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立春之月,天子还要举行“祭天礼”和“耕地礼”。“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祭天的韶光定在“元日”,“元日”也称“上辛日”,一个月内有上、中、下三个“辛日”,第一个辛日即“元日”。“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皇田)。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耕地礼”的韶光定在“元辰”,“元辰”是第一个“亥日”。在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记韶光,甲、乙、丙、丁等十天干称“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称“辰”。天子手持耕地工具(耒耜),在卫士和御车者保护之下耕地。天子以耒耜耕地推土三次,三公五次,卿诸侯九次。见礼如仪,以这种形式主义的办法,强化“农本”意识。
先立夏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年夜德在火。天子乃齐(斋)。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说。乃命乐师,习合礼乐。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终年夜,行爵出禄,必当其位。
迎夏仪式在南郊举行。立夏之前三天,天象官上奏天子:“某日立夏,年夜德在火。”天子自此斋戒三日。立夏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在南郊举行迎夏大礼。返朝后,册封诸侯。命太尉选拔并奖掖国家的精彩人才。中国古代奖掖人才,不放在年终,而是放在立夏。夏天是成长的时令,而人才是助国家成长的动力资源。“赞桀俊,遂贤良,举终年夜,行爵出禄,必当其位”,讲的便是这一层意思。
先立秋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年夜德在金。天子乃齐(斋)。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于朝。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
迎秋仪式在西郊举行。立秋之前三天,天象官上奏天子:“某日立秋,年夜德在金。”天子自此斋戒三日。立秋这一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在西郊举行迎秋大礼。返朝后,奖掖军界功绩人物,并责成将帅强兵利器,以军事演习创造并选拔军事人才,为战役做充分准备。“选士厉兵”,“选士”,指强兵,“厉兵”指磨砺兵器。
立秋之月,在中国古代是“法律遍及月”,“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立秋之月,“天地始肃,不可以赢”,“赢”是松懈的意思,天地开始进入肃然季候,政令法度不可以松懈。“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整饬法规制度,修缮监狱,完备脚镣手铐,止奸佞,防恶行,严厉打击违法之人。“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戮有罪,严断刑”,古代审理案件,“刑讯逼供”不违法,给案犯“大刑奉养”是常态。古代监狱中,把在押犯人的伤分为四种,“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立秋之月,治狱官员到狱中,实际勘验在押犯人的伤情,公道审核案件,处决罪犯,即人们常说的“秋后处斩”。
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年夜德在水。天子乃齐(斋)。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反,赏去世事,恤孤寡。
迎冬仪式在北郊举行。立冬之前三天,天象官上奏天子:“某日立冬,年夜德在水。”天子自此斋戒三日。立冬这一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在北郊举行迎冬大礼。返朝后,奖赐为国捐躯的义士,抚恤义士的家属。
立冬之月,责成官员妥善做好物资储备、巩固城郭、加强边防、充足边塞等事情。“景象上腾,地气低落,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命百官谨盖藏。命司徒循行积聚,无有不敛。坏(坯)城郭,戒门闾(内外城门),修键闭(门闩),慎管禽(城门钥匙),固封疆,备边竟(境),完要塞,谨关梁,塞篌径”。
冬,即是终。冬天的别称是“安宁”,“景象上腾,地气低落,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天地之气因背向而行失落联,万物收藏皆入安宁。
春夏秋冬是天之四季,对应着地之四方东南西北,换季仪式分别在首都的东郊、南郊、西郊、北郊举行,基于中国早期天文学的“四象”说,左(东)青龙,右(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青龙寓春,白虎寓秋,朱雀寓夏,玄武寓冬。中国哲学的五行事理,也汇入一年四季的流转之间:春主木,夏主火,秋主金,冬主水,土居四季中心。五行之中蕴藏着五色,春为青,夏为赤,秋为白,冬为玄黑,黄土居中做五色的根本。
《礼记·月令》详细规范古代政府一年之中确当行和当为,“名曰月令者,以其纪十仲春政之所行也”。礼的基本含义是规矩,《礼记》是中国人的规矩大全。中国古人自称“礼仪之邦”,便是以这一系列规矩为底气的。
(未完待续)
本日,我们须要一份什么样的报纸?
责 编 | 高思佳 审 核 | 张建全