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暴雨中的山西古建?
“国保晋祠多处建筑屋面漏水,国保天龙山石窟部分石窟漏水,国保千佛洞石窟万佛殿屋顶塌落漏水,国保运城盐池禁墙东禁门瓮城大面积坍塌……”山西有2.8万余处古建。近期,持续多日的强降雨波及山西中南部,令当地浩瀚古建不同程度受损。
据山西省文物部门统计,截至10月10日中午12时,各地共上报176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地涌现险情。个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60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789处。
10月11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实地探访山西多处受损古建,有的地基塌陷,有的围墙倒塌,还有的持续漏雨。目前干系事情职员已经采取遮盖、临时支护等方法,防止文物险情进一步扩大,并正在抓紧上报、体例抢险和保护方案。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 潘俊文 任江波 演习生 王语琤 综合新华社
临汾 丁村落民居
部分院落围墙开裂 地基塌陷
丁村落民居位于临汾市襄汾县城南4公里的汾河东岸,是一处范例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共40座院落。1961年,丁村落民居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封建社会农业庄园”的活化石。
临汾市丁村落民居16号院大门是10月4日凌晨塌陷和倾斜的。丁村落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张培梅收到巡逻职员的信息后,一边将情形进行上报,一边开始组织职员运来钢管支架、铁皮和塑料篷布,将大门进行支护,并在上面盖上铁皮和篷布,防止大门倒塌。
“几十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雨,而且持续韶光很长。我们每天排查,建筑物还是涌现了险情。”张培梅说,自从暴雨来袭,他和博物馆的事情职员一天也没有安歇,不仅要轮流对丁村落民居、丁村落遗址、丁村落博物馆以及文物保护工程工地进行排查,还要及时疏通排水系统,防止积水浸泡建筑物,严防去世守博物馆漏雨,避免展品破坏。
11日,来到暴雨后的丁村落民居,由于景点关闭,村落里的人并不多。顺着石板路往里走,常常能看到民居院落的围墙涌现裂痕,有的用木棒支撑加固,有的在前面拉上鉴戒线,并挂有牌子提示“此处危险,请勿靠近”。比较挂牌的40座院落,一些没有挂牌的民居由于年久失落修,破坏更为严重,看到一座屋子地基塌陷,屋子角落涌现三四米宽的大坑,其余一座屋子后墙倒塌了三分之一,木头脊梁和柱子袒露在外。
张培梅说,这次暴雨中丁村落民居损毁最严重的是16号院。看到,该院落地面下陷,门楼倾斜,事情职员搭建了一个临时支架防房屋坍塌,并在支架顶搭了保护棚,以防雨水渗透。至于此前有文章称“丁村落民居1号院正房垂脊倒塌,28号院东西厢房倒塌,险些每处房都有险情”,张培梅称信息不太准确,1号院正房是屋顶构件脱落,28号院东西厢房倒塌并不是由于这次暴雨,而是年久失落修。
张培梅坦言,丁村落民居40座挂牌院落,他们拥有全部产权的只有14座,拥有部分产权的有9座,产权还在村落民手中的有17座,以是部分院落管理和修缮事情比较繁芜。
侯马 台骀庙
城墙塌了五六米 严重危及春秋楼
台骀庙位于侯马市北约8公里的西台神村落北部,汾河滩地南侧的“古翠岭”上。干系记载显示,台骀庙建筑为明清风格,呈城堡状,由山门、台王宫殿和献殿、十殿阁罗、娘娘殿、春秋楼等组成,呈中轴对称式布局。经稽核、考证,台骀庙是汾河流域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处敬拜汾神的建筑群。2016年,山西省公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比较丁村落民居,向南50公里的侯马市台骀庙损毁更为严重。台骀庙的西北城墙倒塌了五六米,严重危及了城墙之上的春秋楼。
台骀庙里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处,只在村落里找到了一位兼职管理员。据管理员毕师长西席回顾,9月以来的持续降雨,让台骀庙附近村落落的农作物受损严重,大水最高的时候,淹没农田,漫上路边,到达城墙下。9月26日早上6点半他起床,离开台骀庙到家里用饭,等他7点多回去创造西北城墙已经倒塌了,他先给市文物局打电话,然后买来200米长的篷布将垮塌位置盖了起来。
在现场看到,五六米长的垮塌点位于台骀庙西北处,垮塌下来的砖和泥土滑到了公路上,而垮塌点上面是春秋楼的一角,春秋楼墙面可以看到明显裂痕。毕师长西席先容,台骀庙建于明朝,他小时候,台骀庙是村落里的小学,他曾在里面上学,后来成为了周围十里八村落上喷鼻香敬拜的地方。“本日由于屋顶漏雨严重,施工队正在进行修缮,没想到还没修缮好,城墙就涌现垮塌。”毕师长西席说。
新绛 魁星楼
六年前已岌岌可危 如今在大雨中倒了
与侯马市相邻的新绛县古交镇闫家庄魁星楼也在这次暴雨中倒塌了。古建筑画家连达见告,国庆期间,他看到一张魁星楼倒塌的照片十分难过,随后在网络发布一篇名为《山西这座古楼阁在大雨中倒了》的文章。
文章回顾他当初到闫家庄为魁星楼画像的场景。“这座楼在我2015年4月份去的时候就已经岌岌可危了。闫家庄魁星楼建筑在村落庄东南的黄土台地上,下部还有一个小院子,院子东南角的魁星阁下部修建在高大的台基上,现在台基外部的包砖成片地开裂脱落,露出里面的夯土构造……台上建有两层歇山顶砖木楼阁,看构造应是清代遗物,下层面阔三间出回廊,内部辟十字穿心门洞,腰部设平座。上层为一间,仅以四根立柱托起巨大的歇山顶。现在这座楼阁已经严重歪斜变形,下层廊柱倾倒,屋檐坍塌……”
10月4日,宗教文化出版社编辑王志宏与朋友驱车穿过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的浊漳河谷,稽核古建筑。该路线沿途分布有晒台庵、原起寺、大云院、佛头寺、淳化寺、回龙寺、夏禹神祠等古建筑,年代跨度从五代至明清。
一起上,王志宏看到多座古建的屋体上覆盖着塑料布。“当时风也很大,路上有山体滑坡,有碗口粗的树倒在路边,晒台庵的屋体上覆盖着塑料布,但依然不断渗水。” 王志宏见告,浊漳河谷的一些古建筑上绘有壁画,墙壁受潮垮塌后,壁画也遭毁坏,个中受损最明显的是夏禹神祠。“夏禹神祠的偏殿后墙已坍塌半米多,主殿后墙也飘着雨,文保员用塑料布遮盖,但无济于事。”
怎么办
山西省文物局:
各地正抓紧体例抢险方案
梳理发现,和丁村落民居和台骀庙一样,这次山西洪灾受损严重的古建筑大多散布于山野和村落庄。据“文博山西”统计,蒙山开化寺遗址及连理塔的南厢房,涌现较大险情;临汾汾西县真武祠钟楼墙体裂痕,存在坍塌风险;运城解州关帝庙崇圣寺门楼漏雨,春秋楼二楼大面积漏雨威胁到“夜读春秋”塑像;吕梁西庄古建筑群,关帝庙戏台及三间厢房因山体滑坡坍塌……
10月10日,山西籍著名导演贾樟柯接管媒体采访时,呼吁大家关注洪灾中的山西古建。贾樟柯说,这次持续暴雨给偏远地区文物保护事情带来巨大磨练,他建议政府和公众年夜众要高度重视偏远地区文物受灾情形的排查和抢救事情,防止一些文物进一步破坏,涌现险情的,“大家着力合作”。
在古建筑画家连达看来,山西许多国宝级的古建筑,没有位于景点单位或围墙之中,而是散布于村落庄,没有专门设置景点和围墙,常日只有一名文保员打理,长期缺少修缮保护,此前山西景象干燥,古建防雨排水系统差,这次碰着持续暴雨,受损自然较为严重。连达认为,比较古建城墙坍塌,一些古建的塑像、壁画等文物遭雨水浸泡、受潮更该当引起重视,由于这些文物涌现危害难以抢救,造成的丢失更严重。
目前,山西省文物局已积极开展抢险修缮事情,哀求各地采取遮盖、临时支护等方法对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加强监测,及时创造险情进行处置,确保周边群众和文物的安全。此外,组织全省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入现场排险。各地正在抓紧体例抢险方案。
怎么看
别等暴雨来袭才知道“山西古建全国第一”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悲哀,可能很多人是通过这次强降雨,才理解到山西有这么多精美绝伦、意义非凡的古建,才知道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是山西。实在,山西不仅古建数量最多,而且是全国唯一一个保存了从唐代到清代完全建筑体系的省份。
山西古建曾有过辉煌的时候。彼时,它们享受着喷鼻香客的供奉、村落民的敬畏,以及每隔几十年的修缮。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些经历了兴衰荣辱的古建许多都已经没落沉寂,有些乃至风雨飘摇,随时面临着毁灭的危险。要知道,木构造建筑不同于其他材质的建筑,其稳定性、耐用性及其搭建时的科学性都是无法复制的。更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些古建里,除了常见的佛造像、神仙造像,墙壁上多绘制有精美的壁画,这些古壁画的存量同样巨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旦古建告危,古壁画的情势更是岌岌可危。
由于数量大、代价高、分布广,山西古建的保护任务十分繁重。但是,由于资金、财政、地理环境等成分的影响,大量低等级古建的现状仍旧堪忧。
近些年,山西文物保护的资金投入可谓空前,由之前的每年1000万元增加到了1.7亿元。可是,相较于更大数量的古建,保护力度依然捉襟见肘。尤其是在一些县,修缮资金缺口较大,相应文保经费与等待掩护保护的文物资源不能匹配,让一些古建处在一种“任天由命”的状态,经不起风雨的侵蚀。
一场强降雨,让许多人知道了山西古建,而这是远远不足的,它更该当唤醒人们对古建的保护和珍惜。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赵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