、臂力过人,不仅爱习武而且有负责读书的习气。
见此,财神爷心中大喜,因他立即想到“石”与“十”同音,石可替代十也。
便暗中对石云倬略使神功助力,故石云倬文才武略大有进步。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二十七岁的石云倬便以力挽三百斤石锁、一百二十斤铁刀的好成绩考中武进士。
很快就晋升为从一品副大将军、赦授荣禄大夫,其夫人智氏也被赦封为一品夫人。
石家在德州城立即成了佼佼者,步入了官宦名门之列。

石大将军的府邸便气概的立在了德州城南的枣市街上,街头巷尾大家传颂着德州城有了石(十)大将军,石家花园也在运河边落成了。
就这样德州城本该当出的十个大将军,在财神爷的暗箱操作之下,用石(十)大将军之名给替代了。

实际,石云倬是德州城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从一品副大将军、赦授荣禄大夫,其夫人智氏被赦封为一品夫人,在德州城属佼佼者之一。
石云倬认为这是皇恩浩汤,系天子赐于自己的恩赏,应竭尽全力的事情以戴德朝廷。
故他刚侃介特,屏绝苞苴,不为权势者挫,亦不为软懦者骄。

在任期间他尽职尽责,“巡洋交代、改安溪徐、挑两讯、邮章上达、温词嘉纳、多有不发部议而竟行者。
且手书奏请,俱勒入军政全书,为武备皆以为范例。

比如,他时任浙江提督时父亲不幸去世,按旧时的规定他应离任回家治丧,但他却忍痛接管了朝廷“在任守制①”的旨意。
故“天颜甚喜、宠锡屡颁、行人赉赉,车帆相续,自古末有之奇遇也。

故史乘中称他“历任二十余年,更弁丁,清空粮,增炮位,节经费,修东西,核官兵,缮宁波城郭……增设水师,更番巡查以严海防,多备副枪并缭刀火斗等器,以资巡哨。
分编七标战船,以专责成;修泉郡城池门、八卦沟,以弭水患……”充分显示了从一品大将军所具有、的非凡的军事才能、打算和驾驭战役的能力,以及德州城人忠贞执着的精神。

( 石家园街的大槐树)

率直进谏 以表忠心

石云倬不仅自己忠心耿耿的为朝廷效力,而且看不惯敷衍了事、贪污腐败之事。
他只要创造不利于军队培植的事,立即书成奏章上报朝廷,以便天子加以研究改进;

对付贪赃枉法者,无论是身居要职或有着旗人背景的总督、将军,他都不假思虑、指名道姓地上奏朝廷。
他的这种直言敢谏的品质和做法,虽然深得雍正天子的喜好,并多次给予奖励,但他也得罪和触犯了某些权贵以及小人,终极还是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天子曾多次奖励过石云倬不徇情面、据实直陈。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纂的《雍正朱批奏折》中,就收录了近十篇石云倬的奏折。
雍正天子曾在御批石文焯的奏折时写道:“朕如此推心置腹,任用尔等,凡有累民之举,概令据实入告。
尔等竟若罔闻,政令乖方一至于此,朕惟仰天泪下,亦无言可谕尔等也。

如雍正三年(1725)七月,石云倬上疏言奏:“兵丁编造名册,原以稽查奸伪,若年貌不符,名姓各别,册籍还有什么用呢?臣久处营伍,常见真假名册相互顶替。
前在镇番庆阳,曾剔清此弊。
今赣镇七六营,尤非镇庆两营可比。
请更定旧册,以杜奸伪”。
雍正四年(1726)仲春得旨:“详核兵丁清册以闻,所奏甚是,下部议叙”。

又如,雍正五年(1727)三月,石云倬上奏:“浙省营伍……军装破坏,教场公署已废,查其致此之由,一则惜公费而润私囊,病在侵蚀。
一则务浮名而忘实效,病在矫情。
前任提臣如王世臣、吴都,隐空粮数百名,统统营制置之不理,此侵蚀之尤者。
……臣请各营,按计百名内有留3名以备公用,庶营务不敢败坏”。
接着又说:“营规四款一册,报宜审。
造四柱清册,开列领银、用银实数,以杜捏饰。
一是经费宜节,修葺衙署及铺垫名色,只许添凑,不准冒销。
一是制造宜核,军装、旗帜等项,责令将备选料、造作加法,期耐久可用。
一是收贮宜谨,凡军械择高燥房屋藏贮,以防损缺。
交代时验收”。
很快得到了雍正天子应允的诏书。

雍正六年十一月,时为福建陆路提督的石云倬,为办理旗人生存而上奏:将镇江、福州、广州三处的绿旗兵,照额改设满兵充补,应另立旗分佐领分管各旗事务,而将备衙署可令旗员驻札。

这样一来,新设将军系满汉八旗总帅,而不同于昔日的汉军将军所统领组织,以是应设满洲将军统领满汉官兵,再设满副都统一员专管满洲旗分,原有的汉军副都统仍管汉军旗分,规制既定,则满洲官兵不至壅滞京师。
朱批道:“个中议论且有甚不通处,当把稳职任内事为要,似此出位之思,恐汝未具如许才力也。

石文焯除保持本身勤政廉明外,对不利于朝廷的人和事,不徇私情、毫无顾忌的上书戳穿。
不论是谁只要证据确切确属贪赃枉法者,只要被他知晓必遭到弹劾,如:他改任江西南赣总兵后,弹劾了前镇官黄起宪通过多报自然损耗,而贪污粮食和对下打单的罪过;举报了九江副将署赣镇王用,侵饷并拨补给把总马成功、谢晋,然后向其索要银帛的丑事;雍正五年(1727)三月,他又弹劾前任提臣王世臣、吴都长期侵吞空额的劣迹;雍正帝在某次御批石文焯的奏折时曾这样写道:“喜也凭你,笑也任你,气也随你,愧也由你,感也在你,恼也从你,朕从来不会心口相异。
”由此,看来石云倬在奏折的用词上确实是开门见山、言辞过激,不然,皇上不会写出如此批复的。

石文焯的这些弹劾,使被弹劾的官员有的受到革职拟罪、有的降级利用、有的受到批评警告等。
他这样做虽然对改进官员作风,促进官场风气起到了一定的浸染,但那时毕竟是封建王朝,故他也与同事间拉开了间隔,赚得一个“爱管闲事”的外号。

请缨西征 含冤入狱

清初与周边各民族的抵牾很尖锐。
康熙朝虽掌握了边陲但分裂成分仍在。
最突出者为西北的准噶尔部,他们不仅常常挑衅生事,并挑拨青海、西藏、蒙古等部族生事。
雍正继位后,经由充分的准备后,曾派出两路大军西征准噶尔。

可征西之战打了近两年,由于高等将领不懂军事、两路军之间合营不利,而没有得胜。
为此,雍正在全国选拔将领以图得胜,石云倬便主动请缨愿前去效力。
雍正八年(1730)十仲春,石云倬赴肃州听宁远大将军岳钟琪调用。
雍正九年(1731)五月初二日,石云倬被正式任命为西路副大将军。

石云倬深知准噶尔部横暴狡诈,史籍说:他“甫至边,就于土古鲁及巴尔库之东、西、北三面设卡,巡踩贼踪。
立三法,日以尘扬辨夜,以烟火辨雪,以脚印辨瞭望,十分严密。
整顿驼马、东西、牧场,添兵戒备,屡立功”。
并提出了“稳扎稳打,以守为攻,诱敌深入,围追堵截”“切勿轻敌冒进,分散兵力”的建议。
而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则熟视无睹,不仅不采纳,而且遇事掣肘,骄横专断,刚愎自用。

雍正十年(1732)十月,准噶尔偷袭哈密。
岳钟琪分散兵力指挥失落误,致使准噶尔部在哈密点火粮草、打劫辎重,给朝廷造成重大丢失。

事后岳钟琪却奏报石云倬贻误战机,雍正阅奏折后说:“石云倬的缺陷在于过于年夜胆,今说他畏缩不前不像是他的为人!
”由于常赉等人佐证石云倬贻误战机、军机大臣们的议奏,石云倬被革职关进兵部大牢。

哪知石云倬在狱中,却揭破了岳钟琪三十余条罪状,并赋诗:“峨峨七尺躯,耿耿千秋节。
吾命复何言,上苍流碧血”。

随即宁远大将军岳钟琪被革职收监。
经审查岳钟琪在边陲所犯的罪状与石云倬在狱中揭破的基本同等,故岳钟琪悔曰:“吾误听人言,负石君矣。
”所谓误听人言即:即雍正六年(1728)三月,被石云倬弹劾的巡抚常赍。

雍正十一年(1733),三法司议:“身为副将军、军旅失落宜,不预行密奏,不为无罪……,”拟对石云倬实施斩决,鉴于石云倬平时的表现雍正将“拟决”改为“监候”。
不久未完成征西大业的雍正天子驾崩。

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帝诏令:“傅而丹、岳钟琪、石云倬、马兰泰失落误军机,负恩欺网之罪,不可胜数,本应即正典刑,以彰国法。
但我皇考从前未即降旨,今朕仰体皇考迟回降旨之意,著将傅而丹、岳钟琪改为应斩监候,秋后处决。
石云倬、马兰泰之罪较傅而丹、岳钟琪捎轻,即著改为应监候。
”“三年(1739)减等拟流,四年,杭州安置。
③”

乾隆七年(1742)玄月初七,石云倬大将军在杭州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葬于德州城西南运河堤东,即现在石家园街的西南部。
卢见曾等有名人士为其书写了墓志铭。

德州城的石大将军默默地走了,只给后人留下了这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和“石家园”这个街名。

石云倬住在杭州“闭户焚喷鼻香,怡情书史,闲游湖山,徜徉终日,本事儿欲投刺见之不得”。
“社门省愆,追忆国朝隆恩,时时望北流涕。
④”乾隆七年(1742)玄月初七,石云倬于杭州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乾隆八年,公榇旋里,以二十三年(1758)冬卜葬于德州城南河堤东原,即现在石家园街的西南部。
由卢见曾等有名人士为其书写了墓志铭。

“荡荡卫水,郁郁将陵。
屹屹石公,乘时而兴。
克文克武,克仁克智。
名著边陲,泽周故里。
子孙绵绵,以求厥美。
”看今日,悠悠往事都成笑谈。
(马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