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浮沉随浪,戏中尽揽;目前年光时间共赏,此情依旧。喷鼻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新京报独家策划专访14位喷鼻香港演员,他们中有些人如今依然坚守在电视业一线,有些人则过上了低调平凡的生活。但他们都是喷鼻香港回归的主要幕前见证者。通过他们的动人讲述,我们试图重温喷鼻香港电视剧最宝贵的黄金年代,唤起两地血脉相通的情绪共鸣。
能与见证了喷鼻香港影视变迁的米雪畅聊,实在难得。她笑着说,自己也好久都没有接管过采访了,通话前她特意做了作业。
内地不雅观众对米雪的认识,绝大多数来自于她在不同期间饰演的经典角色。1976年,她成为第一代“俏黄蓉”,将金庸笔下那个古灵精怪的女子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版《射雕英雄传》创下了喷鼻香港电视史上第一个百万收视记录;1983年,《大侠霍元甲》引进,这是首部在内地热播的港剧,一时万人空巷……在武侠作品盛行的年代里,金庸、古龙、梁羽生的作品她都出演过。
做演员,米雪以为就该当活到老、学到老。 受访者供图
每一次听到别人说,看过她的作品时,米雪都会回应一句“感激”。这么多年,在不雅观众面前,她是演员,但也可以是任何人。“对这个职业,我就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与时俱进,充满活力’。我很清楚‘花无百日喷鼻香’的道理,要随时接管现在的你。比如我现在这个年事,很难再当女一号了,只能演奶奶、妈妈,但又怎么样呢?也可以有好作品。我很享受很多角色在我身上拼接的过程,这是做演员的幸福之处。普通人可能只有一种人生,念书、结婚、生小孩……但我本日演皇太后,来日诰日做侠女,后天又在职场上打拼,拥有几十种人生,我为什么不愉快呢?”她笑了笑,接着说,“但还是不足,我还想体验更多的人生。”
第一代“俏黄蓉”
零根本舞刀弄枪被骂,不服气练了三个月
“出道太早”,是米雪对自己早期经历的概括。从小热衷于文艺活动的她,由于有些黑瘦,从未想过能做明星。14岁那年,她屈服母亲的建议报考了邵氏艺员培训班。毕业后,喷鼻香港佳艺电视(后简称佳艺)开台,她成为第一批合约演员。1975年,她便拍摄了第一部港剧《楼上楼下》,听说当时她的肤色偏黑,导演给她起了一个“米雪”的艺名,希望她能像米、像雪一样白。这个艺名也伴随了她的全体演艺生涯。
次年,属于她的机会来了,1976年,佳艺开拍改编自金庸小说的《射雕英雄传》,米雪当选为女主角黄蓉的饰演者,“我全体人都是蒙的,连女一号是什么都不知道。再加上我从没看过武侠小说,也未曾有过舞刀弄枪的经历,一点儿根本都没有,须要全部从零搭建。”那时剧组的演员们都会互帮互助,应对难关,“你善于的,你教我;我有的,就帮你补足。大家都很纯粹,相互扶持着拍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米雪在76版港剧《射雕英雄传》中饰演黄蓉一角。
那时在片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达到导演的哀求。开拍前,演员集中进行武功演习,朝九晚五,每天练习不同的招式。一个月后,导演来片场“验收”,看告终果后破口大骂,“练一个月打成这样子,练的是什么啊”。米雪听了心里不服气,“为什么别人能打,我们苦练了一个月还是达不到哀求”。为了不再被骂,她和几位女演员又练了两个月:“三个月后,我们的动作都有板有眼的。”76版《射雕英雄传》播出后大获好评,她也成了港剧史上第一个“俏黄蓉”,缔造了第一个百万收视奇迹,成为当时最红的电视女艺人。“拍古装戏确实难,夏衣冬穿、动作戏多,但回忆起来,你根本管不了景象冷热或是身体怠倦,由于你的焦点都在拍好每个镜头,完成好导演的哀求上,根本没心思去管累不累。”
这是我的选择
每天刷屏的女主角,被封“救视良药”
当你把把稳力都集中在一件事上时,自然就会心无旁骛,不再计较得失落。彼时,面对纷至沓来的片约,米雪不管多忙多累都会接,由于她不想放弃每一次演出的机会。凭着心中那一股怎么都熄灭不了的激情亲切,她接演了一系列古装剧:《雪山飞狐》《大内群英》《太极张三丰》《大侠霍元甲》《武侠帝女花》……全是女主角。
港剧《大内群英》中,米雪与姜大卫互助。
港剧《大侠霍元甲》中,米雪饰演赵倩男。
电视机里每天都播着米雪主演的电视剧,大街小巷都是她的照片,她被称为“救视良药”,最多时一年拍了200多本杂志。她用她的努力延续着一名演员兴旺的生命力:“我真的很喜好演戏,也习气了这种拍戏节奏,很多人问我有没有‘顶不住’的时候,真的没有。而且,我的每部戏都是看了剧本才接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该当把它完成好。拍戏当然有累的时候,但不止我一个人累,导演、事情职员都累,这个行业便是这样,你拍武打戏,累得过那些武术辅导吗?他们一上班就开始打。如果有喊累的权利,我想该当交给他们吧。”
作为最早成名走红的第一批港星,米雪永久坚守着兢兢业业的事情态度,“有一次,我和刘松仁演情侣,结局是我在他怀里哭着去世去,哭到无法自拔。我全体人处在悲痛欲绝的感情里,纵然不雅观众看不到我的眼泪,我也必须一贯哭,哪怕导演喊‘咔’,你还要连续堕泪,这样才能把角色演饱满;港剧《大寺人》里,我演慈禧太后,台词全是文言文,那段韶光我就每天在家背台词,由于我要确保自己在说台词的时候不会有背的意识。脑筋一想,眼神就会闪,就演不好;再比如拍摄《溏心风暴》系列时,我遇上了特殊好的互助伙伴,司棋姐、夏雨等,每天我们就像‘变脸’一样,私底下谈天讲笑话,导演一喊‘开机’急速角色附体。你给我一个眼神,我还你一个眼神。实在那些戏对我们来说是很随意马虎‘一次过’的,但我们不断考试测验、不断给彼此意想不到的反应,就为了让它更好看。”
港剧《大寺人》中,米雪饰演慈禧。(右为黎耀祥)
偷师李翰祥
原来一个发饰的位置,都有大讲究
米雪在港剧史上的造诣毋庸置疑。入行几十年,每一个角色都经由她的细细斟酌。她说,想呈现出好的角色,就要在各个方面下功夫。最初拍戏,她也有什么都不懂的阶段,只记得当时拍摄条件有限,常日是别人叫她做什么,她就做。在邵氏时,她有幸碰着导演李翰祥,对方对角色的透彻理解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一边看,一边记在心里,起誓“往后我也要这样面对角色”。“那个年代,拍古装题材比较多,李翰祥导演会亲自为我们的角色定装。发饰要放在哪个位置,上一点下一点,效果完备不一样。原来再小的细节对角色的呈现都有影响。以是每次拍古装戏,角色的造型我都自己来,我会去找不同朝代的历史资料和造型师商量,比如这场戏要扮相‘仙女’,我就会把头发放下来,再设计气质相仿的装扮服装。任何角色一定要经由研究,不能随随便便一件衣服、一个发型就行了,不然很可能会毁了一部戏。”
在李翰祥执导的电影《金玉良缘红楼梦》中,米雪饰演薛宝钗。
“古装扮相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米雪的古装戏演得不错”,米雪笑着说,她是有自傲说这话的。每次塑造人物,她都认为自己不但是个演员。对她来说,角色彷佛便是个洋娃娃,每天给她增加颜色,穿衣服、做头发,乐在个中:“大概是由于我爱俊秀吧?(笑)你爱这个角色,以是你做这件事就没有压力,也不会以为累。”
过来者的忠言
现在的演员,千万别被“宠”坏了
米雪总是感叹,“人老了没紧要,消逝了也没紧要,由于角色会被永恒地封印起来,被一代又一代的不雅观众翻看,记住”。她认为这是身为演员生平的幸事,这也成了她想要连续打破的最大动因。她戴德自己能拥有这份职业,“我现在的粉丝还有十几二十岁的,我以为奇怪,由于我的年事大概都可以当他们的妈妈或奶奶了。问他们为什么喜好我,他们说喜好我演的电视剧,由于很多是具有教诲意义的。以前很多人跟我说不想让小朋友看电视,我都会说服他们,由于好的电视剧对孩子是有帮助的,他们可以通过剧集辨别是非好坏,积累人生履历,反思自己的行为,去更好地生活。这是电视剧的功效,是无论何时都代替不了的。”
米雪时常感叹,现在的演员比他们那时幸福多了,有了前面的人探索、考试测验,可以将以前的履历直接拿来用。“比如现在选演员可以报考演习班、参加喷鼻香港小姐,也可以用唱歌、舞蹈、演出平分歧的办法入行。但我们那个年代什么都没有,便是一张白纸,靠着激情亲切做下去。”那时拍戏便是纯挚的“一脚踢”,什么都自己做,自己开车去片场,没有助理照顾,服装、发型,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去“摆平”,“现在演员的条件好了,能有人帮助你、照顾你,这样可以干事更专注。但演员不应该理所应该地享受这种照顾,不能被拥有的便捷宠坏了,一定要做好最少的本分。”
米雪说,身为演员是她生平的幸事,由于她的角色能被一代代不雅观众翻看。 受访者供图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作为喷鼻香港演员,你心中的港剧是什么样的?
米雪:娱乐、发人深省、与时俱进。
新京报:在你看来,哪个角色最能代表港人精神?
米雪:港剧《溏心风暴》中的每个角色都能代表喷鼻香港人的精神。
新京报:喷鼻香港回归25周年,你个人在生活上和奇迹上最明显的变革是什么?
米雪:奇迹上有了很大的变革,有机会和不同的制作公司及内地演员互助,事情的空间更大了。
新京报:你以为在内地生活(或往来于喷鼻香港与内地之间),最深刻的体会是?
米雪:能有机会品尝各地不同的美食,见识每个地方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传承。
新京报:学说普通话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词?
米雪:棒棒哒,么么哒(笑)。
新京报:来内地发展后,节制了哪项新技能?
米雪:大多数都是由于事情所需而学习的,例如宣扬常用的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
新京报:作为很多人的“回顾杀”,最想和当年的剧迷说什么?
米雪:感激那些年你们陪我一起走过的日子,大家都要连续康健快乐下去,要连续看电视剧哦!
新京报:用一句话形容你现在的生活状态?
米雪:好好生活,连续做好自己,活在当下。
>>>延伸丨米雪聊经典角色
演“红姨”那段日子,最好的朋友都讨厌我
新京报 周慧晓婉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正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